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微经典主题四年少才高学案(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8690       资源大小:2.12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微经典主题四年少才高学案(含解析).doc

    1、1主题四 年少才高年少才高(一) 小时了了【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孔文举 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 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 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 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奕世 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 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世说新语言语【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 。六

    2、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李元礼:李膺(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等职。司隶校尉:官名。督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治洛阳。中表: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之尊: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太中大夫:官名。主管议论政事。了了:聪明伶俐的样子。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

    3、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世说新语言语【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诣门者,皆俊才(登门拜访)B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沟通,交流)C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认为不同凡响)D人以其语语之(告诉)解析:选 B “通” ,通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4、同的一项是( )2A为司隶校尉/既自以心为形役B既通,前坐/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C人以其语语之/因摄血以供妖饮D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莫不延颈愿交焉解析:选 D A 项,动词,担任;介词,表被动。B 项,副词,已经;连词, “既又”搭配。C 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D 项,均为不定指代词, “没有人” 。3与“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中“奇”的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滕公壮其貌 B孟尝君客我C渔人甚异之 D会盟而谋弱秦解析:选 D D 项为使动用法;例句与 A、B、C 三项均为意动用法。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译文: 参

    5、考答案: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只有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守门的小吏才给通报。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口,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后,到前厅坐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 ”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 ”孔融听后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

    6、定很聪明吧。 ”陈韪(被说得)非常窘迫。年少才高(二) 覆巢之下【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注 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卵:鸟蛋。【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3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融被收(逮捕,拘禁)B中外惶怖(中国和外国)C了无

    7、遽容(惊慌)D大人岂见覆巢之下(打翻的、倾覆的)解析:选 B “中外” ,朝廷内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冀罪止于身/乃号令于三军曰B二儿故琢钉戏/故圣王重行之C复有完卵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D寻亦收至/寻程氏妹丧于武昌解析:选 D A 项,介词,在;介词,向。B 项,仍,还是;因此。C 项,表疑问语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 项,均译为“不久”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孔融被收。 B徒见欺。C受制于人。 D句读之不知。解析:选 D D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译文: 参

    8、考答案:父亲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窝下,会有完好的鸟蛋吗?【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孔融被逮捕时,朝廷内外无不惶恐惧怕。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照样做琢钉的游戏,完全没有一点儿惊慌的神色。孔融对派来逮捕的人说:“希望罪过只在我一个人身上,两个儿子的性命能否保全?”两个儿子从容向前说:“父亲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窝下,会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也到了。年少才高(三) 钟氏弟兄【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4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 注 因共偷服药

    9、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世说新语言语【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昼寝:白天睡觉,午睡。【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练练牢基

    10、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名声、声誉)B于是敕见(皇帝下命令召见)C其父时觉(觉察)D且托寐以观之(睡着)解析:选 C “觉” ,醒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共偷服药酒/因事顺心,命篇曰B且托寐以观之/酒以成礼,不敢不拜C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D魏文帝闻之/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解析:选 B A 项,介词,趁机;介词,因为。B 项,均为连词,表目的。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 项,代词,代“钟毓、钟会” ;结构助词,的。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卿面何以汗? B大王来何操?C沛

    11、公安在? D何可胜道也哉?解析:选 D D 项为一般疑问句;A、B、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译文: 参考答案: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午睡,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醒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他们,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见我。 ”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内心战战惶惶,所以汗如浆般涌出。 ”皇帝又问钟会:“你为

    12、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内心战战栗栗,所以连汗也不敢出了。 ”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午睡,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醒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酒,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之后他们的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成就礼教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喝本来就不合礼法,所以不行礼。 ”年少才高(四) 元方责友【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陈太丘 注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13、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陈太丘:陈寔(sh),字仲弓,东汉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古代常以地名称其长官。【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日期)6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

    14、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顺随)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解析:选 C “委” ,抛弃,舍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誓不相隔卿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解析:选 B A 项,副词,才;副词,仅仅。B 项,均为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D 项,副词,就;连词,那么。3下列选项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_过中不至,太丘舍_去,_去后_乃至A客 客 太丘 客B太丘 客 客 客C客 太丘 客 客D客

    15、 客 客 太丘答案:A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 参考答案: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君子!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

    16、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年少才高(五) 不见长安【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 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7东渡 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夙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洛下:指洛阳,西晋京城。东渡:指西晋灭亡,司马睿东渡,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

    17、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夙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帝问何以致泣(导致)B具以东渡意告之(详细地)C居然可知(竟,竟然)D元帝异之(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解析:选 C “居然” ,显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问明帝/宁喜,因列筵告戚党B乃答曰:“日近。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吴不亡越,越故亡吴D元帝异之/尔何故异昨日之

    18、言邪解析:选 A A 项,均为副词,于是,就。B 项,副词,却;副词,于是,就。C 项,名词,原因;副词,必定。D 项,代词,代“明帝的回答” ;结构助词,的。3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明帝问何以致泣。(状语后置句)B具以东渡意告之。(状语后置句)C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状语后置句)D乃答曰:“日近。 ”(主语省略句)解析:选 A A 项为宾语前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译文: 参考答案: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的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

    19、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 ”元帝认为他的回答不同寻常。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说:“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年少才高(六) 孺子赏月【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徐孺子 注 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

    20、说新语言语【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徐孺子:徐稚(97168),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人。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称“南州高士”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明”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明亮)B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看见)C太后明谓左右(清楚地)D并非明火执仗(明亮)解析:选 D “明” ,点燃,点亮。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徐曰:“不然。 ”(是的、对的)

    21、9B若火之始然(的样子)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D河东凶亦然(这样)解析:选 B “然” ,通“燃” ,燃烧。3与“若令月中无物”中“令”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令人兴奋 B老有令名C则民无不令矣 D令五人保其首领解析:选 A A 项与例句相同,均解释为“让,使” ;B 项,美好的;C 项,听从;D 项,假使。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译文: 参考答案: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的话一定看不见。【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

    22、的话一定看不见。 ”年少才高(七) 识李观虎【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王戎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魏明帝 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世说新语雅量【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魏明帝:指曹叡(204239),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 226239 年在位。叡,音 ru。【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2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10世说新语雅量【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观者无不辟易颠仆(退避,避开)B观者无不辟易颠仆(跌倒,跌落)C戎湛然不动(惊恐的样子)D了无恐色(全无,毫无)解析:选 C “湛然” ,安然的样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吾尝终日而思矣B诸儿竞走取之/兔走触株,折颈而死C取之,信然/烟涛微茫信难求D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选

    24、 A 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 项,均为动词,奔跑;C 项,均为副词,确实;D 项,均为介词,在。3与“纵百姓观之”中“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纵之顺之 B七擒七纵C纵横交错 D纵彼不言解析:选 A A 项与例句相同,均解释为“放任” 。B 项,释放;C 项,竖,直;D 项,即使。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文: 参考答案: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其他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多个小孩子一起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其他小孩争相奔跑去

    25、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动),(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李子树。 ”(人们)摘取果实(品尝),确实如王戎所言。魏明帝在宣武场上砍掉了老虎的爪子和牙,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11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年少才高(八) 右军假寐【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 王右军 年减十岁时大将军 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 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

    26、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甚有智世说新语假谲【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大将军:指晋朝大将王敦。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发动政变,但失败,史称王敦之乱。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王敦叛晋,后被诛。【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

    27、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甚有智。世说新语假谲【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减少)B恒置帐中眠(常常)C屏人论事(屏退)D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同“佯” ,假装)解析:选 A “减” ,不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便言逆节之谋/不得不除之B方意右军未起/方与将军会猎于吴C既闻所论/既泣之三日D乃见吐唾纵横/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解析:选 C A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王右军” 。B 项,副词,才;副词,将要。C 项,均为副词,已经。D 项,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3下列句子中补

    28、充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12A恒置(右军)(于)帐中眠。B(右军)既闻所论,知(大将军、钱凤)无活理。C(大将军、钱凤)乃见(右军)吐唾纵横。D(右军)于是得全。解析:选 B “无活理”的主语是“王右军”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译文: 参考答案: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王右军口水四流,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得以保全。【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王右军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王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屏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不能存活,就假装流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 ”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王右军口水四流,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13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微经典主题四年少才高学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