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Q GDW 11089-2013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pdf

    • 资源ID:1227671       资源大小:376.9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Q GDW 11089-2013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pdf

    1、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0892013 特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 Operating guide for work on live overhead UHV AC & DC transmission line 2014 - 09 - 01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 110892013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 . 2 5 技术要求 . . 2 6 进出等电位 6 7 线路设备更换 . . 8 8 导

    2、、地线补修 . 21 9 作业中的 注意事项 . 23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推荐工器具配备 . 25 编制说明 . . 40 Q/GDW 11089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志鹏、涂明、尹正来、向文祥、沈晓龙、杜勇、吴向东、胡川、张珣、 李明、胡洪炜、闫宇、王永浩;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0892013 1 特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

    3、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进出等电位、线路设备更换、导、地线补修、作业中的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2000m及以下地区1000kV特高压交流及海拔2500m及以下地区800kV特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55 电工术语 带电作业 GB/T 6568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 GB/T 13034 带电作业用绝缘滑车 GB/T 13035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 GB/T 14286 带电作业工具设备

    4、术语 GB/T 25726 1000kV 交流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 DL/T 392 1000kV 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DL/T 463 带电作业用绝缘子卡具 DL/T 966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DL/T 1069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补修导则 DL/T 1242 800kV 直流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规范 Q/GDW/Z 209 1000kV 交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Q/GDW/Z 210 1000kV 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Q/GDW 332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Q/GDW 334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5

    5、5和 GB/T 1428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位转移棒 potential rod 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时使用的金属工具, 用来减小放电电弧对人体的影响及避免脉冲电流对屏蔽服装可能造成的损伤。 3.2 屏蔽面罩 electric field shield mask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面罩,用于作业人员面部的电场防护,与屏蔽服装连成一体使用。 Q/GDW 110892013 2 4 一般要求 4.1 人员要求 4.1.1 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应具有一定电工原理知识和电力线路的基本知识, 掌握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熟悉作业工

    6、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熟悉 DL/T 392、 DL/T 966 和本标准。并经过紧急救护法、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的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和 1000kV、 800kV 专项培训合格证,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书面批准后,方能持证上岗。 4.1.2 工作负责人(或安全监护人)应由具有 3 年以上的 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带电作业实际工作经验,熟悉设备状况,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和 1000kV、 800kV 专项培训合格证,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书面批准的人员担任。 4.2 制度要求 应按 DL/T 3

    7、92、 DL/T 1242和本标准执行。 4.3 气象条件要求 4.3.1 作业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雨、雪、大雾时不得进行带电作业。风力大于 10m/s( 5 级),或湿度大于 80%时,一般不宜进行作业。 4.3.2 相对湿度大于 80%的天气,若需进行带电作业,应采取具有防潮性能的绝缘工具。 4.3.3 在特殊或紧急条件下,应在恶劣气候下进行带电抢修时,应针对现场气候和工作条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作业人员充分讨论,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抢修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4.3.4 带电作业过程中若遇天气突然变化

    8、,有可能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恢复设备正常工况或采取其他措施。 4.4 其他要求 4.4.1 对于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带电作业新项目、研制的新工具,应通过相应型式试验,并编制相应安全措施和操作工艺方案,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4.4.2 带电作业工作负责人应在工作开始前与调度申请,许可开工后方可开展工作。需要停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或直流再启动保护时,应履行许可手续,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向调度汇报。严禁约时停用或恢复自动重合闸或直流再启动保护。 5 技术要求 5.1 地电位作业 5.1.1 地电位作业时,塔上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间的

    9、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表 1 的规定。 表 1 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安全距离 m 电压等级 kV 海拔高度 H m 中相 边相 Q/GDW 110892013 3 H 500 6.5 5.8 500 H 1000 6.8 6.0 1000 H 1500 7.0 6.3 1000 1500 H 2000 7.4 6.6 H 1000 6.3 1000 H 2000 6.8 800 2000 H 2500 7.4 注:表中数值不包括人体占位间隙,作业中需考虑人体占位间隙不得小于 0.5m 5.1.2 绝缘承力工具、绝缘绳索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应满足表 2 的规定。 表 2 绝缘承力工具、绝缘绳索最小有效绝

    10、缘长度 电压等级 kV 海拔高度 H m 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m H 1000 6.8 1000 1000 H 2000 7.2 H 1000 6.8 1000 H 2000 7.3 800 2000 H 2500 7.8 5.2 等电位作业 5.2.1 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工具进出强电场过程中,最小组合间隙应满足表 3 的规定。 表 3 最小组合间隙 最小组合间隙 m 电压等级 kV 海拔高度 H m 中相 边相 H 500 6.7 6.4 500 H 1000 6.9 6.7 1000 H 1500 7.2 7.0 1000 1500 H 2000 7.6 7.3 H 1000 6.2 1000

    11、 H 2000 6.8 800 2000 H 2500 7.3 注:表中数值不包括人体占位间隙,作业中需考虑人体占位间隙不得小于 0.5m 5.2.2 等电位作业人员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高电场时,人体短接绝缘子片数不得超过 3 片。耐张绝缘子串中扣除人体短接和不良绝缘子片数后,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应满足表 4 的规定。 Q/GDW 110892013 4 表 4 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电压等级 kV 海拔高度 H m 良好绝缘子的总长度最小值 m 单片绝缘子结构高度 mm 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片 170 43 195 37 H 1000 7.2 205 36 170 47 195 41 1000 1

    12、000 H 2000 8.0 205 39 170 37 195 32 205 31 H 1000 6.2 240 26 170 42 195 37 205 35 1000 H 2000 7.1 240 30 170 45 195 39 205 37 800 2000 H 2500 7.55 240 32 5.2.3 等电位作业人员与接地构架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表 1 的规定。绝缘承力工具、绝缘绳索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应满足表 2 的规定。 5.3 加装保护间隙作业 5.3.1 当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当安全距离满足要求,而组合间隙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加装保护间隙

    13、的作业方式;或者按常规作业方式,采用其他组合间隙满足要求的方法进入等电位。 5.3.2 采用加装保护间隙作业时,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组合间隙、绝缘承力工具、绝缘绳索最小有效绝缘长度、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的取值与保护间隙设定值的绝缘配合应符合 DL/T 876 的要求。 5.3.3 装拆保护间隙的作业人员应穿全套屏蔽服装。 5.3.4 安装保护间隙前,应与调度申请停用自动重合闸或直流再启动保护。 5.3.5 保护间隙应安装在工作点的相邻杆塔上,先将保护间隙接地线与杆塔金属构件可靠连接,再将另一端挂在检修相的导线上,并使其接触良好。拆除顺序与安装时相反。 5.3.6 保护间隙的参考设定值见表 5。使

    14、用保护间隙前,可根据工程实际塔头尺寸对保护间隙的取值进行验算和修正。 5.3.7 安装时保护间隙距离应先调至最大值,安装就位后再用绝缘工具将间隙距离调至保护间隙设定值。拆除前先将间隙距离调回最大值,再按拆除程序拆除。 Q/GDW 110892013 5 5.3.8 保护间隙宜垂直安装。当线路为 V 型、双 V 型、双 L 型绝缘子串时,保护间隙宜安装在相邻杆塔 V 型、双 V 型、双 L 型绝缘子串的两悬挂点之间的构架与导线之间;线路为 I 型、双 I 型绝缘子串时,保护间隙宜安装在相邻杆塔横担与导线之间,保护间隙与绝缘子串之间应有 0.5m 以上的距离。 表 5 保护间隙设定值 电压等级 k

    15、V 海拔高度 H m 保护间隙设定值 m H 1000 3.6 1000 1000 H 2000 4.5 H 1000 1000 H 2000 800 2000 H 2500 注: 800kV保护间隙设定值目前仍在研究中。 5.4 安全防护 5.4.1 特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使用的屏蔽服装须采用屏蔽效率不小于 60dB、其他参数符合 GB/T 25726、 GB/T 6568 规定的布料制作。应做成上衣、裤子与帽子连成一体、帽檐加大的式样,并配有屏蔽效率不小于 20dB 的网状屏蔽面罩。 5.4.2 屏蔽服装须配套完整,包括连体衣帽裤、面罩、手套、袜和鞋,接头须连接可靠,屏蔽服装衣

    16、裤最远端点之间的电阻值均不大于 20。 5.4.3 等电位作业人员须穿戴全套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 5.4.4 塔上地电位作业人员须穿全套屏蔽服装或静电防护服装和导电鞋后才能登塔作业。严禁在屏蔽服装或静电防护服装外面穿着其他服装。 5.4.5 分段绝缘、一点接地架设的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应对其保持 0.6m 以上的距离。如需在此类架空地线上作业,应先通过地线接地线将架空地线良好接地,地线上挂、拆地线接地线的方式、步骤与停电线路挂、拆接地线的程序相同。对挂好地线接地线的架空地线,作业人员穿着全套屏蔽服装或静电防护服装、导电鞋后可直接进入进行检修作业。 5.4.6 对

    17、于逐基接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或其他直接接地的架空地线,作业人员穿着全套屏蔽服装或静电防护服装、导电鞋后可直接进入进行检修作业。 5.4.7 在地线上悬挂地线飞车进行作业前,应检查本档两端杆塔处地线的紧固情况。挂飞车载荷后,应保持地线及人体对下方带电导线的安全间距比本标准表 1 中的数值增大 0.5m。 5.4.8 用绝缘传递绳索传递大件金属物品(包括工具、材料)时,杆塔或地面上作业人员应将金属物品接地后才能触及。 5.4.9 在强电场附近放置的与地绝缘的体积较大的金属物件,注意防护感应电伤害,应先将该金属物件接地才能触及。 5.5 电位转移 5.5.1 在特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

    18、路上进行带电作业应使用电位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电位转移棒长度为 0.4m。 电位转移棒的绝缘手柄应使用符合 GB 13398 要求的空心绝缘管制成, 直径宜大于 30mm,连接线应由有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组成,其截面不得小于 16mm。 5.5.2 等电位作业人员在电位转移前,应得到工作负责人的许可,并系好安全带。 Q/GDW 110892013 6 5.5.3 电位转移时,人体面部与带电体距离不得小于 0.5m。 5.5.4 等电位电工进行电位转移时,电位转移棒应与屏蔽服装电气连接。 5.5.5 进行电位转移时,动作应平稳、准确、快速。 6 进出等电位 6.1 直线杆塔进出等电位 6.1.1

    19、 作业方法 吊篮法(士字梯法、伞架法等)进入等电位。本标准进出等电位的操作均以吊篮法为例。 6.1.2 操作工艺要求 操作工艺要求如下: a) 对于特高压交、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直线塔, 不允许作业人员从横担或绝缘子串垂直进出等电位,可采用吊篮法、士字梯法、伞架法等方式进出等电位。 b) 吊篮(士字梯、伞架)应用绝缘吊篮绳稳固悬吊,由塔上作业人员检查确认其安全性。绝缘吊篮绳的长度,应准确计算或实际丈量,使等电位作业人员头部不超过导线侧均压环。 c) 吊篮(士字梯、伞架)的移动速度应用绝缘滑车组严格控制,做到均匀、慢速。 d) 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时与接地体和带电体的各电气间隙距离 (包括安全

    20、距离、 组合间隙)均应满足本标准第 5 章的要求。 e) 等电位作业人员电位转移后从吊篮进入导线或脱离电位前从导线进入吊篮过程中, 应始终保持电位转移棒与带电导线接触良好。 6.1.3 人员组合 本方法作业人员不少于 5 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 1 人,等电位电工 1 人( 1#电工),塔上地电位电工 1 人( 2#电工),地面电工 2 人( 3#、 4#电工)。 6.1.4 工器具配置 工器具配置见附录 A 中表 A.1。 6.1.5 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如下: a) 全体工作成员列队,工作负责人现场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查(问)看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着装情况和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全。

    21、确认危险点和预防措施,明确作业分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b) 地面电工正确合理布置工作现场。用兆欧表摇测绝缘工具的绝缘电阻,检查吊篮、 2-2 滑车等工具是否完好灵活。 c) 2#电工应穿着全套静电防护服装或屏蔽服装和导电鞋。 1#电工应穿着全套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导电鞋,并戴好屏蔽面罩。地面电工检查塔上电工屏蔽服装和静电防护服装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测试连接导通情况。在杆塔上进出等电位前, 1#电工要检查确认屏蔽服装各部位连接可靠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d) 核对线路双重名称无误后,塔上电工检查安全带、防坠器的安全性。 Q/GDW 110892013 7 e) 1#、 2#电工携

    22、带绝缘传递绳登塔至横担作业点,选择合适位置系好安全带,将绝缘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在横担合适位置。 f) 地面电工利用绝缘传递绳将吊篮、绝缘吊篮绳、绝缘保护绳及 2-2 绝缘滑车组传至横担, 1#、2#电工将 2-2 绝缘滑车组及吊篮安装在横担上平面合适位置, 将绝缘吊篮绳一端与吊篮可靠连接,另一端安装在横担 (导线正上方 )合适位置。 g) 1#电工系好绝缘保护绳进入吊篮,地面电工缓慢松出 2-2 绝缘滑车组控制绳,待吊篮距带电导线约 1m 处放慢速度。 h) 在吊篮向导线继续移动过程中, 1#电工将电位转移棒置于手中面向带电导线,同时向工作负责人申请电位转移,得到同意后, 1#电工待吊篮距导

    23、线 0.5m 时迅速伸出电位转移棒,将其钩在最近的子导线上进行电位转移。 i) 地面电工再放松绝缘滑车组控制绳配合 1#电工登上导线进入电场。 j) 1#电工进入电场后系好安全带,并根据作业需要决定是否解除绝缘保护绳,同时 1#电工要控制头部不超过导线侧均压环。 k) 导线侧工作完成后, 1#电工系好绝缘保护绳,将电位转移棒的金属端钩在子导线上,一只手握紧绝缘手柄,进入吊篮,然后保持手臂伸直状态使吊篮距子导线 0.5m。 l) 1#电工向工作负责人申请退出电位, 得到同意后, 1#电工迅速脱开电位转移棒与子导线的连接,并将电位转移棒收回放置在吊篮中。 m) 地面电工同时迅速收紧 2-2 绝缘滑

    24、车组控制绳,将吊篮向上拉至横担部位停住,然后 1#电工登上横担,并系好安全带。 n) 1#、 2#电工配合拆除绝缘吊篮绳、绝缘保护绳、 2-2 绝缘滑车组及吊篮,并传至地面 o) 1#、 2#电工检查塔上无遗留物后,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携带绝缘传递绳下塔。 p) 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清点工器具。 6.2 耐张杆塔进出等电位 6.2.1 作业方法 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出等电位。 6.2.2 操作工艺要求 操作工艺要求如下: a) 等电位作业人员沿绝缘子串移动时,手与脚应保持同步平行移动,且人体和工具短接的绝缘子片数应符合本标准 5.2.2 条的规定。 b) 等电位作业人员所系安全带

    25、,应系在手扶的绝缘子串上,并与等电位作业人员同步移动。 c) 等电位作业人员在进出等电位时,应在移动至距导线侧均压环 0.5m 时进行电位转移,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d) 带电作业人员与接地体及带电体的各电气间隙(包括安全距离、组合间隙)和经人体或工具短接后的良好绝缘子片数均应满足本标准第 5 章的要求,否则不能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出等电位。 e) 等电位作业人员电位转移后从绝缘子串进入导线或从导线进入绝缘子串过程中, 应始终保持电位转移棒与带电导线或连接金具接触良好。 f) 瓷质绝缘子作业前应对绝缘子进行零值检测,工器具配置中应增加绝缘子检测工器具。耐张绝缘子串中扣除人体短接和不良绝缘子片数后,良

    26、好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本标准 5.2.2 条的规定。 Q/GDW 110892013 8 g) 复合绝缘子不能采用此方法进出等电位。 6.2.3 人员组合 本方法工作人员不少于 4 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 1 人,等电位电工 1 人( 1#电工),地面电工2 人( 2#、 3#电工)。 6.2.4 工器具配置 工器具配置见附录 A中表 A.2。 6.2.5 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如下: a) 全体工作成员列队,工作负责人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查(问)看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着装情况和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全。确认危险点和预防措施,明确作业分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b) 地面电工用兆欧表摇测绝缘工

    27、具的绝缘电阻,检查工具是否完好灵活。 c) 1#电工应穿着全套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导电鞋,并戴好屏蔽面罩。地面电工检查塔上电工屏蔽服装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测试连接导通情况。在杆塔上进出等电位前,1#电工要检查确认屏蔽服装各部位连接可靠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d) 核对线路双重名称无误后,塔上电工检查安全带、防坠器的安全性。 e) 1#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登塔至横担处,系好安全带,将绝缘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在作业横担合适位置。 f) 1#电工系好绝缘保护绳 (一端系在横担上、 另一端系在作业人员身上) 进入横担侧金具联接处,将安全带系在手扶的绝缘子串上。 1#电工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

    28、后,携带电位转移棒进入绝缘子串。进入电位时双手扶住一串,双脚踩另一串,采用“跨二短三”方法平行移动至距导线侧均压环 0.5m 处停止。 g) 1#电工向工作负责人申请电位转移,同时将电位转移棒置于手中面向带电导线,得到工作负责人的同意后, 1#电工迅速伸出电位转移棒, 将其钩在最近的子导线或连接金具上进行电位转移。 h) 1#电工进入电场后系好安全带,并根据作业需要决定是否解除绝缘保护绳。 i) 导线侧工作完成后, 1#电工将电位转移棒的金属端钩在子导线或连接金具上,一只手握紧绝缘手柄,进入绝缘子串距导线侧均压环 0.5m 时停止移动(保持手臂伸直状态)。 j) 1#电工向工作负责人申请退出电

    29、位,得到同意后, 1#电工迅速脱开电位转移棒与子导线或连接金具的连接,并将电位转移棒收回牢固放置在身上。然后沿绝缘子串按照“跨二短三”方法平行移动退出电位返回横担。 k) 1#电工检查塔上无遗留物后, 向工作负责人汇报, 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携带绝缘传递绳下塔。 l) 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清点工器具。 7 线路设备更换 7.1 耐张单片绝缘子更换 7.1.1 操作工艺要求 操作工艺要求如下: Q/GDW 110892013 9 a) 更换零值、破损等绝缘子,应选用同型号、同规格、同厂家的绝缘子,并查清绝缘子球头、碗头的连接标记与被更换绝缘子的连接标记相同。 b) 新更换的绝缘子应完好无损、表面

    30、清洁。绝缘子的绝缘电阻用 5000V 兆欧表进行测量,电阻值应大于 500M。 c) 绝缘子钢帽、绝缘体、钢脚应在同一轴线上,销子齐全完好、开口方向与原线路一致。 d) 用卡具更换单片绝缘子,应选用与绝缘子匹配的卡具进行,对于靠近横担或导线侧的绝缘子更换须选用专用卡具,其机械性能应符合 GB/T 463 的要求。 e) 用卡具更换绝缘子,操作时应使两侧液压紧线系统受力均匀。 f) 安装后要仔细检查球头、碗头、锁紧销处于正常位置后,才能缓慢松弛液压紧线系统。 7.1.2 耐张横担侧第 1-2 片盘形绝缘子更换 a) 人员组合 1) 本作业项目工作人员不少于 4 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 1 人,

    31、塔上地电位电工 1 人( 1#电工),地面电工 2 人( 2#、 3#电工)。 b) 工器具配置 1) 工器具配置见附录 A 中表 A.3。 c) 开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申请开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年月日需在 kV线路杆塔上更换绝缘子作业, 本次作业申请停用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或直流再启动保护,若遇线路跳闸或闭锁,未经联系,不得强送。 2) 全体工作成员列队,工作负责人现场宣读工作票、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查(问)看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着装情况和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全。确认危险点和预防措施,明确作业分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d) 作业程序 1) 地面电工用兆欧表摇测绝缘工具的绝缘电阻

    32、,检查液压紧线系统、闭式卡等工具是否完好灵活。 2) 1#电工应穿着全套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导电鞋,并戴好屏蔽面罩。地面电工检查塔上电工屏蔽服装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测试连接导通情况。在杆塔上进出等电位前, 1#电工要检查确认屏蔽服装各部位连接可靠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核对线路双重名称无误后,塔上电工检查安全带、防坠器的安全性。 1#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登上横担,然后系好绝缘保护绳进入横担侧金具联接处,系好安全带,将绝缘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在作业点合适位置。 4) 地面电工传递耐张端部卡、液压紧线系统、闭式卡(前卡)至 1#电工位置。 5) 1#电工先在牵引板上安装耐张端部

    33、卡, 后将闭式卡 (前卡) 安装在横担侧第 3 片绝缘子上,并连接好液压紧线系统。 6) 检查承力工具各部件安装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先预收紧丝杆,待丝杆适当受力后,再收紧液压紧线系统,使需更换的绝缘子松弛。 7) 检查承力工具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取出需更换绝缘子的上、 下锁紧销,继续收紧液压紧线系统,直至取出旧绝缘子。 8) 1#电工用绝缘传递绳系好旧绝缘子。地面电工将新绝缘子传至 1#电工处。注意控制好空中上、下两绝缘子的位置,防止发生相互碰撞。 9) 1#电工换上新绝缘子,并复位上、下锁紧销,检查新绝缘子连接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松出液压紧

    34、线系统。 Q/GDW 110892013 10 10) 1#电工检查新绝缘子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拆除更换工具并传递至地面。 11) 1#电工检查确认塔上无遗留物,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携带绝缘传递绳下塔。 12) 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清点工器具。 e) 完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 kV线路杆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工作已结束,线路设备已恢复原状,杆塔上作业人员已全部撤离,杆塔、导线上无遗留物。 7.1.3 耐张绝缘子串导线侧第 1-2 片盘形绝缘子更换 a) 人员组合 1) 本作业项目工作人员不少于 4 人: 工作负责人 (监护人) 1 人, 等电位电工 1 人

    35、( 1#电工) ,地面电工 2 人( 2#、 3#电工)。 b) 工器具配置 1) 工器具配置见附录 A 中表 A.4。 c) 开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申请开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年月日需在 kV线路杆塔上更换绝缘子作业, 本次作业申请停用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或直流再启动保护,若遇线路跳闸或闭锁,未经联系,不得强送。 2) 全体工作成员列队,工作负责人现场宣读工作票、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查(问)看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着装情况和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全。确认危险点和预防措施,明确作业分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d) 作业程序 1) 地面电工用兆欧表摇测绝缘工具的绝缘电阻,检查液压紧线系统、

    36、闭式卡等工具是否完好灵活。 2) b) 1#电工应穿着全套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导电鞋,并戴好屏蔽面罩。地面电工检查塔上电工屏蔽服装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测试连接导通情况。在杆塔上进出等电位前, 1#电工要检查确认屏蔽服装各部位连接可靠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核对线路双重名称无误后,塔上电工检查安全带、防坠器的安全性。 1#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登塔至横担处,系好安全带、绝缘保护绳进入横担侧金具联接处,所系安全带应系在手扶的绝缘子串上,并与等电位电工同步移动。 4) 1#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及电位转移棒进入绝缘子串。进入电位时双手扶住一串,双脚踩另一串,采用“跨二短三”方法平行移动

    37、至距导线侧均压环 0.5m 处停止移动。 5) 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利用电位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进入电位后将绝缘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在合适位置。 6) 地面电工传递导线端部卡、液压紧线系统、闭式卡(后卡)至 1#电工位置。 7) 1#电工先安装导线端部卡,后将闭式卡(后卡)安装在导线侧第 3 片绝缘子上,并连接好液压紧线系统。 8) 检查承力工具各部分安装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先预收紧丝杆,待丝杆适当受力后,再收紧液压紧线系统,使需更换的绝缘子松弛。 9) 检查承力工具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取出需更换绝缘子的上、 下锁紧销,继续收紧液压紧线系统,直至

    38、取出旧绝缘子。 10) 1#电工用绝缘传递绳系好旧绝缘子。地面电工将新绝缘子传至 1#电工处。注意控制好空中上、下两绝缘子的位置,防止发生相互碰撞。 Q/GDW 110892013 11 11) 1#电工换上新绝缘子, 并复位上、 下锁紧销, 检查绝缘子连接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1#电工松出液压紧线系统。 12) 1#电工检查新绝缘子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拆除更换工具并传递至地面。 13) 1#电工检查确认导线上无遗留物,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利用电位转移棒脱离电位,携带绝缘传递绳沿绝缘子串退出电位返回横担。 14) 1#电工检查塔上无遗留物后,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39、携带绝缘传递绳下塔。 15) 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清点工器具。 e) 完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 kV线路杆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工作已结束,线路设备已恢复原状,杆塔上作业人员已全部撤离,杆塔、导线上无遗留物。 7.1.4 耐张绝缘子串任意单片盘形绝缘子更换 a) 人员组合 1) 本作业项目工作人员不少于 4 人: 工作负责人 (监护人) 1 人, 等电位电工 1 人 ( 1#电工) ,地面电工 2 人( 2#、 3#电工)。 b) 工器具配置 1) 工器具配置见附录 A 中表 A.5。 c) 开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申请开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年月日需在 kV线

    40、路杆塔上更换绝缘子作业, 本次作业申请停用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或直流再启动保护,若遇线路跳闸或闭锁,未经联系,不得强送。 2) 全体工作成员列队,工作负责人现场宣读工作票、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查(问)看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着装情况和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全。确认危险点和预防措施,明确作业分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d) 作业程序 1) 地面电工用兆欧表摇测绝缘工具的绝缘电阻,检查液压紧线系统、闭式卡等工具是否完好灵活。 2) 1#电工应穿着全套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导电鞋,并戴好屏蔽面罩。地面电工检查塔上电工屏蔽服装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测试连接导通情况。在杆塔上进出等电位前, 1

    41、#电工要检查确认屏蔽服装各部位连接可靠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核对线路双重名称无误后,塔上电工检查安全带、防坠器的安全性。 1#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登塔至横担处,系好安全带、绝缘保护绳进入横担侧金具联接处,所系安全带应系在手扶的绝缘子串上,并与等电位电工同步移动。 4) 1#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进入绝缘子串。 进入电位时双手抓扶一串, 双脚踩另一串, 采用 “跨二短三”方法平行移动进到工作位置。 5) 1#电工到达作业部位后,将绝缘传递绳安装在合适部位。 6) 地面电工传递液压丝杆、闭式卡(前、后卡)至 1#电工位置。 7) 1#电工将闭式卡(前、后卡)安装在零值绝缘子两侧,并连接好液压紧线

    42、系统。 8) 检查承力工具各部分安装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先预收紧丝杆,待丝杆适当受力后,再收紧液压紧线系统,使需更换的绝缘子松弛。 Q/GDW 110892013 12 9) 检查承力工具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取出需更换绝缘子的上、 下锁紧销,继续收紧液压紧线系统,直至取出旧绝缘子。 10) 1#电工用绝缘传递绳系好旧绝缘子。地面电工将新绝缘子传至 1#电工处。注意控制好空中上、下两绝缘子的位置,防止发生相互碰撞。 11) 1#电工换上新绝缘子, 并复位上、 下锁紧销, 检查绝缘子连接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1#电工松出液压紧线系统, 12) 1#电工检查新

    43、绝缘子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拆除更换工具并传递至地面。 13) 1#电工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携带绝缘传递绳沿绝缘子串退出电位。 14) 1#电工检查塔上无遗留物后,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携带绝缘传递绳下塔。 15) 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清点工器具。 e) 完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 kV线路杆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工作已结束,线路设备已恢复原状,杆塔上作业人员已全部撤离,杆塔、导线上无遗留物。 7.2 直线整串绝缘子更换 7.2.1 操作工艺要求 操作工艺要求如下: a) 更换整串绝缘子时应计算导线荷载,并据此选用相应规格的工器具。 b) 复合绝

    44、缘子更换时,应用软质绳索吊装,严禁踩踏、挤压,均压环的安装应符合要求。 c) 所使用的工器具应安装可靠,工具受力后应冲击、检查判断其可靠性。在脱开绝缘子前,应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d) 利用机动绞磨起吊复合绝缘子串时,机动绞磨应安装牢固可靠。磨绳在磨盘上不准少于 5 圈,机动绞磨控制绳应由有带电作业经验的电工控制,确保作业过程中处于可靠拉紧状态。 e) 利用机动绞磨反束、起吊绝缘子串时,应检查确认绞磨、转向滑车及传递绳索的安全性。 f) 起吊复合绝缘子串时,地面电工应控制好复合绝缘子串的控制绳,不得碰撞承力工具、导线及杆塔。 7.2.2 直线杆塔 I 型、双 I 型复合绝缘子更换 a)

    45、 人员组合 1) 本作业项目工作人员不少于 10 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 1 人,等电位电工 2 人( 1#、2#电工),塔上地电位电工 2 人( 3#、 4#电工),地面电工 5 人( 5#-9#电工)。 b) 工器具配置 1) 工器具配置附录 A 中表 A.6、表 A.7。 c) 开工 1) 工作负责人向调度申请开工,内容为:工作负责人,年月日需在 kV线路杆塔上更换绝缘子作业, 本次作业申请停用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或直流再启动保护,若遇线路跳闸或闭锁,未经联系,不得强送。 2) 全体工作成员列队,工作负责人现场宣读工作票、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查(问)看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着装

    46、情况和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全。确认危险点和预防措施,明确作业分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Q/GDW 110892013 13 d) 作业程序 1) 地面电工正确合理布置工作现场,组装工器具。用兆欧表摇测绝缘工具的绝缘电阻,检查液压紧线系统、八分裂提线器(六分裂提线器)等工具是否完好灵活。 2) b) 3#、 4#电工应穿着全套静电防护服装或屏蔽服装和导电鞋。 1#、 2#电工应穿着全套屏蔽服装(屏蔽服装内还应穿阻燃内衣)、导电鞋,并戴好屏蔽面罩。地面电工检查塔上电工屏蔽服装和静电防护服装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测试连接导通情况。在杆塔上进出等电位前,等电位电工要检查确认屏蔽服装各部位连接可靠后方能进行下一步

    47、操作。 3) 核对线路双重名称无误后,塔上电工检查安全带、防坠器的安全性。 1#、 2#、 3#、 4#电工携带绝缘传递绳登塔至横担作业点,选择合适位置系好安全带,将绝缘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在横担合适位置。 4) 地面电工利用绝缘传递绳将吊篮、绝缘吊篮绳、绝缘保护绳及 2-2 绝缘滑车组传至横担,3#、 4#电工将 2-2 绝缘滑车组及吊篮可靠安装在横担上平面合适位置,将绝缘吊篮绳安装在横担 (导线正上方 )合适位置。 5) 1#电工系好绝缘保护绳然后进入吊篮,地面电工缓慢松出 2-2 绝缘滑车组控制绳,待吊篮距带电导线约 1m 处放缓速度。 6) 在得到工作负责人的同意后, 1#电工利用电位

    48、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然后地面电工再放松2-2 滑车组控制绳配合 1#电工登上导线进入电场。 7) 地面电工收紧 2-2 绝缘滑车组控制绳,将吊篮向上传至横担部位。 2#电工系好绝缘保护绳进入吊篮,用同样的方法进入电场。 1#、 2#电工进入等电位后,不得将安全带系在子导线上,应在绝缘保护绳的保护下进行作业。 8) 3#、 4#电工将绝缘传递绳转移至绝缘子吊点处,地面电工将平面丝杆、绝缘吊杆、八分裂提线器(六分裂提线器)、液压紧线系统等工具传递至工作位置,由 3#、 4#电工和 1#、2#电工配合将绝缘子更换工具安装在需更换的复合绝缘子串两侧(顺绝缘子串垂直安装,平面丝杆、液压紧线系统安装在横担

    49、侧)。 9) 检查承力工具各部件安装可靠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3#、 4#电工先收紧平面丝杆,待平面丝杆适当受力后,再收紧液压紧线系统,使绝缘子串松弛。 10) 检查承力工具受力正常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1#电工拆开导线侧碗头挂板螺栓。 11) 地面电工将复合绝缘子串控制绳传递给 1#电工, 1#电工将其安装在复合绝缘子串尾部。 12) 3#电工将绝缘传递绳系在复合绝缘子串上端, 然后取出复合绝缘子串与球头挂环连接的锁紧销。地面电工启动机动绞磨,与 3#电工配合脱开复合绝缘子串与球头挂环的连接。 13) 地面电工控制好复合绝缘子串控制绳,利用机动绞磨缓慢将复合绝缘子串放至地面。注意控制好复合绝缘子串的控制绳,不得碰撞承力工具、导线及杆塔。 14) 地面电工将绝缘传递绳和复合绝缘子串控制绳分别转移到新复合绝缘子上。 15) 地面电工启动机动绞磨,将新复合绝缘子串传递至塔上工作位置。 3#电工恢复新复合绝缘子串与球头挂环的连接,并复


    注意事项

    本文(Q GDW 11089-2013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