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0862013 变电设备不拆高压引线试验导则 The guide for the test of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without removing the high-voltage lead 2014 - 09 - 01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 110862013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 . 1 5 试验方法 . . 1 5.1 油浸式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 1
2、 5.2 电容型套管 . 5 5.3 隔离开关 . 6 5.4 断路器 . 7 5.5 油浸式 电流互感器. . 9 5.6 耦合电容器 10 5.7 电容式 电压互感器. 14 5.8 电磁式 电压互感器. 18 5.9 金属氧 化物避雷器. 19 5.10 并联电容器 . 22 编制说明 . 24 Q/GDW 110862013 II 前 言 为规范变电设备不拆高压引线试验的现场应用,提升设备停电例行试验效率,减少检修工作量,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
3、主要起草人:高骏,高树国,岳国良,王炜,陈志勇,潘瑾,刘海峰,孟立会,张丽芳,饶群,霍春燕,付炜平,刘宏亮,胡伟涛,魏明磊。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0862013 1 变电设备不拆高压引线试验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设备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时的现场条件、试验接线、注意事项以及试验数据分析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 110 1000kV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 、电容型套管、隔离开关、断路器、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 35kV 及以下并联电容器等变电设备的不拆高压引线试验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
4、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393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DL/T 474.1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DL/T 474.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直流高电压试验 DL/T 474.3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介电损耗因数 tan 试验 DL/T 474.5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避雷器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不拆高压引线试验 test method without removing the high-volt
5、age Lead 无需拆掉变电设备高压引线即可进行的变电设备停电试验。 4 总则 4.1 DL/T 393 所规定的停电例行电气试验项目均可按照本标准在不拆引线情况下开展,但 DL/T 393 所规定的诊断性试验项目,均应拆除高压引线后进行。 4.2 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80%,被试设备绝缘表面应清洁、干燥。 4.3 试验前应对现场感应电做出评估,在确保人身、设备和仪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不拆引线试验。 4.4 试验前应分析与被试设备相连的非被试设备试验时是否带电,带电范围内应设专人监护。 4.5 开展变电设备不拆高压引线试验应选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试验仪器。 4
6、.6 不拆引线测得的试验数据异常时应拆除引线进行复测,最终结果以拆除引线情况下的测试数据为准。 4.7 全面开展不拆引线试验前, 应经过 2 次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不拆引线试验数据与拆引线数据比较分析,得到二者的对应关系和误差范围,且测试值在规程要求值之内。 4.8 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可参考 DL/T 393 相关规定,但试验数据分析时应考虑不拆引线试验与拆除引线试验数据间的误差,并注意历次试验数据的变化趋势。 5 试验方法 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 Q/GDW 110862013 2 5.1.1 试验条件 变压器(以三相 500kV自耦变压器为例)拆除中性点引线、低压绕组引线,拆除铁芯及
7、夹件接地线,高压侧及中压侧接地刀闸置于分位。高压并联电抗器拆除低压套管引线及铁芯、夹件接地线,拉开线路侧隔离开关。 5.1.2 试验项目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不拆高压引线的试验项目包括: a)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b)铁芯、夹件绝缘电阻; c)绕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 d)绕组电阻。 5.1.3 测量方法 5.1.3.1 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测量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1所示。 变压器低压绕组对高、中压绕组及地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a)所示,测量时高、中压绕组及中性点短路接地,铁芯和夹件接地;变压器高、中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
8、铁芯绝缘电阻测量采用外壳屏蔽法,接线如图 1b)所示;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对铁芯、夹件绝缘电阻测量采用外壳屏蔽法,接线如图 1c)所示;高压并联电抗器绕组对铁芯、夹件绝缘电阻测量采用外壳屏蔽法测,测量接线如图 2所示;铁芯、夹件绝缘电阻测量按照拆引线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执行。 表 1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测试项目 L端 E端 G端 试验电压 kV L H、 M、地 L H、 M、 O、地 / 2.5 H、 M L、铁芯、夹件 H、 M、 O L、铁芯、夹件 地 2.5 H、 M、 L铁芯、夹件 H、 M、 L、
9、 O 铁芯、夹件 地 2.5 铁芯 -夹件、地 铁芯 夹件、地 / 2.5 变压器 夹件 -铁芯、地 夹件 铁芯、地 / 2.5 绕组铁芯 H、 L 铁芯、夹件 地 2.5 铁芯夹件、地 铁芯 夹件、地 / 2.5 高压并联电抗器 夹件铁芯、地 夹件 铁芯、地 / 2.5 注 1:变压器 H代表所有高压侧端子, M代表所有中压侧端子, L代表所有低压侧端子, O代表中性点端子,以下同。 注 2:高压并联电抗器 H代表绕组高压端子, L代表绕组低压端子,以下同。 a)低压绕组 -高、中压绕组及地 b)高、中压绕组 -低压绕组及铁芯、夹件 Q/GDW 110862013 3 c)高、中、低压绕组
10、-铁芯、夹件 图 1 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图 2 高压并联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1.3.2 绕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绕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2所示。 变压器低压绕组对高中压绕组及地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如图 3a)所示;变压器高、中压绕组对低压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如图 3b)所示;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对铁芯、夹件的介损及电容量测量接线如图 3c)所示。高压并联电抗器高、低压绕组对铁芯、夹件的介损及电容量测量接线如图 4所示。 试验电压为 10k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T 474
11、.3执行。 表 2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绕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测试项目 高压芯线 Cx 线 接地 接线方式 试验电压kV L H、 M、地 L / H、 M、 O 反接线 10 H、 M L H、 M、 O L 铁芯、夹件 正接线 10 变压器 H、 M、 L铁芯、夹件 H、 M、 O、 L 铁芯、夹件 / 正接线 10 电抗器 绕组 -铁芯、夹件 、 L 铁芯、夹件 / 正接线 10 Q/GDW 110862013 4 a) 低压绕组对高中压绕组及地 b)高、中绕组对低压绕组 c) 高、中、低压绕组对铁芯夹件 图 3 变压器绕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图
12、 4 高压并联电抗器绕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5.1.3.3 绕组电阻测量 5.1.3.3.1 高压绕组电阻测量。测量高压绕组直流电阻时,高压侧接地 ,中压、中性点和低压侧开路,直流电阻测试仪一端接至中性点,一端接至高压绕组首端,逐相进行直流电阻测量。 5.1.3.3.2 中压绕组电阻测量。测量中压绕组直流电阻时,中压侧接地 ,高压、中性点和低压侧开路,直流电阻测试仪一端接至中性点,一端接至中压绕组首端,逐相进行直流电阻测量。 5.1.3.3.3 低压绕组电阻测量。测量低压绕组直流电阻时,高、中压侧接地,中性点悬空,逐相测试 ab、bc、 ca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5.1.4 注意
13、事项 Q/GDW 110862013 5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油浸式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本标准给出了三相自耦变压器的试验方法,其他类型变压器可参照执行。 b)涉及到从铁芯、夹件取测量信号的试验项目,在进行前均需确认铁芯、夹件的绝缘电阻良好。 c)绝缘电阻测量时兆欧表的 E 端为高电位,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垫上。 d)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时应保证有一端接地,试验电流一般不超过 10A,绕组电阻试验后应进行消磁。 5.2 电容型套管 5.2.1 试验条件 套管首端不接地,可能通过引线与氧化锌避雷器等设备连接。 5.2.2 试验项目 电容型套管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14、a) 主绝缘的绝缘电阻; b) 末屏绝缘的绝缘电阻; c) 主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d) 末屏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5.2.3 试验方法 5.2.3.1 绝缘电阻测量 电容型套管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3所示。 电容型套管主绝缘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5a)所示,测量时线端处在非接地状态 ,与被测套管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短路接地;电容型套管末屏绝缘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5b)所示,线端应处在非接地状态,与被测套管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短路接地。 试验电压 2500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执行。 表 3 电容型套管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15、测试项目 L E G 试验电压 kV 主绝缘 与被试套管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 末屏 地 2.5 末屏对地绝缘 末屏 地 与被试套管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 2.5 a)主绝缘 b)末屏绝缘 图 5 电容型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图 5.2.3.2 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 电容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4所示 . Q/GDW 110862013 6 主绝缘介损及电容量测量接线如图 6a)所示,采用正接线,测量时被试套管线端应处在非接地状态,与被测套管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短接一起加压,与被测套管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短路接地,非测量套管末屏接地 ,被测套管末屏接 CX。末屏绝缘介损及电
16、容量测量接线如图 6b)所示,采用反接线,低压屏蔽,测量时末屏加压,与被测套管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短接后接 CX,与被测套管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短路接地, 主绝缘测量试验电压为 10kV,末屏绝缘试验电压为 3k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DL/T 474.3执行。 表 4 电容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测试项目 高压芯线 Cx 线 接地 接线方式 试验电压 kV 主绝缘介损及电容量 被测套管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 末屏 / 正接线 10 末屏介损及电容量 末屏 / 被测套管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 反接线 3 a)主绝缘 b)末屏绝缘 图 6 电容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及电
17、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5.2.4 注意事项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电容型套管停电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测量时末屏小套管擦拭干净,非被试套管的末屏一定要良好接地。 b)当电容型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小于 1000M时,应测量末屏对地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5.3 隔离开关 5.3.1 试验条件 分路间隔的隔离开关中,母线隔离开关一侧与母线连接,另一侧与断路器连接;出线隔离开关两端分别与电流互感器(或断路器)和耦合电容器(或电压互感器)连接。 5.3.2 试验项目 隔离开关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主回路电阻测量 5.3.3 测量方法 主回路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7 所示。用直流压降法测量,试验
18、电流不小于 100A。 Q/GDW 110862013 7 图 7 隔离开关回路电阻测量接线图 5.3.4 注意事项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隔离开关停电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 隔离开关应在合闸位置,并保证被试隔离开关设备单侧接地。 5.4 断路器 5.4.1 试验条件 断路器两侧为电流互感器或者隔离开关,停电检修时隔离开关处于分闸位置,一般于母线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之间挂地线。 5.4.2 试验项目 断路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回路电阻测量; b)断口并联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 c)绝缘电阻测量(少油断路器) ; d)直流泄漏电流测量(少油断路器) 。 5.4.3 测量方法
19、 5.4.3.1 主回路电阻测量 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测量接线如图 8 所示。用直流压降法测量,试验电流不小于 100A。 a)单断口断路器 b)双断口断路器 Q/GDW 110862013 8 c)罐式断路器 图 8 断路器回路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4.3.2 断口间并联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 断路器应处于分闸状态,拆除一次挂接的地线,测量接线如图 9所示。试验电压为 10k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T 474.3执行。 图 9 断路器断口并联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5.4.3.3 少油断路器绝缘电阻测量 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测量接线如图 10
20、 所示。 a)单断口断路器 b)双断口断路器 图 10 少油断路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图 5.4.3.4 少油断路器直流泄漏电流测量 Q/GDW 110862013 9 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测量接线如图 11 所示。 a)单断口断路器 b)双断口断路器 图 11 少油断路器直流泄漏电流测量接线图 5.4.4 注意事项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断路器停电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双断口柱式断路器回路电阻也可单独测量每个断口的电阻;测量各断口间并联电容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时推荐采用正接线测量,测量时没有测量的一侧接地,可保证其他检修人员安全。 b)双断口罐式断路器同时测量两个断口的回路电阻,测量两个断口
21、并联电容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时推荐采用正接线测量,测量时罐式断路器两侧均不接地。 c)回路电阻测量时需保证断路器一侧接地。 5.5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5.5.1 试验条件 电流互感器一次接线端子一端与断路器连接,另一端与出线隔离开关连接,试验时电流互感器两侧不接地,与其连接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应在分闸位置。 5.5.2 试验项目 电流互感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 主绝缘电阻测量; b) 末屏对地绝缘电阻测量; c) 主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 d) 末屏对地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 5.5.3 测量方法 5.5.3.1 绝缘电阻测量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接
22、线方法如表 5所示。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主绝缘测量接线如图 12a)所示,测量时分路断路器和出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绝缘电阻仪“ L”端接末屏, “ E”端接地;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末屏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 12b) ,测量时分路断路器和出线隔离开关应处于分闸状态,绝缘电阻仪“ L”端接末屏, “ E”端接地。 试验电压 2500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 执行。 表 5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L 端 E端 G端 试验电压 kV 主绝缘 一次绕组线端 末屏 - 2.5 末屏绝缘 末屏 地 - 2.5 Q/GDW 110862013 1
23、0 a)主绝缘 b)末屏绝缘 图 12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5.3.2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6所示。 电流互感器主绝缘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如图 13a)所示,采用正接线测量,测量时分路断路器和出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高压芯线接一次绕组,测量芯线接末屏;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末屏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如图 13b) ,采用反接线测量,分路断路器和出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高压芯线接末屏,高压屏蔽线接一次绕组。 主绝缘试验电压 10kV,末屏绝缘试验电压不超过 3k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D
24、L/T 474.3 执行。 表 6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高压芯线 高压屏蔽线 Cx 接地 接线方法 试验电压 kV 主绝缘 一次绕组线端 / 末屏 二次线圈短接 正接线 10 末屏对地 末屏 一次绕组线端 / 二次线圈短接 反接线 3 a)主绝缘 b)末屏对地 图 13 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5.5.4 注意事项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电流互感器停电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测量绝缘电阻和正接线试验介质损耗因数加压时电流互感器两侧引线同时带电,试验时应特别注意人员安全。 b)正接线测量主绝缘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时,如误差
25、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时一次侧人工设置的短路线可以不用。 5.6 耦合电容器 Q/GDW 110862013 11 三节结构耦合电容器,上节以 C1-1表示,中节以 C1-2表示,下节以 C1-3表示;两节结构耦合电容器,上节以 C1-1表示,下节以 C1-3表示。 5.6.1 试验条件 耦合电容器一次接线端子与线路连接,分路出线隔离开关断开,线路侧挂地线,低压端套管接地拆开。 5.6.2 试验项目 耦合电容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极间绝缘电阻测量; b)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测量; c)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5.6.3 测量方法 5.6.3.1 绝缘电阻测量 耦合电容器绝缘电阻测量接
26、线方法如表 7 所示。 两节结构耦合电容器上节( C1-1)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4a)所示,其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在低压端接绝缘电阻仪屏蔽线( G 端) ,绝缘电阻仪 “E”端接地;下节( C1-3)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6a)所示,其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低压端接绝缘电阻仪 “E”端。 三节结构耦合电容器上节( C1-1)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4b)所示,其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在 C1-2末端接绝缘电阻仪屏蔽线( G 端) ,绝缘电阻仪 “E”端接地;中节( C1-2)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5 所示,其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 端,末端接绝缘电阻测试仪 “E”端;
27、下节( C1-3)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6b)所示,其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E”端。 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17 所示,绝缘电阻仪 L 端接低压端, “ G”端接 C1-3首端, “ E”端接地。 极间绝缘电阻试验电压 2500V,低压端对地绝缘试验电压 1000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 执行。 表 7 耦合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L 端 E端 G 端 试验电压 kV C1-1C1-1末端 地 低压端 2.5 两节结构 C1-3C1-3首端 低压端 / 2.5 C1-1C1-1末端 地 C1-2末
28、端 2.5 C1-2C1-2首端 C1-2末端 / 2.5 三节及以上结构 C1-3C1-3首端 低压端 / 2.5 低压端对地 低压端 地 C1-3首端 1 a)两节结构 b)三节结构 Q/GDW 110862013 12 图 14 耦合电容器上节( C1-1)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图 15 耦合电容器 中节( C1-2)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a)两节结构 b)三节结构 图 16 耦合电容器下节( C1-3)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图 17 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6.3.2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和电容量 耦合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8 所示。 耦
29、合电容器上节( C1-1)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测量,采用反接线测量,低压屏蔽,两节结构耦合电容器测试时,接线图如图 18a)所示,高压芯线接 C1-1下端, Cx芯线接低压端;三节及以上结构耦合电容器测试时,接线图如图 18b)所示,高压芯线接 C1-1下端,高压屏蔽接 C1-2下端,低压端接地。耦合电容器中节( C1-2)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测量如图 19 所示,采用正接线测量,高压芯线接 C1-2上Q/GDW 110862013 13 端, Cx芯线接 C1-2下端,低压端接地。耦合下节( C1-3)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测量如图 20 所示,采用正接法,高压芯线接 C1-3上端, Cx芯线接耦合
30、电容器低压端。 主绝缘试验电压 10kV,选用带有低压屏蔽功能的介损测试仪,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T 474.3 执行。 表 8 耦合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高压芯线 高压屏蔽线 Cx 接地 接线方式 试验电压kV 两节结构 C1-1下端 低压端 / / 反接线 10 上节( C1-1) 三节及以上结构 C1-1下端 C1-3上端 / 低压端 反接线 10 中节( C1-2) C1-2上端 / C1-2下端 低压端 正接线 10 下节( C1-3)1-3上端 / 低压端 / 正接线 10 a)两节结构设备 b)三节结构设备 图 18 耦合
31、电容器上节( C1-1)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示意图 图 19 耦合电容器中节( C1-2)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示意图 Q/GDW 110862013 14 图 20 耦合电容器下节( C1-3)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示意图 5.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四节结构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上节由上之下分别用 C1-1、 C1-2、 C1-3和 C1-4表示,三节结构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上节分别用 C1-1、 C1-2和 C1-4表示,两节结构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上节分别用高压上节 C1-1和高压下节 C1-4表示。分压电容器下节用 C2表示。 5.7.1 试验条件
32、线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一次接线端子与线路连接,在线路侧挂地线或者合接地刀闸。母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与之相连的母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一次侧挂接或者不挂接地线。 5.7.2 试验项目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分压电容器的极间绝缘电阻测量 b)分压电容器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5.7.3 测量方法 5.7.3.1 分压电容器的极间绝缘电阻测量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9 所示。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器高压上节 C1-1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21 所示, “ L”端接 C1-1的下端,对二节结构设备, “ G”端接于 X 端(中压端子没有引出的设备)或
33、者中压端子(中压端子引出的设备) ,对于三节结构设备, “ G”端接于 C1-2下端, “ E”端接地。高压中节 C1-2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22 所示, “ L”端接 C1-2上端, “ E”端接 C1-2下端。高压下节 C1-4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 23 图所示,“ L”端接 C1-4上端, “ E”端接 N 和 X(中压端子没有引出的设备)或者中压端子( 中压端子引出的设备) 。下节 C2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24 所示,绝缘电阻仪“ E”端可接中压端子(中压端子引出的设备)或者 X 端(中压端子没有引出的设备) , “ L”端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N 端连接。 绝缘电阻试验电压 2500
34、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 执行。 表 9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L 端 E端 G端 试验电压 kV 三节及以上结构 C1-1下端 地 C1-2下端 2.5 高压上节 C1-1两节结构 地 C1-1下端 X或中压端子*2.5 高压中节 C1-2C1-2上端1-2下端 / 2.5 高压下节 C1-4C1-4上端 N、 X 或中压端子*/ 2.5 高压下节 C2N X 或中压端子*/ 2.5 注 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 N”端代表下节分压电容 C2的尾端, “ X”端代表电磁单元一次绕组的尾端,以下同。注 2:高压中
35、节 C1-3的测试方法与 C1-2相同。 注 3:中压端子表示电容器电压互感器高压下节( C1-4)和下节( C2)之间的中压引出接头(如有) 。 Q/GDW 110862013 15 a)两节结构(中压端子引出) b)两节结构(中压端子不引出) c)三节结构 图 2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高压上节 C1-1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图 22 三节结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高压中节 C1-2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a)两节结构(中压端子引出) b)两节结构(中压端子不引出) c)三节结构 图 2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高压下节( C1-4)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Q/GDW 110862013 16 a)中压
36、端子引出 b)中压端子不引出 图 2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下节电容 C2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7.3.2 分压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的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10 所示。 高压上节( C1-1)测量接线如图 25所示,采用反接线, N、 X及二次绕组接地,高压芯线接 C1-1下端,有中压端子引出的两节结构设备 Cx接中压引出端子,没有中压端子引出的两节结构设备 Cx接 N和X,三节及以上结构设备高压屏蔽线接 C1-2下端。高压中节( C1-2)测量接线如图 26所示,采用正接线,N、 X及二次绕组接地,高压芯线接 C1-1下端, Cx接
37、 C1-2下端。中压端子引出结构的设备高压下节( C1-4)测量接线如图 27a)所示,采用正接线, N、 X及二次绕组接地,高压芯线接 C1-4的首端, Cx接中压端子。中压端子引出结构的设备高压下节( C2)测量接线如图 27b)所示,采用正接线, N、 X及二次绕组接地,高压芯线接中压端子, Cx接 N。中压端子不引出结构设备高压下节( C1-4)和下节( C2)测量如图 28所示,采用自激法,测量端的芯线接 C1-4上端,高压芯线接 N端, X端接地,自激法电压输出接电磁单元二次端子。 选用带有低压屏蔽和自激法测量功能的介损测试仪,仪器参数、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T 474.3执行
38、。 表 10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高压 芯线 高压屏蔽线 Cx 接地 接线 方式 试验电压kV 两节结构(中压端子不引出) C1-1下端 / N、 X 二次绕组 反接线 10 两节结构(中压端子引出) C1-1下端 / 中压端子 二次绕组、 N、 X 反接线 10 上节( C1-1) 三节及以上结构 C1-1下端 C1-2下端 / 二次绕组、 N、 X 反接线 10 中节( C1-2) C1-1下端 / C1-2下端 二次绕组、 N、 X 正接线 10 下节( C1-4) (中压端子引出) C1-3上端 / 中压端子 二次绕组 正接线 10 下
39、节( C2) (中压端子引出) 中压端子 / N 二次绕组 正接线 10 高压下节( C1-4)和下节( C2) (中压端子不引出) N / C1-4上端 C1-1首端、 X 自激法 3 Q/GDW 110862013 17 a)两节结构(中压端子引出) b)两节结构(中压端子不引出) c)三节结构 图 25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高压上节( C1-1)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a)三节结构 b)四节结构 图 26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高压中节 C1-2、 C1-3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示意图 a)测量 C1-4b)测量 C2 图 2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压端子引出)高压下节 C1-4
40、和下节 C2介损和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Q/GDW 110862013 18 图 28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压端子不引出)下节( C2)介损和电容量测量接线示意图 5.7.3.3 注意事项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停电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试验时地线应挂在线路侧。 b)分立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测试方法可参考有中压端子引出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测试时拆除中间变压器与电容分压器之间的连线可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c)单节结构、中压端子无引出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试应拆除一次引线接头后用自激法进行。 d)测量两节结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分压电容器上节( C1-1)介质损耗
41、因数及电容量时,可采用高压屏蔽法,但加压不能超过 3000V。 5.8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5.8.1 试验条件 母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一次侧挂接地线,试验时可能需要拆除。 5.8.2 试验项目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绕组绝缘电阻测量; b)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5.8.3 测量方法 5.8.3.1 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测量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11所示。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29 所示,母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拆除一次侧挂接的地线,一次绕组首尾相接于绝缘电阻仪的“ L”端, “ E”端接地。 试验电压
42、过 2500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 执行。 表 1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L 端 E端 G端 试验电压 kV 绕组绝缘电阻 A、 X 地 - 2.5 Q/GDW 110862013 19 图 29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8.3.2 测量主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主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接线方法如表 12所示。 测量接线图如图 30所示,采用首端屏蔽法测量主绝缘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母线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一次侧挂接地线,采用正接线测量接线,高压芯线接一次绕组尾端 X,二
43、次绕组接测量端。 试验电压不超过 3000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 474.1 执行。 表 1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主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 试验接线 所测项目 高压试验线 Cx 接地 接线方式 试验电压 kV 主绝缘介损及电容量 X 二次绕组 A 正接线 3 图 30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接线示意图 5.8.4 注意事项 不拆高压引线进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停电例行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a)测试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由于低压小套管处于高电位,因此试验电压不能超过 3kV。 b) 采用正接线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时, 可以断开电压互感器
44、的二次保险,拆开接地引线,不拆其他二次引线进行试验。 5.9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5.9.1 试验条件 首端处于接地状态,打开避雷器末端与放电计数器的连接。 5.9.2 试验项目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项目包括: a)绝缘电阻测量; b)直流 1mA电压( U1mA)及在 0.75U1mA下漏电流测量。 Q/GDW 110862013 20 5.9.3 测量方法 5.9.3.1 绝缘电阻测量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13所示。 对于三节结构设备,上节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31a)所示,上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中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G”端,绝缘电阻测试仪 “E
45、”接地;中节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31b),中节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末端接绝缘电阻测试仪 “E”, 下节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31c),中节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末端接绝缘电阻测试仪 “E”;底座绝缘电阻测量测量底座绝缘电阻时,打开底座首端与计数器之间的连板, 在下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 在下节首端接屏蔽线, 绝缘电阻测试仪 “E”接地,测量接线如图 31d)所示。 对于两节结构设备,上节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32a)所示,上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E”端,下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G”端,绝缘电阻仪 “L”接地;下节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32b),下节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
46、,下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E”;底座绝缘电阻测量接线如图 32c),在下节末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下节首端接绝缘电阻仪“ L”端,绝缘电阻仪 “E”接地。 极间绝缘电阻试验电压 5000V,底座绝缘电阻试验电压 2500 V,试验仪器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 DL/T 474.1 和 DL/T 474.5 执行。 表 1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方法 绝缘电阻仪接线 测试项目 L 端 E端 G端 试验电压 kV 上节 上节末端 地 中节末端 5 中节 中节首端 中节末端 / 5 三节结构 下节 下节首端 下节末端 / 5 上节 地 上节末端 下节末端 5 二节结构 下节 下节首
47、端 下节末端 / 5 底座 下节末端 地 下节首端 2.5 a)上节 b)中节 c)下节 d)底座 图 31 三节结构金属氧化避雷器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Q/GDW 110862013 21 a)上节 b)下节 d)底座 图 32 两节结构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5.9.3.2 直流 1mA 电压( U1mA)及在 0.75U1mA 下漏电流测量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 1mA电压( U1mA)及在 0.75U1mA下漏电流测量接线方法如表 14所示。 对于三节结构设备,上节测量接线如图 33a)所示,直流高压输出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IX)接上节末端,下节末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48、 I1)接地,当 IX与 I1的差值为 1mA时,直流高压输出电压即为上节 U1mA,直流输出电压降为 0.75U1mA时电流( IX-I1)即为上节 75 U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中节测量接线图如图 33b)所示,直流高压输出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I1)接中节末端,中节首端接地,下节末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I1)接地, IX与 I1的差值为 1mA时,直流高压输出电压即为中节避雷器 U1mA,直流高压输出电压降为 0.75U1mA时,电流( IX-I1)即为中节 75 U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下节测量接线如图 33c)所示,直流高压输出端串接微安表接下节首端,下节末端串接微安
49、表(读数记为 I1) 后接地, I1值达到 1mA时, 直流高压输出电压即为下节 U1mA, 直流高压输出电压降为 0.75U1mA时,电流 I1为下节 75 U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对于两节结构设备,上节测量接线如图 34a)所示,直流高压输出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IX)接上节末端,下节末端串接限流电阻 R和微安表(读数记为 I1)接地,当 IX与 I1的差值达到 1mA时,直流高压输出电压为上节 U1mA,直流高压输出电压降为 0.75U1mA时,电流( IX-I1)即为第 1节 75 U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下节测量接线如图 34b)所示,直流高压输出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IX)接上节末端,下节末端串接微安表(读数记为 I1)接地,当 I1达到 1mA时,直流高压输出电压即为下节避雷器U1mA,当直流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