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 / GDW 212 2008ICS29.240 .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465 2010输电杆塔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Specificationsforhighstrengthsteel weldinginspectionoftransmissiontowers2010-06-02发布 2010-06-02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 /G D WQ / GDW 465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一般规定 13.1 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13.2 质量检查人员主要职责 14 技术要求 14.1 焊接表面质量 14.2 焊接外观质量的评定级别
2、 24.3 焊接内部质量 35 检验方法 36 无损检验报告及存档 4编制说明 5Q / GDW 465 2010II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 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编制计划(国家电网科 2009 217 号)要求编制。本标准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结合 Q420、 Q460 高强钢的应用研究成果编制。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输电杆塔 Q420/Q460 高强钢焊接质量的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钰,杨建平,陈新,马光,聂京凯,李现兵Q / GDW 465 2010
3、1输电杆塔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输电杆塔 Q420/Q460 高强钢焊接质量的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 Q420/Q460 高强钢的焊条电弧焊、 CO2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及埋弧焊的焊接质量的评定。 其他低等级钢材焊接时质量的评定工作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985.1 气焊、 手工电
4、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T986 埋弧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 3323 钢熔化焊接对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75 焊接名词术语GB 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T6061 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检测JB/T6062 无损检测 焊缝渗透检测3 一般规定3.1 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3.1.1 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接受过专门培训且取得相应资质证书。3.1.2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由国家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其相应等级证书应在有效期,并应按考核合格项目及权限从事焊缝无损检测和审核工作。3.2 质量检查人员主要职责3.2.1 质量检查人员应按设计文
5、件及本标准要求,对输电杆塔高强钢焊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3.2.2 对所用钢材及焊接材料的规格、 型号、 材质以及外观进行检查,均应符合图纸和相关标准的要求。3.2.3 监督检查焊工合格证及认可施焊范围。3.2.4 监督检查焊接作业是否有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做支撑,并且现场备有焊接作业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3.2.5 按照设计文件及本标准要求对焊缝质量进行验收检验。4 技术要求4.1 焊接表面质量4.1.1 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 工艺文件及 GB/T985.1、 GB/T986 的规定要求。4.1.2 所用焊接名词术语应符合 GB/T3375 的要求。4.1.3 焊脚尺寸 hf
6、 应按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注明则应符合表 1 的规定:Q / GDW 465 20102表 1 角焊缝焊脚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 mm序号 项 目 示 意 图 允许偏差1 一般的 T 型全焊透接头2 需经疲劳验算的 T 型全焊透接头3 角焊缝及部分焊透的 T 型接头注: hf 8.0mm 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要求值 1.0mm,但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 10%。4.2 焊接外观质量的评定级别4.2.1 对接焊缝分为 3 个评定级别(见表 2); T 型接头、 十字接头及搭接接头角焊缝分为 3 个评定级别(见表 3)。4.2.2 其他形式的焊缝质量可参照表 1、 表 2 评定。表
7、2 对接焊缝的外观质量 单位: mm评 定 等 级序号 评 定 项 目一 二 三1余高B 20 时, C 为: 0 3;B 20 时, C 为: 0 4B 小于 20 时, C 为 0 3.5;B 20 时, C 为 0 52 根部未焊透 不允许 见注3 未焊满(指不足设计要求)不允许 0.2+0.02t 且 1mm , 每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 25 0.2+0.04t 且 2mm , 每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 254错边d0.1t 且 2.0 d0.15t 且 3.0Q / GDW 465 20103表 2(续)评 定 等 级序号 评 定 项 目一 二 三5 咬
8、边、 未熔合不允许 0.05t 且 0.5,连续长度 100mm,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 10%焊缝全长0.1t 且 1.0,长度不限6 裂纹、 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不允许缺口深度 0.05t 且 0.5 缺口深度 0.1t 且 17 接头不良不允许每 1000mm 焊缝不得超过 1 处8 表面气孔、 夹渣、 焊瘤 不允许9 飞溅 清除干净注: 1) t 为连接处较薄板或管的厚度。2)当根部未焊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为不合格:a)在焊缝任意 300mm 连续长度中,其累积长度超过 25mm。b)当焊缝长度小于 300mm,其累积长度超过焊缝总长的 8%。表 3 角焊缝的外观质量 单位: mm评
9、定 等 级序号 评 定 项 目一 二 三1余高hf 6 时 C 为: 0 1.5;hf 6 时 C 为: 0 3.02 焊缝厚度不足(按设计焊缝厚度计)不允许不允许 0.3+0.05t且 2.0每 100mm焊缝内缺陷总长度 25.03 咬边、 未熔合不允许 0.05t 且 0.5,连续长度 1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 10%焊缝全长0.1t 且 1,长度不限4 表面气孔、 夹渣、 裂纹、 电弧擦伤 不允许4.3 焊接内部质量4.3.1 焊缝表面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内部质量检验。4.3.2 焊缝内部不允许有裂纹、 未熔合和未焊透等缺陷。4.3.3 焊缝内的圆形缺陷及条状夹渣数量应符合无损检
10、验标准对相应级别焊缝的规定。5 检验方法5.1 一般规定全部焊缝均应冷却到环境温度后进行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外观质量应符合 4.2 的规定。 Q420 钢的Q / GDW 465 20104焊缝应以焊接完成 24h 后检查结果作为验收依据, Q460 钢应以焊接完成 48h 后的检查结果作为验收依据。5.2 外观检查5.2.1 焊缝应全部进行外观检查。 检验前,应将焊缝及附近 10 20mm 基本金属上所有氧化皮、 焊渣、飞溅物以及其他妨碍检验的污垢清理干净。5.2.2 外观检验一般用目测,裂纹的检查应辅以 5 10 倍的放大镜及专用检具(如焊口检测器)进行检查,必要时可采用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11、,尺寸的测量应用量具、 卡规。5.3 无损检验5.3.1 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表面检测:1 设计图纸规定进行表面检测时;2 角焊缝一般应进行表面检测;3 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 100%的表面检测;4 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检测。5.3.2 高强钢应采用磁粉检测进行表面缺陷检测。 确因结构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渗透检测。5.3.3 磁粉检测应符合 JB/T6061 的规定,渗透检测应符合 JB/T6062 的规定。5.3.4 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的合格标准应符合 4.1 和 4.2 中外观检查的有关规定。5.3.5 一、 二级焊缝一般采用超声波检
12、测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一级焊缝应按 GB 11345 规定进行 B 级 100%检验,合格等级级及级以上;二级焊缝应按 GB11345 规定的 B 级检验进行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小于 20%(抽检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检验长度不应小于 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 200mm 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检验;( 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 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检验长度不小于 200mm,并应不少于 1 条焊缝),其合格等级应为级及级以上;当设计文件有要求时或进行仲裁时,应采用射线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检测方法
13、应符合 GB 3323 的规定。5.3.6 二级焊缝无损检验发现有超标缺陷时,应对该条焊缝进行加倍抽检,如仍不合格,则应对该条焊缝进行全部检验。5.4 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焊缝应铲除缺陷后重焊。 对无法修复或修复两次仍达不到设计要求者应予以报废。5.5 返修进行焊补的工艺应与原焊接工艺相同。 返修焊缝应 100%进行无损检验。6 无损检验报告及存档6.1 无损检验后,应对其检验结果及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并写出检验报告。6.2 无损检测报告主要内容:工件名称、 厚度、 编号、 检测方法、 使用仪器、 验收标准、 检测比例、部位示意图、 返修情况、 检测结论、 负责人及检测日期等。6.3 检测报告、
14、 返修施工记录及其他需要存档的资料必须存档妥善保管,以备随时查核。Q / GDW 465 20105 输电杆塔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编 制 说 明Q / GDW 465 20106目 次1 任务来源 72 工作简况 73 编制背景 74 编制主要原则和思路 75 主要工作过程 7Q / GDW 465 20107一、 任务来源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高强钢输电线路优质工程质量目标,确保输电杆塔用高强钢焊接质量,国家电网公司于 2009年元月委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编制“ 输电杆塔用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 (国家电网科 2009 217号)。 这一编研课题的内容包括输电杆塔用高强钢焊接质量的技
15、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二、 工作简况根据 Q420/Q460高强钢板和角钢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应用形势,特别是特高压工程的建设需要,为明确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要求,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编写了 输电杆塔用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 。标准起草工作组构成如下: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员:韩钰、 杨建平、 陈新、 马光、 聂京凯、 李现兵。三、 编制背景1. Q420/Q460高强钢的应用开创了国内输电工程建设的先河,以往国内输电杆塔用高强度钢焊接施工没有针对性的标准作为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2. 国家电网公司应用输电杆塔高强度钢对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16、。四、 编制主要原则和思路1. 在广泛调研和认真总结国内外各种类、 各强度等级输电杆塔用钢成分、 特性、 工艺条件、 焊缝性能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详细的检测与试验,获得了详尽的数据,在结合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技术条件。2.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标准,为保证输电杆塔塔材的可靠连接,以实现输电杆塔用高强度钢焊接施工验收的有据可依为目标制定了本技术条件。3. 根据 Q420/Q460钢焊接领域技术特点,将其工艺特殊性内容纳入到本技术条件中。4. 本技术条件体现了创新性和传承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5. 在“ 技术要求” 章节中,规定了焊接的表面质量,包括焊缝坡口形式与尺寸、 名
17、词术语、 焊脚尺寸等,还规定了焊接外观质量的评定级别以及焊接内部质量。6. 在“ 检查方法” 章节中,规定了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的原则。五、 主要工作过程1. 2009年 2月,启动技术条件编制工作,构建组织机构、 确定编写组人员,开展前期工作。2. 2009年 4月,开始全面开展调研、 收集国内外 Q420/Q460高强钢资料,包括相关焊接技术文件、文献、 工艺文件资料等。3. 2009年 8月开展第一次集中编研,完成了技术条件文本的初稿。4. 2009年 9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系统内专家对技术条件文本进行了集中评审。5. 2009年 10月,开展第二次集中编研。 对技术条件文本的章、 节、 条、 款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化、 修改、 完善,完成了征求意见稿。6. 2009年 12月,完成了技术条件文本的征求意见工作。 编写组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梳理工作,并据此对技术条件进行进一步修改,形成了该 输电杆塔用高强钢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 (送审稿 ),供各位专家评审。7. 2010年 3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组织专家对送审稿标准进行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采纳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可以形成标准文本的报批稿。2010年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