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发展第二讲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第1课时)基础自修案例感知学案(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7296       资源大小:3.18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发展第二讲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第1课时)基础自修案例感知学案(含解析).doc

    1、1第二讲 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第 1 课时 基础自修案例感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判断正误,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和类型。(1)荒漠化的本质是指土地退化现象。()(2)荒漠化都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3)荒漠化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无关。()(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都是荒漠化的表现。()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及区域差异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完成关联图,认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

    2、弱性。(3)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人为原因:(4)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防治原则Error!防治措施Error!2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读图,认识森林的生态效应。(1)森林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防风固沙。(2)森林破坏之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读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景观图,理解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解释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调节

    3、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绿色水库: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生物基因宝库:生物资源丰富。(2)为什么说热带雨林的生态很脆弱?提示: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3目前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严重,据此探究以下内容。(1)雨林被毁的原因是什么?3(2)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有哪些?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由图忆知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4、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4(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题组练通(2015山东高考)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5、”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 题。1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1.C 2.D 第 1 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 C 项正确。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第 2 题,要保持绿洲区

    6、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 D 项正确;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 35 题。国家 印度 中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库曼斯坦埃及5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7.0 6.7 4.2 2.4 1.7 1.0 0.9占总灌溉面积比重/%

    7、 17 15 26 60 30 80 333.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4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5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解析:3.D 4.A 5.B 第 3 题,据材料分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 对。高寒地区蒸发弱,A 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蒸发少,B 错。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 错。

    8、第 4 题,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 对。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 错。第 5 题,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B 对。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 错。印度地下水丰富,C 错。陕西冉家沟流域(约 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9、。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 68 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6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6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7减

    10、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8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解析:6.B 7.A 8.C 第 6 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即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豆科植物),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显著。第 7 题,对比表格数据可知,封山育林的表层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都是最大的,故其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表径流减少,故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第8 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

    11、抗旱涝能力。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由图忆知1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7(3)湿地的功能功能 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特别提醒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

    12、” ;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2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2)表现 天 然 湿 地 数 量 减少 、 质 量 下 降 生 态 功 能 和效 益 下 降 抵 御 自 然 灾 害的 能 力 降 低(3)案例洞庭湖萎缩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3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2)具体措施(洞庭湖区)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洞庭湖变“大”了。 题组练通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成片浅

    13、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水域。如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完成 12 题。81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 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 BC D2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解析:1.B 2.C 第 1 题,对比 1950 年和 2012 年湿地分布可知,该地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可能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少;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

    14、砍滥伐和毁林种粮,加剧水土流失,泥沙大量淤积河湖,导致湖泊萎缩,湿地面积减少;水产养殖与排放污水不会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第 2 题,湿地有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调蓄径流等作用,该地湿地面积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温年较差变大,降水减少,旱涝灾害频发;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不足,农业灌溉水源减少,农业减产;该地在长江中游,海水影响不到。(20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34 题。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

    15、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解析:3.C 4.B 第 3 题,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 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枯萎,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会使鱼类密度增大,B 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 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 C。第 4 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 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 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 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面积,D 错误。9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发展第二讲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第1课时)基础自修案例感知学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