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四中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7166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四中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1、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四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7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2“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3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

    2、,正确的是(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5小宁乘坐校车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内比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C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由于身体受到了惯性的作用D司机转动方向盘使校车转弯,是力改变了校车的运动状态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

    3、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A02 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24 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24 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3 ND46 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7如图,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 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 A,内有质量为 400g、边长为 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 B,通过一根长 10cm 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 30cm计算可得出( )A绳子受到的拉力为 14 N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 90 N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

    4、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 200 Pa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200 Pa二、作图与实验题(8 题 5 分,9 题 4 分,10 题 6 分,11 题 6 分,共 21 分)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 1 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cm。(2)如图 2 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 、 3(3)如图 3 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 、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

    5、”)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 3 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9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个标准大气压。(3)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图。10根据平面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11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它受到的重力及它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12小明在测小

    6、石块密度时不小心量筒打破了,他找老师要了一个烧杯完成了实验,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过程A往烧杯中装满水,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 m 1;B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 m 2;C将小石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为 m 3;4D被测物质的密度: 水 。13跟小明一组的小刚认为有弹簧测力计也能完成实验,以下是他的思路,请帮助他补充完整:用细线系住小石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头的重力 G;在容器内盛适量水,将小石块浸没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G;被测固体密度为: 物 。14(5 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7、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 图和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由图乙、丙两图得出的结论是: 。(4)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丁,实验中,这位同学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木板。三、计算题(12 题 8 分,13 题 10 分,共计 18 分)15(8 分)双轮电动平衡车越来越

    8、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图,质量为 50kg 的小红驾驶平衡车在平直的路而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 0.08,5min 通过的路程为 900m,已知平衡车的质量为 10kg,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2cm2,g 取 10N/kg。求:(1)平衡车的速度;(2)平衡车的重力;(3)平衡车受到的牵引力;(4)小红驾驶平衡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516(10 分)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 100cm2,质量为为 400g 的圆筒,筒内装有 16cm 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底面枳为 40cm2、高为 8cm 的金属柱,当金属柱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液体中直到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

    9、示数 F 与金属柱浸入液体深度 h 的关系如图所示。(圆筒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glON/kg)求:(1)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受到液体的浮力是多少?(2)圆筒内所装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62019 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四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7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

    10、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A、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说

    11、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上课可以听见老师讲课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7【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

    12、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看到的水中的鸟是空中的鸟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只有明确了像的形成过程,才明确看到的鱼和鸟为什么都说是虚像。3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13、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分析】(1)近视眼观察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2)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8(3)扫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解答】解: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 A 错误;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B 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

    14、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 C 错误;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

    15、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 A 错误;B、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故 B 正确;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 C 错误;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5小宁乘坐校车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内比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C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由于身体受到了惯性

    16、的作用D司机转动方向盘使校车转弯,是力改变了校车的运动状态9【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解答】解: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树木和车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 错误;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外的压力差,故 B

    17、错误;C、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刹车时车不能立即停下来,主要是因为车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惯性作用,故 C 错误;D、司机转动方向盘使校车转弯,运动方向改变,是力改变了校车的运动状态,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惯性现象、力的作用效果等,是一道综合题;联系生活实际来考查物理知识,是现在中考考查知识一个很重要的方式,需要掌握其方法。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2 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

    18、力B24 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24 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3 ND46 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1)由 vt 图象可知,02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从而可知物体所处的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10(2)由 vt 图象可知,4s6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由 Ft 图象读出推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3)由 vt 图象可知,2s4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即可判断所处的状态;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解答】解:(1)由 vt 图象可知,02s 内物体的速度为 0,即静止,处于平衡

    19、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道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 A 错误;(2)由 vt 图象可知,4s6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 4m/s 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由 Ft 图象可知,4s6s 内推力的大小为 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2N;(3)由 vt 图象可知,2s4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因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24 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2N,故 C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并能将 vt

    20、 图象和 Ft 图象相结合,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状态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7如图,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 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 A,内有质量为 400g、边长为 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 B,通过一根长 10cm 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 30cm计算可得出( )A绳子受到的拉力为 14 N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 90 N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 200 Pa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200 Pa【分析】(1)物体在水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21、、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利用 Gmg 求出木块的重力,木块浸没在水中,求出木块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利用 F 浮 水 gV 排 计算木块受11到的浮力;已知物重和浮力,两者之差就是绳子的拉力;(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木块的重力之和;(3)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根据 F 浮 液 gV 排 得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 V 排 的变化得出水深度的变化,从而可得压强的变化。(4)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等于容器重、水重和木块重之和,再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对地面的压强。【解答】解:A、木块的重力:Gm Bg0.4kg10N/kg4N,木块浸没在水中,则

    22、V 排 V 木 (10cm) 31000cm 3110 3 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 浮 水 gV 排 1.010 3kg/m310N/kg1103 m310N,绳子的拉力为:FF 浮 G10N4N6N;故 A 错误;B、容器内水的体积 VShV 木 300cm 230cm1000cm 38000cm 3810 3 m3,由 可得,水的质量 m 水 V1.010 3kg/m38103 m38kg,因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 总 (m 水 +mB)g(0.4kg+8kg)10N/kg84N,故 B 错误;C、木块漂浮,F 浮 G4N;由 F 浮 液 gV

    23、排 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 排 410 4 m3;所以液面下降的深度为:h 0.02m;则p 水 gh1.010 3kg/m310N/kg0.02m200Pa故 C 正确;D、剪断绳子前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都等于水的重力和物块的重力之和,压力不变,所以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注意固体压强的计算要利用公式 p ,木块在水中的浮力要利用浮力的公式来计算,木块漂浮时的浮力要利用漂浮的条件来求,因此,解题时选对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作图与实验题(8 题 5 分,9 题 4 分

    24、,10 题 6 分,11 题 6 分,共 21 分)1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 1 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15.0 cm。(2)如图 2 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 不能 、 因为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3)如图 3 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 倒立 、 放大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 3 中,保持凸透镜

    25、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分析】(1)焦距指的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根据图示计算出焦距的大小;(2)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3)当 2fu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判断。【解答】解:(1)在图 1 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即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35.0cm20.0cm15.0cm。(2)由图 2 可知,此时的物距 u20cm10cm10cm15cm,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

    26、像,不能用光屏接收;(3)由图 3 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u30cm10cm20cm,物距大于焦距但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当撤去光屏,人眼相当于一光屏,所以人眼在光屏的位置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需要减小像距,即将光屏向左移动。13故答案为:(1)15.0;(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3)倒立;放大;能;(4)左。【点评】本题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9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

    27、置图(1)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这是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为 98 ,说明此时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个标准大气压。(3)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丙 图。【分析】(1)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2)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3)要正确地选择沸腾图象,需要掌握水的吸热特点,即其在沸腾前吸热但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这是汽化

    28、现象;(2)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98,即水的沸点是 98;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小于 1 标准大气压;(3)水的吸热特点,即其在沸腾前吸热但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据此可判断丙图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汽化;(2)98;小于;(3)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考查了水的沸点和气压之间的关系。对于水的沸腾实验,这些都是应该掌握的内容,是一道很好的实验题目。1410根据平面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9、: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 AB 中端点 A、B 的像点 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11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它受到的重力及它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分析】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30、即可;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解答】解: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确定出重心,然后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即重力示意图。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即压力示意图。如图所示:15【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让我们画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是一道基础题,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均不相同。12小明在测小石块密度时不小心量筒打破了,他找老师要了一个烧杯完成了实验,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过程A往烧杯中装满

    31、水,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 m 1;B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 m 2;C将小石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为 m 3;D被测物质的密度: 水 。【分析】计算被测物质的密度,需要求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 计算。【解答】解:根据实验步骤可知,溢出水的质量 m 溢 m 1m 3,小石块的质量 mm 2m 3,则根据 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V 溢 ,由题知,小石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 VV 溢 ,则小石块的密度 水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为固体密度测量实验,解答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小石块放入水中会浸没,则其排开水的

    32、体积等于其自身体积。13跟小明一组的小刚认为有弹簧测力计也能完成实验,以下是他的思路,请帮助他补充完整:用细线系住小石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头的重力 G;在容器内盛适量水,将小石块浸没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G;16被测固体密度为: 物 。【分析】利用称重法求石块全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 F 浮 液 gV 排 公式变形可求得 V排 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V 排 V 石块 ,利用重力公式求石块的质量,再利用 求出物体的密度。【解答】解:用细线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受到的重力 G;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 G,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G;由

    33、F 浮 水 gV 排 可得小石块的体积为:V ,小石块的质量 m ,小石块的密度: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知识间接测量密度,重点是利用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重力求出质量,根据浮力求出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的大小。14(5 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 甲 图和 乙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

    34、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由图乙、丙两图得出的结论是: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不变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丁,实验中,这位同学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17定”)要匀速拉动木板。【分析】(1)要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要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3)根据图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5)当木块固定

    35、,拉动木板时,则即使不匀速拉动木板,木块也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解答】解:(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图甲和图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由图乙、丙两图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摩擦力不同,故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拉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5)由图 2 知,木块固定,抽动木板,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

    36、板,木块总会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始终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乙;(3)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不变;(5)不一定。【点评】本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正确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充分利用二力平衡条件。三、计算题(12 题 8 分,13 题 10 分,共计 18 分)15(8 分)双轮电动平衡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图,质量为 50kg 的小红驾驶平衡车在平直的路而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 0.08,5min 通过的路程为 900m,已知平衡车的质量

    37、为 10kg,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2cm2,g 取 10N/kg。求:(1)平衡车的速度;(2)平衡车的重力;18(3)平衡车受到的牵引力;(4)小红驾驶平衡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衡车的平均速度;(2)利用 Gmg 求出电动平衡车的重力;(3)利用 Gmg 求出人和电动平衡车的总重力,然后根据阻力和总重力的关系求出阻力,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牵引力;(4)车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人和车的总重力,又知受力面积,利用 p计算压强。【解答】解:(1)平衡车的速度为:v 3m/s;(2)平衡车的重力:G 车 m 车 g10kg10N/kg100

    38、N;(3)小红和电动平衡车的总重力:G 总 (m 人 +m 车 )g(50kg+10kg)10N/kg600N,则阻力 f0.08G 总 0.08600N48N,平衡车在平直的路而上匀速行驶,受力平衡,故平衡车受到的牵引力;F 牵 f48N。(4)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 总 600N,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510 5Pa。答:(1)平衡车的速度为 3m/s;(2)平衡车的重力为 100N;(3)平衡车受到的牵引力 48N;(4)小红驾驶平衡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5105Pa。【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压强的大小计算,同时考查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关

    39、键是知道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车的总重力。16(10 分)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 100cm2,质量为为 400g 的圆筒,筒内装有 16cm 深19的某种液体。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底面枳为 40cm2、高为 8cm 的金属柱,当金属柱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液体中直到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金属柱浸入液体深度 h 的关系如图所示。(圆筒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glON/kg)求:(1)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受到液体的浮力是多少?(2)圆筒内所装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分析】(1)根据图象分析出

    40、物体的重力和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的拉力,根据公式 F 浮 GF 计算出浮力的大小;(2)根据 F 浮 液 gV 排 的变形公式 液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3)判断出此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圆筒和液体的总重加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的浮力,根据公式 p 计算出压强。【解答】解:(1)由图象知,当 h0 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所以G10N;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即当 h1 h 8cm4cm 时的拉力 F16N;所以 F 浮 1GF 110N6N4N;(2)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1S 物 h140cm 24cm16

    41、0cm 31.610 4 m3由 F 浮 液 gV 排 得: 液 2.510 3kg/m3;(3)由 得液体的质量:m 液 液 V 液 2.510 3kg/m3100104 m20.16m4kg,20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G 总 (m 容器 +m 液 )g(0.4kg+4kg)10N/kg44N,当圆柱体的一半浸入液体中时,对桌面的压力:FG 总 +F 浮 144N+4N48N,p 4.810 3Pa。答:(1)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受到液体的浮力是 4N;(2)圆筒内所装液体的密度是 2.5103kg/m3;(3)当金属柱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液体中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强是 4.8103Pa。【点评】此题是一道有关浮力知识的计算题,同时涉及到了有关固体压强和密度的计算,能够通过图象确定物体的重力和浸没时的浮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问中关键能分析出压力大小,这是此题的难点。21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四中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