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冀教版.doc
-
资源ID:1227041
资源大小:92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冀教版.doc
1、1第五单元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掌握了 10 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大数的加减法计算都要归结为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加减计算。本单元内容编排分为三个知识块:“加法和减法”“610的加减法”“0 的加减法”。然后安排了以“动物乐园”为问题情境的提问题并解决简单问题的综合应用。本单元还安排了加减法算式的“整理与复习”。综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有趣的数字”综合与实践活动。根据整套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单元教材每课都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二
2、是加减计算的直观图。本单元内容具体编排特点如下:1.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2.注意数和形、式和图适当联系。3.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思维含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同时加强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5.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能口算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3、题。能发现和提出熟悉情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3.对熟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2.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加减问题。难点: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列出不同的算式。2.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建议2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在计算或解决问题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
4、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具有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以及方法的作用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2.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要加强操作和观察的目的性,做到紧扣目的设计活动: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要注意及时抽象与提升,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使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数学味”。3.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 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
5、成计算任务。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充分体现标准(2011)关于“算法多元化”的理念的同时,课堂上还要逐步帮助学生从利用实物、学具协助计算逐步过渡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4.加强对解决问题步骤和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文艺;怎样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怎样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从而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5.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2)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课时安排本单元用 11 课时完成教学课题 课时5 以内的加减法 3 课时610 的加减法 3 课时0 的加减法 1 课时解决问题 1 课时3整理与复习 2 课时有趣的数字 1 课时总计 1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