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226908       资源大小:2.52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单元检测(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 ;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解析:选 A 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 “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都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 A 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 B 项错误;C

    2、 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 D 项错误。2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 12 694 个,建成 455 个。1956 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 745 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 477 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 800 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 500 多个。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 “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解析:选 A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的数量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新

    3、中国急于改变成立初期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 A 项正确。3下表为 1956 底社会主义改造后小商小贩的出路统计。据下表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对小商小贩进行的改造( )出路分类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加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者 22.4 万 6.8%参加合作商店者 72.2 万 21.8%参加合作小组者 100.1 万 30.1%实行定息合营者 70.6 万 21.8%实行非定息合营者 17.1 万 5.1%A在当时基本上合情合理 B成为社会主义改造主体C整体而言脱离本国国情 D采取简单粗暴方式方法解析:选 A 从材料信息来看,当时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具体

    4、情况为小商小2贩的出路提供了多种方式,引导小商小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做法在当时基本上合情合理,故答案为 A 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措施,排除 B 项;这种方式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下表为 1950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际产量%时段农业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 3 806.05 494.54 443.88 50.66 13.00 11.70“一五”时期 8 017.80 933.21 847.45 85.76

    5、11.60 10.60“二五”时期 6 983.20 833.32 745.66 87.66 11.90 10.701963 1965 年 5 004.50 374.02 333.42 40.60 7.50 6.7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A19501965 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19631965 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解析:选 B 在“一五”期间中国实征农业税较经济恢复时期呈现上升状态,故 A 项错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期间农业税的增加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故

    6、B 项正确;“二五”时期是 19581962 年,此时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最困难时期,C 项说法错误;19631965 年,逐步纠正农业“左”的错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故 D 项错误。5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 4 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收支(亿元)第 1 年 19 505 2 451 6.0第 2 年 20 000 4 532 21.8第 3 年 17 000 4 561 65.8第 4 年 14 350 5 044 81.8A调整城镇人口数量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优先发展农村经济 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解析:选 A 由材料

    7、信息可以得出,该时期农业发展落后,城镇人口急剧上升,国家财政问题日益突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应该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为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我国政府采取了调整城镇人口数量的举措,A 项符合题意;3B 项与题干所述无关;C 项与史实不符;“八字”方针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D 项错误。6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 1956 年,随着 1957 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 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 年 8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 70 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 “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

    8、的实施D经济政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解析:选 B 从包产到户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在“左”倾错误严重时遭到批判,在思想路线和经济政策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时又得到肯定,故 B 项正确。A、C 两项不符合材料总体信息,排除;D 项说法片面,经济政策也有不受“左”倾错误干扰的时期,排除。7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 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 年 1 月 25 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

    9、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B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C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D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可知,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 ,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代表着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故 D项正确;A、C 两项本身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集体所有,故 B 项错误。8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

    10、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D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解析:选 D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4面目开展经营”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即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 D 项正确;A 项错在“投机性” ;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出现材料现象的原因,故 B 项错误;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 C项错误。91986 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 年同城的

    11、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解析:选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由国家控制经营,没有效益观念,更无破产之说,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企业开始成为市场主体,经营不善的企业遭遇破产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现象,1995 年后人们能够坦然面对,可见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已经深入人心,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B 项排除;C 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性变化”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市场观念的变化,

    12、而不是企业活力的变化,排除 D 项。101988 年海南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际惯例,提出了由外商成片开发,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大胆设想。但在 1989 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就这个问题递交了提案,将此事与晚清政府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相提并论,引发“洋浦风波” 。这表明( )A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并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的创办有沦为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阻力重重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解析:选 D 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开发区”而不是“经济特区” ,故排除 A、B 两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 1992 年,故排除 C 项;依据

    13、“将此事与晚清政府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相提并论,引发洋浦风波 ”可知,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选 D 项。11(2019深圳市龙岗区模拟)2015 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5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解析:选

    14、A 题干中提到的三类人被称作“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说明接下来的统战工作将会以这三类人为主要工作目标,而这三类人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阶层,故选 A 项,排除 B、C 两项;单凭上述信息没法证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 D 项。12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保定的雄县、容城县、安新县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意义比肩浦东、深圳。下列关于雄安新区说法错误的是( )A优势在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B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C该新区高新技术基础雄厚D燕赵大地又一个“春天的故事”解析:选 C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

    15、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它处于京津冀腹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该地区高新技术相对落后,故选 C 项。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9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发展不再只是本身的事,中国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内部决定,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而且在整个近代时期,又往往成为区别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如洋务阶段、抗战阶段这是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开端材料二 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

    16、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摘编自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材料三 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 20 世纪 90 年代发生先前未曾预料到的变化,由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另一种工业化增长模式。摘编自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6(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阶段”工

    17、业化模式的不足之处。(11 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中美两国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1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国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内部决定,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的发展受外部的影响较大。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从领导者、工业企业构成、技术基础薄弱和缺乏市场意识等方面加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中国,据材料二“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

    18、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美国,据材料三“由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转型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美国模式的比较即可得出。答案:(1)特征: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是受外力因素影响而开启和发展的。不足之处:领导者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管理等方面带有封建性;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是军工企业;设备和技术等都严重依赖国外;由政府主导,缺乏足够的市场意识。(2)中国:由国家计划推动,转变为市场推动;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由不重

    19、视环境,转变为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美国: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变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由依靠资本投入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共同之处: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数据背后的中国。第一组 “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农林水利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业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第二组 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 4 797 户, 2 万户以上的特大公社,全国就有 51 个1959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 13.6%,1

    20、960 年比 1959年又下降 16.2%。第三组 1962 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7农业 工业总产量 粮 棉 总产量 钢 铁原计划比上年增长8.5%3 216 亿斤2 2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670万吨2 亿吨实际完成比上年增长 11% 3 400 亿斤2 400万担比上年增长8.5%720万吨2.17 亿吨第四组 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解题步骤如下:步骤一: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明确材料的指向,

    21、概括主题。材料 指向 主题第一组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第二组 生产关系不合理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第三组 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第四组 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步骤二:遴选史实(源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选择的观点。可选主题 可选材料国民经济曲折发展 第一、二、三、四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 第二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三、四组8步骤三:组织答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论点: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论述: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而十

    22、年“文化大革命”中虽有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局部调整,但整体上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政府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三大产业也协调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示例二:论点: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论述: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形式简单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示例三:论点: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述:“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1960 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对经济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促使中国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9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