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检测(九) 20 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法令” ,对 890 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 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 1931 年 6 月到1932 年 4 月,76 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解析:选 C 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与其他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率,这导致了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
2、国际关系紧张局势,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而是强调各国的关税大战,故 A 项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与自由主义政策无关,故 B 项错误。2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解析:选 C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要表达的是新政没有
3、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 C 项正确。3(2019贵州模拟)下表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对该表描述最为正确的是(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8.7 5.6 6.3 0.8 1.9 3.3 3.9 4A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反复性B表现出战后美国霸主地位的稳定性C突出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性D促成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性解析:选 A 由材料数据可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最快,70 年代经济2是负增长,八九十年代经济复苏。这充分体现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反复性,故 A 项正确;由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
4、战后美国霸主地位不稳定,经济发展也不是一直繁荣,故 B、C 两项错误;材料数据是美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故 D 项错误。4 “特别是 1996 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 个月,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到 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 ”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解析:选 D 上述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此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适当减少,故A 项错误;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不是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第三产业的兴起属
5、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材料中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变化,是材料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5(苏维埃)国家仍要制定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对此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B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C扩大了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解析:选 A “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说明发挥个人自主性,属于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下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6、故 A 项正确;实物配给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 B 项错误;C 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D 项是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的目的。61928 年至 1929 年,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 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 1937 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 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B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C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解析:选 C 1927 年,苏联遇到了“粮食收购危机” ,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 “为加快农业发展,
7、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 ,斯大林开始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由此可知,苏联3的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故 C 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但是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 A 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对生产关系的改造比较快,但无法体现“顺利” ,故 D 项错误。7(2019聊城模拟)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西方世界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敌视苏联,并竭力阻挠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事务性联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其中的“另一种”倾向主要反映出当时(
8、 )A苏联已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B西方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苏联与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D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异常显著解析:选 C “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实际上是主张同苏联进行贸易,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故 C 项正确;A 项中“已打破了”说法绝对;B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论述的是斯大林模式时期,故 D 项错误。8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9、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解析:选 A 材料反映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实行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故 A 项正确。小组包工奖励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 B 项;这种方式是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的,排除 C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 D 项,排除。9美国在 20 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 1944 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 )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解析:选 C A 项与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10、立不符,故 A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而不是保持美国经济优势,故 B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无论是脱钩4还是挂钩,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 C 项正确;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与通货管理制度无关,故 D 项错误。10英国当地时间 2016 年 6 月 23 日,经 15 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C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D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解析:选 C 投票是由少数服从多
11、数,并不能代表所有英国人的意志,故 A 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B 项错误;英国能够启动脱欧程序,说明欧盟对成员国在制度上允许有退出机制,体现了欧盟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 C 项正确;英国脱欧并不能证明欧洲一体化存在严重缺陷,故 D 项错误。11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解析:选 A 根据题干
12、中“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 A 项正确。B 项“决定”说法错误;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材料无从体现。 12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 ”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D跨国公
13、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解析:选 D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随着经济的跨国化” “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等,可知本题与冷战结束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C 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题干的主旨是强调跨国公司给民族国家带5来的弊端,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西欧 1518 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占领或扩大世界市场。 航海条例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1651 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商船
14、,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1824 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1860 年英法还签署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材料二 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 33 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 1931 年底,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2 年 4 月更增加到 76 国。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15、。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 40 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 35%减至 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 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 10 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0 倍以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经济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贸易战带来的影响。(6 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如何看待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11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重商主义是西欧 1518 世纪的经济思想” “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16、得出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第二小问,可以结合 18 世纪以后,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特征进行回答。第(2)问,这种贸易战发生在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回答影响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如对世界贸易发展的阻碍,不利于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反而加剧了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第(3)问第一小问,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二小问,从正反两方面对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进行评价,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变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原因:政治上:18 世纪,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经济上:工业革
17、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重商主义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影响:这种贸易战阻碍了世界贸易发展;不利于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反而加剧6了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3)发展趋势:由各国以邻为壑、彼此对抗到通过谈判合作成立组织,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看待: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作为两种相互对立又交错出现的思想,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贸易自由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恶性贸易保护
18、势必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灾难。14从大航海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贸易战关系着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2021 世纪初美欧历次贸易战时期20 世纪30 年代20 世纪70 年代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发生背景大萧条前期石油危机带来经济滞胀美欧多国经济下行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相关行业众多行业农产品、钢铁公共采购领域钢铁相关举措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在关税总协定的框架下通过“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等合法途径来变相提高进口关税税率规定商品自产比例限制及自产商品的采购优先权,丰富了贸易战的策略根据国内贸易法条款进行调查后制裁、提高关税税率、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向WTO 申诉等贸易战结果并没
19、有阻止大萧条的来临第三方市场受损,双方贸易状况改善,财政赤字明显上升美国损失显著低于欧共体欧盟、亚洲钢铁行业受损显著,美国钢铁业受益西欧与美日之间贸易战的新发展请根据材料,探讨对“贸易战”的基本认识,并选取历史上任意一次贸易战加以论述。(要求:至少明确两点认识,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12 分)解析:认识:通过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发生背景、相关举措、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对贸易战的基本认识。论述:虽然表格提及了四个时期的贸易战,但是由于我们对 20 世纪30 年代最为熟悉,结合表格材料和教材所学,我们更容易将其论述得更加明晰。论述时,我们需要从前因后果、多角度地进行论述,例如我们可以论述 20
20、世纪 30 年代贸易战的背景、贸易战的措施以及后果。当然,我们也可以探讨对表格中其他三次贸易战的认识,根据以上所述范式展开即可,史论结合,有理有据。7答案:示例:认识:贸易战又称“商战” ,一般是在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爆发,国家通过建立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史实论述:以 20 世纪 30 年代危机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供需矛盾尖锐,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壁垒,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但最终贸易战并没有使得欧美逃脱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相反全球贸易大幅度衰退。同时贸易战也使各国关系紧张、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二战爆发。结论:贸易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因此保护自由贸易,维护贸易的正常秩序,才能实现互利双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