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226859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教案新人教版.doc

    1、- 1 -第 19 课 枣 儿【教学目标】1.了解剧情,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3.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枣儿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有特殊意义,一颗小小的枣儿,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品读曾获“中国曹禺戏剧一等奖”的话剧小品枣儿 ,尝尝它的味道是香甜,还是苦涩。【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剧本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主题?

    2、明确:1.中看(zhn) 蓦然(m) 匾子(bin)翘首远望(qio) 喃喃(nn) 掸去(dn)童谣(yo) 心事重重(chn) 算 u(卦)chn(搀)扶 chu(踌)躇 无可 ni(奈)何h(囫)囵 xin(羡)慕 钢 ku(盔)di(跌)倒在地2.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3.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

    3、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二、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教师提问:“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学生明确: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串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 “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2.教师提问: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学生明确:在剧中,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

    4、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从而迈向现代社会的新生活。3.教师提问: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2 -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台前,由哼唱

    5、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三、精读课文探究人物1.教师提问:枣儿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文中的老人和男孩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明确:枣儿全剧共有四个人物,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老人:他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激情,富有爱心。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又有所失落。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教师提问: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

    6、?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学生明确:老人有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第一次是他向男孩提起儿子叫“枣儿” ,并说出“枣儿”一名的来历。第二次是向男孩谈起儿子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老人一脖子,老人不但不嫌脏,还感到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第三次是说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有一回,放学了,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老人对男孩始终是十分疼爱的。剧中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而且随着他与男孩交往的深入,这种疼爱的感情表现得越来越强烈。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

    7、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3.教师提问: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学生明确: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四、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见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五、本课小结同学们, 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 。附板书设计:- 3 -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教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