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词四首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老夫聊发少年狂”一 句中的“狂”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_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作者有何用意?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用自己的语
2、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_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2_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二、课外阅读(一)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 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
3、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 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 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 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 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 , “翠盖”应“荷叶” ,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 片的总结 ,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
4、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 “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 ,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二) (山东滨州)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3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5、。_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_三、自主探究(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热爱之情。B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时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称为及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作弱冠。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 、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 柳河东集 王右丞集分别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 包法利夫人 。4参考答案一、 (一)1.“狂”字贯穿、统摄全词,奠定
6、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2.作者以 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二)1 .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2.对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3.D 解析:都描写了梦见军营生活的情景。二、 (一)1.D 解析:D 项,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意思是 “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勤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句子并没有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2.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的语言、写法、构思、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D 项,这首词借 “一尊白酒”寄托“ 离愁”
7、 ,借物抒情;赤壁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和以小见大的方法。两者的表现手法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1.“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 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儿童偷把 长竿”中“偷”字,就儿童而言,则表现其顽皮、天真、可爱;就词人而言,则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示例:(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解析: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村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是在赞赏松竹;“东家分社肉” ,则表达了作者 与邻里相处融洽,对生活的满足之情;“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中的“儿童偷把长竿” “静” “闲” ,可以看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闲适之情。三、D 解析:D 项,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福楼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