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下期期中试卷高一 历史(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卷 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 “秋七月,初税田” C “除井田,民得卖买” D “昼出耘田夜绩麻”2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A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农耕技术缺乏进步 D小农经济较为分散3匠户没有人身自由,手工技术和职业“父承子继” ,
2、技术难以推广和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这一类匠户应属于A家庭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 C官营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4明朝连环画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描写江西饶州景德镇造瓷业发达, “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生” ,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轮流当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家庭手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B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C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史籍旧唐书 B唐朝传奇作品C电视剧唐明皇 D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6北宋时期,社会商业信用体系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
3、信用货币,- 2 -主要包括如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便钱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现象A催生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7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8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
4、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9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立盐官,备置煮盐用的“牢盆” ,募人煮盐,产品由官家收购发卖。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据此可知,盐铁官营A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 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 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10西晋的傅玄讲道“夫商贾者,所以伸盈虚,而获天地之利;通有无,而壹四海之财。其人可甚
5、贱,而其业不可废。 ”据此判断,傅玄认为政府应A维持农商平衡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贱商而不废商 D抑制私商不抑官商11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增加了 117%,白银增加了 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 2 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 4.5 倍。这一现象:A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分化 B不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C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成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12 “17 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 和 17 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
6、势”主要是指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3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131651 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这表明当时英国A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B禁止海外商品流入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确立海上霸主地位141624 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 ,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 14 年的独占保护。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推
7、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151884 年 12 月, 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 WOLF 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 B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C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 D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161850 年代的英国(全球最大的工业国) ,倚赖一种不可或缺的进口原物料。这原物料大部分由美国供应,而那地区政治局势不稳。趁着局势还未到
8、不可收拾的地步,英国开始着手开发替代来源,英国人的主要目标锁定印度。由此可知,这种原物料是指A煤 B石油 C鸦片 D棉花17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工业、运输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托拉斯(垄断组织)总共达到 445 个,他们合并了近 8700 家公司,拥有资本 203.79 亿美元,控制着 1528 个大企业。全部产值的 50%左右集中掌握在只占企业总数 1%的 3060 个大型企业手里。这一现象A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B维护了美国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C适应了美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D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18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上日益形成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工业制
9、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农矿业生产国。该学者意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B扩大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C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矛盾 D形成了世界分工的基本格局- 4 -191901 年 3 月,摩根以 4.8 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 1901 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 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厂制度的形成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经济结构的变动20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
10、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A凸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B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C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 D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更新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西方技术 B宗教信仰 C西方商品 D民主制度22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留学归国且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从 1885 年开始,四次返乡参加科举。此现象说明A科举制根深蒂
11、固,无法破除 B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C维新派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D北洋水师急需科举人才23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 47 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 1866 年 11 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19 世纪 70 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租。这反映出A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自主发展 B经费不足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C清政府的阻挠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D朝廷没有摆脱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24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 “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当时中国A农
12、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251903 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 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 ,1906 年颁布破产法 ;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A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C “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5 -26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 G 到I 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A19 世纪 60 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
13、业短暂的春天 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27与 1940 年相比,1944 年我国发电量增长 2.01 倍,生铁产量增长 14.28 倍,钢产量增长83 倍,煤产量增长 3.18 倍,石油制品产量增长 38 倍,酒精产量增长 3.95 倍,酸类产品增长 10 倍,碱类产品增长 18.25 倍。1944 年这些数据A表明当时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B体现了战时经济的特色C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说明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弱28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 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 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 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
14、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2920 世纪 50 年代某地群众在一首歌中唱道:“低产田地大翻身,坏田也产万斤粮;荒田翻身出高产,齐声歌颂公社强!”歌词内容反映了A农业合作化的成就突出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301962 年至 1965 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的严重错误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 “经济调整”在农村
15、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6 -第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40 分)31 (16 分)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论明清的金融机构请回答: (1) (1
16、0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2) (6 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32 (24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 15451560 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 5500 公斤,白银 246000 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
17、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材料二:- 7 -材料三: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国别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1870 年 32 13 231900 年 20 17 301913 年 14 19 36材料四: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 (8 分)材料一中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怎样的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2) (10 分)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
18、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不同?导致这种殖民政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 (6 分)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20182019学年下期高一期中 历史 参考答案110 ABCDD BBABC 1120 ABCCC DCDCA2130 CBAAA CBBDC31 (16 分)(1)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制瓷业发展,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4 分,答出 2 点即可)- 8 -商业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
19、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空前兴盛。 (4 分,答出2 点即可)货币化: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2 分)(2)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重农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 (6 分,答出 3 点即可)32 (24 分)(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 分)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2 分)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4 分)(2)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是殖民掠夺财富;而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是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4 分)原因:工业革命导致的(2 分)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4 分)(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2 分)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