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度青山学校高一三月月考历史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1、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2、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锄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 小农经济
2、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D. 商品经济的发达4、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 3700 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 、 “穗选法” 、 “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A 划分田地 B 因地制宜 C 精耕细作 D 优选种子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6、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
3、题27、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雇佣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8、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9、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
4、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10、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1、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中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淮河以南考中进士的学子却占了
5、 95.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 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B 政治中心的转移C 宋金和议的达成 D 经济重心的南移12、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相同客观因素是A统治者的重视 B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军事上的需要 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13、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1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3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6、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6、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17、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
7、了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18、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9、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海外贸易20、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 ,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
8、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21、某人在航海日记中记述:“1520 年 11 月 28 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 个月 20 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据此,你判断此人属于谁的船队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22、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4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 说”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
9、级革命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3、最早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A.荷兰 B.英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24、1618 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D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25、 (2018 学考)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发生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第 II 卷(非选择题)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10、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 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5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 57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3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3 分)材料所反映出的社会生产有哪些特点?(6 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6 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8 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