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 资源ID:1226248       资源大小:3.47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1、1第四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 1 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中央集权的强化2二 君主专制的加强1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01 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朝:(1)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3监察体制(1)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2)元代: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问题探究 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提示: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

    2、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3构图解史 北宋君主专制的加强问题探究 2 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 1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宋元中枢权力的演变一 二 (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元)脱脱等宋史教你读史 史

    3、料一中漫画反映了丞相上朝礼仪的变化,由坐到站再到跪拜体现出君权和相权的此消彼长。抓住史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三师、三公不常置” “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可知,宋代采取虚置三公和增设新机构的方式,对宰相权力形成有效制约。4史料运用 (1)史料一君权和相权发生了什么变化?答:_(2)有人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答:_答案 (1)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特别是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分割,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历史解释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1)相同点:通过分

    4、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不同点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主题 2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一 历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图解5二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 963 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

    5、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元)脱脱等宋史教你读史 图为西周分封制;图为秦朝郡县制,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图为汉朝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图为元朝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袭。史料二为史学专著。说明知府和通判的职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知府总理州郡的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通判具有监督知府的职能。史料运用 (1)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吗?为什么说行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_(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6、?这反映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什么特点?答:_(3)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其发展趋势如何?答:_6_答案 (1)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原因: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治。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2)地位和关系: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特点:通判监督知府,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反映宋代通过地方分权来强化中央集权。(3)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中

    7、央权力不断增强。历史解释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71(2018全国卷)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知识考查 宋代的科举制能力考查 获取、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及读图、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 历史解释答案 B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8时有所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 A 项;两宋时宰相祖辈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故 B 项

    8、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排除 C 项;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排除 D 项。2(2017全国卷)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知识考查 史学素养能力考查 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的能力素养考查 史料实证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知,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北宋时期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记载,说

    9、明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 B 项正确。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史书记载、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故 A 项错误;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成分,有的历史叙述可以客观准确地再现历史事实,故 C 项错误;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可能条件,故 D 项错误。预测 1 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宋初, “艺祖(太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监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 )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

    10、功能 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答案 B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行政地位的下降,故 A 项错误;“实使监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可得出其监察职能下降,故B 项正确;宋代通判本身是为监察而设,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宋代的地方管理体制,9只是叙述了通判监察职能的逐渐减弱,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错误。预测 2 元代中书省的高效行政(2018江西联考)元朝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 “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 ,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摆脱地方繁重

    11、政务的干扰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答案 C解析 “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 泛滥咨禀的做法”体现的是重视行政效率, “对重事并创支钱粮 ,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体现的是重视加强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A 项排除;B 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做法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故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做法有利于中央集权,故排除。预测 3 以宋代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辨析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 ,其中指出,时值契丹南下,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认为,

    12、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地再现历史事实C今人研究一定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D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答案 D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黄袍加身”事件,该事件是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记载,说明此事件受到皇权等政治因素的影响,故 D 项正确。历史事实不一定通过叙述呈现,还可以通过地下文物等呈现,故 A 项错误;历史叙述也可能客观呈现历史事实,故 B 项错误;C 项表述绝对化,排除。10


    注意事项

    本文((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