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石潭记(时间:15 分钟 满分: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题。(13 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
2、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A.影/布石上 B.无/丝竹之乱耳C.盖竹/柏影也 D.余/因得遍观群书导析:正确的划分应该是:盖/竹柏影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B )A.隶而从者(随从)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酒)C.乃记之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D.以其境过清(因为)导析:“白”在这里是酒杯的意思。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A.选文第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B.选文第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C.选文第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
3、,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D.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导析:A 项,有误,“青”“翠”不重复啰嗦,作者这样写,更突出了小石潭周围绿树环绕、青藤缠绕的生机勃勃的景色。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 分)(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分)译文: 答案: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向下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分)译文: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5.选文第段写了什么景物?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3 分)答案:写了潭中的鱼儿和潭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4、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鱼儿的活泼灵动,欢快敏捷;“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描写出潭水的清澈见底。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 69 题。(11 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
5、)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1)卷石底以出(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答案:(1)弯曲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像狗牙一样 (4)离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 分)译文: 答案: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 分)译文: 答案: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 分)( C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
6、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导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9.文中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3 分)答案: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三、名句默写。(6 分)10.(2018 达州模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311.(2018 沧州 13 中模拟)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凄清、忧伤气氛的句子是:寂寥无人, , 。 12.(2018 黄冈五校联考)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运用比喻描写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 , 。 答案:10.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11.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12.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