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单元检测卷班级:_ 姓名:_考生注意:1.本卷共三大题,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为 45 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金刚石刻画玻璃 B木炭用作燃料C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 D活性炭除去冰箱内异味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B集气瓶、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D集
2、气瓶、量筒、长颈漏斗4鉴别 O2、CO、CO 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溶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5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2A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C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6实验室制取 CO2具有以下几个步骤:按要求连接仪器;向漏斗中加盐酸;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7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
3、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C其分子不再运动 D该物质为混合物8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 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是( )9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 CO2与 CO 不同点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 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C用途:CO 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 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 2会造成“温室效
4、应” ;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0我国科学家在 CO 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CO 在低温下氧化为 CO2(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3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B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二、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34 分。11(6 分)“碳”的世界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金刚石 石墨 C60结构用途 _ 作电极材料 作超导体材料相应的性质 硬度大 _表中几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其
5、物理性质却不相同,原因是_。(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 2017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 NO、CO 等气体。如果在汽车上装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 NO和 CO 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12(7 分)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过程如图所示:(1)大气中,吸收 CO2的主要环节是_。(2)由于人类消耗_的增加和_,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可行措施:_。(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 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 CO2排放量继
6、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 。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方程式:_。13(6 分)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1)从微观角度(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参加反应的A2与 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2)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_(填化学式)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填化学式)。14(6 分)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
7、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可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5【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A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 “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是_。15(9 分)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准备探究气体
8、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 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 CO2的质量和体积:【分析与表达】(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中,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6(3)实验中,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方法:_),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 10mL 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记录与处理】(4)已知实验反应前的总质量 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 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 CO2
9、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A m(小烧杯) B m(大烧杯) C 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5)实验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据以上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 CO2的体积是_mL。(6)根据你的认识,在图 2 坐标图中绘制出 010min 内生成 CO2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注意:若答对第(7)小题奖励 4 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反思与评价】(7)经过分析,
10、你认为实验的优点是_,实验的优点是_。三、本大题共 6 分。16(6 分)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 15g 石灰石样品研碎和 100g 稀盐酸放入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已知烧杯的质量为 25g,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烧杯和所盛药品质量/g 137.8 135.6 134.5 m 134.5(1)表中的“ m”为_g;7(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8第六单元检测卷答案1B 2.B 3.B 4.D5C
11、点拨: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并不能够避免一氧化碳中毒。6D 7.A8B 点拨:B 装置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一直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9C 点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10C11(1)裁玻璃、切割大理石、作钻机的钻头(写一点即可) 优良的导电性 单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2NO2CO N22CO 2= = = = =催 化 剂 12(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化石能源 对森林的乱砍滥伐 温室效应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或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爱护绿地草坪等合理均可)(3)CO2H 2O=H2CO313(1)11(2)C(或 CO) CaO
12、 CaCO 3 CaOCO 2 Fe= = = = =高 温 14(1)氢(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OCuO CO2Cu= = = = = (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15(1)CaCO 32HCl= =CaCl2H 2OCO 2(2)加入稀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9(3)将注射器往右拉,松开时活塞回到之前的刻度,则气密性良好 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4)AC (5)80(6)(7)巧妙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测出气体的质量 用十分简单的装置,利用前后气体体积差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16(1)134.5(2)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5g100g25g134.5g5.5g。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CaCO32HCl= =CaCl2H 2OCO 2100 44x 5.5g x12.5g100x 445.5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3.3%12.5g15g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