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六)(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4639       资源大小:1.96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六)(含解析).doc

    1、1专题检测(十六)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 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 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喻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脊令:鸟名,即鹡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

    2、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C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D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解析:C 项黄庭坚在这里引用“凉” ,并没有悲观厌世,只是想要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答案:C(2)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答: 答案: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

    3、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运用对比, “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2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9 分)临江仙暮春2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注:作者是宋朝宗室,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过尽征鸿”

    4、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B “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C “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 “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 ,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解析:C 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答案:C(2)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

    5、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 分)答: 答案: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3山水田园诗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1)(2)题。(9 分)【双调】 沉醉东风渔夫白 朴黄芦岸白 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两句选

    6、用“黄” “白” “绿” “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C “烟波钓叟”就是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3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解析:C 项, “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答案:C(2)有人认为, “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

    7、,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位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 分)答: 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4边塞征战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经河源军汉村作 吕 温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樵采未侵征虏 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 华风亦暗存。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注:吕温出

    8、使吐蕃,途经旧河源汉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垦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B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 “未侵” “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C颈联写汉村里的村民修筑城堡作为天险,以保卫汉族的风俗习惯。D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解析:颈联应是写“当年屯垦戍边时修筑的城堡和据

    9、守的天险依然如故,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也仍然保存” 。答案:C4(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 分)答: 答案:反映了边地汉族居民盼望大唐收复失地,免受吐蕃奴役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对朝廷腐败无能的忧虑;抒发了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5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游赏心亭 王 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 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注: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即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0、(3 分)( )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 “此空存” ,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境界。B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 “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来” “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眼前的气势。D “黄旗” “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解析:D 项“王气”是指王朝的运数;颈联是说,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

    11、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答案:D(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 “压” “来”“入”等的炼字之妙)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56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大 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

    12、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解析:C 项, “三字

    13、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不恰当,没能从全词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通读全词可知, “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答案:C(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7即事(景)抒怀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 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 ,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6

    14、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 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望夷宫:秦国宫名。商山翁:指“商山四皓” ,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首句化用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B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C “春风”一句是说,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解析:B 项, “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错,诗中“种桃经几春” “采花食实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管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过着淳朴的生活,怡然自乐。答案:B(2)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答: 答案: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对世事沧桑巨变的感慨。7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