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六)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doc

    • 资源ID:1223887       资源大小:1.95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六)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doc

    1、1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B鲈鱼堪脍 脍:把鱼、肉切细C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解析:选 D “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饭。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A B 项, “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 “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

    2、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解析:选 B B 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 , ”这一景色,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的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两句笔力遒劲,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

    3、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不禁感叹:“ , 。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中的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2。 ”答案:(1)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2)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5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

    4、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 ,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答: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参考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

    5、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如耕种、纺织、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答: 参考答案: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 而

    6、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具有多种功能) 所以窗花大多表现农民(农村)生活7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做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3解析:所补句子,必须与前面的句子格式一致,才能构成排比句,而且要与整个语境和谐一致。前面“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作为例句,可抽出“与某诗人做某事”这个格式, “某事”必须是“某诗人”在文章中记述过的。从“古卷残页” “穿越时空”看, “某人”应是古代的文人诗家。按照此思路,就

    7、可较容易地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与王维畅游大漠 与苏轼夜游赤壁二、阅读理解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8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9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

    8、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片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答: 参考答案: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鹧鸪天 鹅湖 归,病起作辛弃疾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 女,笑语柔桑陌上来。注 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A首句“著意”一词

    9、,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B “山才”两句化用杜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词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出来。C “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 “竹杖”暗示年老体衰,而“芒鞋”则照应上片的“寻春”与“信步” 。D “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田野的实景。E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析:选 CE C 项, “年老体衰”错, “竹杖”

    10、暗扣标题的“病起” 。E 项, “无意出游”错,由“著意寻春”可知,词人并非“无意出游” 。11有人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一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中描写最巧妙的一处,并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其中“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写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同时, “柔”字衬托出女子因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而表现出的轻松的步态和欢乐的笑声。 “柔”字点明了词人寻春的内心感受,词人寻找的春天,充满生气,隐藏在乡野的花草中,暗含在女子的笑声里。(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13 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 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

    11、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 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纪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1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5C下片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表明词人吟诵离骚 ,夜深未眠。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离骚的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E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表明词人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解析:选 DE D 项, “运用离骚的典故”错,词中

    12、虽然有“听读离骚去” ,但只是客观叙述,并没有运用与离骚有关的典故。E 项, “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错,在词人笔下,明月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3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 ,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离骚抒发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郁愤不平之情。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其满腔忧愤之气,借用屈原的离骚 ,恰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全词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词人有志难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形象也跃然纸上。(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4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 参考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15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标榜了孙权的6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六)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