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37 讲 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2019长沙模拟)下表是有关华盛顿、釜山、多伦多、马尼拉等四个城市地理数据。据此回答 12 题。月降水量(多年平均)(mm) 月均温(多年平均)()地点 面积(km 2)1 月 7 月 1 月 7 月 763 38 259 3.5 24.6 630 19 420 26.5 28.5 177 69 97 1.4 26.7 632 60 68 4.2 22.21四城市中,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的是( )A BC D2关于四城市环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城市都沿海,气候深受海洋影响B人口众多,都是所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C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年较差大于地D地
2、属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集中解析:第 1 题,四个城市中华盛顿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四个城市中多伦多纬度最高,1 月气温最低,则为多伦多;马尼拉位于菲律宾,属于热带气候,则为马尼拉;釜山位于朝鲜半岛东海岸,属于海洋性的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则为釜山;故为华盛顿。第 2 题,依据上题分析,马尼拉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雨季。答案:1.C 2.D(2019南昌质检)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如图所示)。读图回答 35 题。3此时甲地昼长可能是( )A9 小时 B12 小时C13 小时 D16 小时4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2A纬
3、度 B海陆C地形 D洋流5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 )1 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7 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1 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7 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 BC D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则可得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所以甲地昼长大于 12 小时,但甲地位于赤道附近,昼长的变化幅度较小,所以昼长最可能为 13 小时。第 4 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太阳高度全年都较大,太阳辐射强,导致全年高温。第 5 题,1 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甲地受到东北信风的控制,乙地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所以甲地降水少于乙地;7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甲
4、地受到从海洋吹来的西南风的影响,乙地受到东南信风的控制,所以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答案:3.C 4.A 5.C自北往南流的 F 河流经 M 城,该河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漂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 M 城城区,这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这种“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陆地而形成的。据此并读表,完成 68 题。M 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数据表(城区海拔 150253 m)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平均气温() 9.3 7.7 2.2 5.8 13.1 16.6降水量(mm) 42.0 36.4 34.0 43.8 50.8 75.0月份 7 月
5、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平均气温() 18.2 16.4 11.0 5.1 1.2 6.1降水量(mm) 93.6 76.8 64.7 59.0 57.6 55.56.M 城可能位于( )A英国 B澳大利亚C俄罗斯 D阿根廷7F 河流经 M 城城区的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8外地游客到 M 城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A1 月 B4 月C7 月 D10 月解析:第 6 题,由该地 7 月气温高可知为北半球,可排除 B、D,由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下可排除 A,故选 C。第 7 题,从表中可知该地冬季降水较多,且以降雪为主,4 月份气温
6、升高,积雪融化,加上降水增多,导致河流水位上升,故选 A。第 8 题,由材料可知,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漂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 M 城, “浮岛”是冻土融化而成,说明浮岛出现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故选 C。答案:6.C 7.A 8.C(2018高考全国卷)澳大利亚(图 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2)。据此完成 911 题。图 1图 2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 1 所示的( )A地附近 B地附近C地附近 D地附近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
7、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室温不变 冬暖夏凉 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 B C D解析:第 9 题,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4季最高气温可达 50 ,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地区。第 10 题,地下住宅的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同时可以把地下住宅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
8、要作用是通风换气。第11 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地下住宅的“屋顶”和“墙壁”都是相当厚的土体和岩石,这种“墙壁”传热慢,使得地下住宅能保温也能隔热。地下住宅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地下住宅口和通天井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地下住宅里的气温变化总是滞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变化不大。夏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低,冬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高。因此与地面相比,地下住宅冬暖夏凉。黄土高原的窑洞与此类似。答案:9.B 10.D 11.B二、综合题12(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
9、称为“高原明珠”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德萨瓜德罗河将的的喀喀湖与另一内陆湖波波湖相连,但波波湖却是一个咸水湖。材料二 羊驼一般栖息于海拔 4 000 m 的高原,被印第安人广泛地用作驮役工具,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玻利维亚西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羊驼养殖区,羊驼是被誉为“产绒价如金”的畜种,用羊驼毛制成的时装,轻盈柔软,穿着舒适,深受欧美、日本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指出德萨瓜德罗河的流向,并分析同为高原湖泊的的的喀喀湖和波波湖,湖水盐度相差很大的原因。(2)分析材料中甲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和原因。(3)说明玻利维亚大力发展羊驼养殖及加工的社
10、会经济原因。5解析:(1)图示的的喀喀湖有两条河流相连,而波波湖只有一条河流相连;结合咸水湖一般只有河流注入,而没有河流流出的特点,可判断河流流向。河流盐分高低和盐分注入与输出、淡水补给量大小有关。(2)农业生产结构可从农林牧渔比重角度分析,要注意结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回答。(3)“玻利维亚西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羊驼养殖区,羊驼是被誉为产绒价如金的畜种”体现了养殖历史因素、经济效益因素;“深受欧美、日本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体现了市场因素。答案:(1)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原因:的的喀喀湖通过德萨瓜德罗河将水体中的盐分输入波波湖;两侧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冰雪融水,大量淡水补给了的的喀喀湖,所
11、以该湖是淡水湖。波波湖接受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本身湖泊没有外泄河流带走盐分,湖水中盐分积累,故形成盐湖。(2)特点:畜牧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小。原因:地处高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适合放牧;湖泊面积宽广,水质好,为渔业发展提供场所;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3)养殖历史悠久,技术经验丰富;产品的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13(2019淮南十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智利矿产丰富,北部荒漠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铜和天然硝石,但化石能源缺乏。早期硝石的开采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是智利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一战后随着人造硝石
12、的兴起,铜矿开采与冶炼逐渐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智利已成为世界最大铜矿出口国。材料二 智利某能源公司计划在本国 M 地东部的高山修建两座“水电站”(下图),利用先期开发的太阳能把海水抽到高山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电能。(1)描述智利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6(2)评价智利输出铜矿的交通条件。(3)从自然角度说明该公司计划在 M 地建水电站的理由。(4)分析智利“硝石经济”逐渐被“铜经济”替代的原因。解析:(1)首先明确智利东西地形差异明显,则气候有东西差异;其次沿海平原位于大陆西岸,随纬度不同而气候类型有较大差异。(2)“北部荒漠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铜” ,说明铜矿位于
13、荒漠高原上,则地形、气候条件不利于运输;图示铜矿距离沿海近,利于出口;图中还显示海岸线长且轮廓破碎,则港口众多,利于海运。(3)依据材料二可知,该水电站利用太阳能抽取海水进入水库,再利用水库放水发电,则可从海水、太阳能和地势落差三方面回答。(4)可从硝石开采的劣势或铜矿开采的优势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回答。答案:(1)智利东部山区和西部沿海气候差异明显;东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沿海南北气候类型不同;西部沿海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2)智利海岸线漫长多良港,便于海运;铜矿分布区距港口较近,便于输出;矿区地形复杂,运输成本较高。(3)依山傍海,落差大;距海近,方便抽取海水;该地太阳能丰富,有抽取海水的能源保障。(4)人造硝石的兴起,导致天然硝石市场需求减小;硝石大量开采破坏生态,引起严重的荒漠化;人员工资升高,硝石开采成本加大,利润减小;北部地区水源缺乏,硝石开采需水多。或该地铜矿资源丰富;世界工业发展对铜的需求量加大(市场需求大);铜矿开采利润较高;铜矿开采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