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3352       资源大小:3.02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

    1、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 分钟 分值: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9汕头质检)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冰雪消融时,湖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自然奇观(图 1),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读博斯腾湖区域图(图 2),回答 13 题。1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这一奇观的风向主要是( )

    2、A西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3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外流区B纬度高,蒸发量小C多地形雨,降水量大D冰雪融水补给量大解析:第 1 题,由题干材料可知, “推冰”是指冰雪消融时,湖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天气变暖,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推冰”现象。选 A。第 2 题,博斯腾湖沿岸的“推冰”奇观是大量的冰块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堆积到岸边形成的。博斯腾湖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的白鹭洲景区形成“推冰”奇2观时,说明风是向西南方向吹的,故湖区的风为东北风。选 D。第 3 题,博斯腾湖有天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且补给量较

    3、大,成为淡水湖。选 D。答案:1.A 2.D 3.D(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 1 所示。图 2 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45 题。4图 1 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5读图 1 和图 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6 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15 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第 4 题,图示

    4、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第 5 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加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 D 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 1018 时之间。答案:4.D 5.D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和福建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 68 题。36影响与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温度和盐度B南亚季风C大陆轮廓和岛屿位置D东亚季风7图中洋流的特点是( )A流向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B因季节不同而强弱变化很

    5、大C在台湾岛以东形成大渔场D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8冬季横渡台湾海峡的船只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浓雾多发 台风侵袭海冰威胁 风大浪高A BC D解析:第 6 题,由图可知,夏季时,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时,洋流消失,洋流自北向南流动。由此可以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动方向相反。第 7 题,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流向主要受大陆轮廓、岛屿位置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日本暖流的势力比较稳定,并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单一的日本暖流不会形成大规模渔场。第 8 题,台湾海峡在冬季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风大浪高,海水蒸发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成雾。台湾海峡纬度较低

    6、,受海冰威胁小,台风侵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答案:6.D 7.D 8.B(2019潍坊一模)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911 题。9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乙之前 乙到丙 丙到丁 丁之后A B4C D10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A甲之前 B甲乙C乙丙 D丙丁11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解析:第 9 题,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所述时段洞庭湖补给长江。第 10 题,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

    7、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 B 正确。第 11 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故 D 正确。答案:9.D 10.B 11.D二、综合题(共 46 分)12(2019青海重点中学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 分)天山作为“中亚水塔” ,主导了新疆乃至中亚地区的水循环,其周边干旱区分布广泛,人类生存与生态系统受水

    8、资源变化的影响十分强烈。近年来,山地冰川融化加速,增加了水资源供给,使得河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专家提出在该区域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库。(1)简述天山山脉被称为“中亚水塔”的原因。(6 分)(2)比较甲河水循环与乙河水循环的差异。(6 分)(3)简析近年来 N 河出山径流量较 M 河增加较多的原因。(6 分)(4)试说明专家提出在该区域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库的理由。(6 分)解析:(1)原因分析应考虑水源丰富程度及对周围地区水资源供给的影响。(2)从两河流地处天山南北可推断水循环的类型差异。(3)由材料可知,山地冰川融化对河流径流有很大影响,故可推断补给类型不同,

    9、径流变化不同。(4)从本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建设地下水库的条件及好处方面综合分析。5答案:(1)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受地形影响,天山山脉降水较多;山地冰川分布广泛,淡水资源蓄积量大;地势较高,是周围众多内流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的水源地,对维系周边绿洲农业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2)甲河位于天山南侧盆地地区,流域内降水极少,河流径流和地下径流来源于冰川水,蒸发旺盛,属于典型的陆地内循环;乙河位于天山北侧,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补给来源多,河流径流量较大,且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海陆间循环。(3)N 河位于天山南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使冰雪融水增加,N

    10、河出山径流量增加较多;M 河位于天山北侧,补给水源有地下水、雨水、冰雪融水,则 M 河出山径流量受冰雪融水影响较小,故出山径流量较 N 河增加少。(4)该区域为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洪积扇由砾石、沙粒组成,沉积物巨厚,有利于地下水储藏;地下水库较平原水库蒸发损失量少,水质优良,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13(2019南昌调研)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 分)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材料二 下图为 20032008 年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1)描述图示时段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6 分)(2)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容易造成哪些环境问题?(6 分)(3)凯拉

    11、库姆水库的修建对下游的锡尔河产生了哪些影响?(4 分)(4)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凯拉库姆水库周围的农业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6 分)6解析:(1)图示水位由 0 m 逐渐降到3 m 左右;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河流来水多少,而干旱区河流水是主要生产、生活用水来源,则用水过多必然使水库水位降低。(2)水库水位降低带来生物多样性减少、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等问题。(3)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水量调节的作用。(4)注意审题:“可持续利用”角度即“节流”方面,农业生产措施可从规模、作物、灌溉技术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征:水位持续下降。原因:为流域内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水源地,灌溉面积扩大,灌溉引水量增加;流域内人口增长,生活用水增多。(2)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增多;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沙尘暴发生几率增加。(3)流量减少;含沙量下降;水位变化趋缓。(4)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旱作物;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规模。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