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讲 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2019贵州黔东南州联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2 题。1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瀑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2该地拟修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 )A乙处 B丙处C丁处 D戊处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乙地等高线较为稀疏,无法感受飞流直瀑;丙地线路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适宜欣赏峡谷风光;丁地海拔在 200300 米之间,乙地海拔为400500 米之间,阻挡视线,在丁地无法远眺学校美景;据指向标可知,行进方向由西南向东北。第 2 题,戊处位于峡谷,其上
2、游有集水区域,是建水库最佳坝址。答案:1.B 2.D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 m。读图完成 34 题。3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 050 m B985 m2C915 m D790 m4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处 B处C处 D处解析:第 3 题,图中水库水面海拔 165 m,古牌坊所在地的海拔在 165200 m,甲山峰海拔在 1 0001 100 m,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在 800935 m,C 项符合。第 4 题,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
3、貌;处东南部有山脊阻挡视线,因不能通视,不能看到村落全貌;处有小山丘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村落全貌;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是理想的拍摄地点。答案:3.C 4.D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完成 56 题。5若在图中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6最近几十年,处等高线不断向东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河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河谷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等
4、高线此处凸向西北方向。第 6 题,等高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流域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强。答案:5.D 6.C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读图完成 78 题。37猎人爬上山顶时,他可以看到的地点是( )A甲 B乙C丙 D丁8猎人想捕获山羊,可选择蹲守在( )A处 B处C处 D处解析:第 7 题,猎人站在山顶上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看,甲处附近与山顶之间存在一高耸的地形,不能通视;乙处与山顶之间隔着一条山脊,不能通视;从丙处到山顶属于凹坡,能通视;从丁处到
5、山顶属于凸坡,不能通视。第 8 题,分析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处为山麓缓坡地带,地为山谷,处为山脊,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存在陡崖,地势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动。答案:7.C 8.B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 911 题。9从图中可知(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1 044 mB乙地海拔可能为 1 035 mC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1020 m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 60 m10四地中,在地可以看到的是( )A BC D11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水库最深为 1015 m4B水坝高度为 1520 mC库区水面大于 1 km2D甲、乙
6、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解析:第 9 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山峰海拔为 1 0351 040 m;乙地海拔为 1 0301 035 m,但不等于 1 035 m;处陡崖有 3 条等高线重叠,相对高度为 1020 m;区域内最大高差为 4555 m。第 10 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之间为凹坡,之间为凸坡,之间为谷地,在地可看到,看不到;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地不在陡崖边缘处,且不知道地坡度和地距崖底的距离,不能判断两地能否通视。第 11 题,甲养殖场最低处靠近 1 020 m 等高线,将该等高线作为最高水位线计算,水库最低点为 1 0051 010 m,故水库最深为 1015 m;水坝高度
7、为 510 m;由比例尺可知,库区水面最大宽度小于 0.5 km,故库区水面小于 0.25 km2;从地形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答案:9.C 10.B 11.A二、综合题12(2019石家庄联考)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 CD 和 EF 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 河段,简述判断的理由。(2)判读 M 陡崖顶部海拔的范围。(3)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 G、H 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4)观测者站在 P 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 Q 点?试绘地形剖面图说明理由。5解析:(1)主要是比较等高线疏密情况。比较 CD 和 EF 两处等高线,
8、CD 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2)经过 M 陡崖的最高等高线为 300 m,等高距为 50 m,结合崖顶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3)从图中可以分析,G 方案所在区域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H 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4)通过连线 P 点和乙村,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视线。答案:(1)CD CD 间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2)大于等于 300 m,小于 350 m。(3)G 方案无需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较小,落差大。H 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4
9、)不能。P 点和乙村最北部间有山脊阻挡,图示如下:13(2019合肥模拟)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说明图中 D 处地形和判断的理由。(2)若 B 点气温是 20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 C 点的气温应是多少?(3)判断 A 处附近河流干流流向。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 A 处,选择该处的优点有哪些?(4)若从 B 地修筑一条公路到 E 地,BGE 与 BFE 两条线路中哪一条较合理。说出理由。6(5)判断在 M、N、L 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 H 处车辆的是哪一点,说出理由。解析:(1)D 处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所以应为山地。(2)B 点的海拔为 100
10、m,C 点的海拔为 500 m,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海拔每增加 100 m,温度约降低 0.6 ,增高 400 m,温度约降低 2.4 ,那么 C 点气温应是 17.6 。(3)从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看出,A 处附近河流的干流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A 处为峡谷位置,宜于建坝。(4)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修建公路受地势起伏的影响较大,对比 BGE 与 BFE 两条线路,BFE 基本沿等高线修建,线路地势起伏小,故工程量小,难度小,所以选择 BFE 线路。(5)从三点向H 处做连线,M、N 线中间有地势高处阻挡视线,而 L 至 H 的等高线先密后疏且 L 处海拔高,中间没有阻挡视线的障碍。答案:(1)山峰(山地)。 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2)17.6 。(3)西北流向东南。 缩短坝长;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库容量大;垂直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任答 3 点即可)。(4)BFE。 工程量小,难度小(公路选址要尽量沿自然等高线选线)。(5)L。 L 至 H 处等高线先密后疏,L 地海拔高于 H(L 与 H 之间是一个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