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一)(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3296       资源大小:2.39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一)(含解析).doc

    1、18 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一)(限时:60 分钟 满分:65 分)1(8 分)图 1 是某种植物的 CO2同化方式,吸收的 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 CO2用于光合作用;图 2 表示不同地区 A、B、C 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图 1 代表的植物对应图 2 中的_(填字母)类植物,图 1 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 ATP 的场所是_。图 1 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粒体呼吸的物质 a 是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 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 (2)有人判断图 1 所代表的植物可能是仙人掌科植物,其判断的理由是_。

    2、(3)在上午 10:00 时,突然降低环境中 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 A 和植物 B细胞中 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 (4)图 2 中 m 点为曲线 B 与 X 轴交点,影响 m 点向左移动的因素有_(多选)。 A植物缺镁 B调整温度使之更适宜C天气转阴 DCO 2浓度适当下降E适当提高 CO2浓度(5)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 C 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如下表:黑暗条件下 CO2释放速率光照强度为 7.5 klx 时O2释放速率1.2 molm 2 s1 7.2 molm 2 s1当光照强度为 7.5 klx 时,植物 C 光合作用固定 CO2的速率是_molm 2 s

    3、1 。解析:(1)图 1 代表的植物可以夜晚吸收 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 CO2再用于光合作用,对应图 2 中的 A 类植物,图 1 所示细胞在夜2间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 1 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丙酮酸(物质 a),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夜间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所以尽管该植物能吸收 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2)图 1 所代表的植物夜间气孔打开吸收 CO2,白天关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可能是仙人掌科植物。(3)突然降低环境中 CO2浓度,植物 A 可以用储存在液泡中的苹果

    4、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 CO2进行光合作用,C 3含量基本不变,而植物 B 细胞中 CO2浓度降低,C 3含量下降。(4)图 2 中m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如果温度更适宜或 CO2浓度适当提高,光合作用会增强,m 点会向左移动。(5)由表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7.5 klx 时,植物 C 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是 7.21.28.4(molm 2 s1 )。答案:(每空 1 分)(1)A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丙酮酸 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2)该植物夜间气孔打开吸收 CO2,白天关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符合仙人掌科植物的特征 (3)植物 A 基本不变,

    5、植物 B 下降 (4)BE (5)8.42(8 分)甲病(用基因 D、d 表示)和乙病(用基因 F、f 表示)皆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经诊断,发现甲病为结节性硬化症,基因定位在第 9 号染色体长臂上,大多表现为癫痫、智能减退和特殊面痣三大特征。下图为一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 (2) 5的基因型为_,其致病基因来源是_。 (3)若 12与 13结婚,生育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 (4)ABO 血型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性状,受控于第 9 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基因(由 IA、I B、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I A、I B对

    6、i 为显性,I A和 IB间无显隐性关系)。对该家族部分成员进行 ABO 血型鉴定,结果如下表(“”表示凝集, “”表示不凝集):个体标准血清 1 2 4 5 11 12A 型(含抗 B 抗原的抗体) B 型(含抗 A 抗原的抗体) 若仅考虑第 9 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 11的基因型为_,若不考虑交叉互换, 5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_种,他和 4再生一个 AB 型且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3_。 解析:(1)由 6和 7有甲病而女儿 15无甲病可以推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 6和 7无乙病而 14有乙病可以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由题干所述甲、乙两种病有一

    7、种为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2)由 5的表现型可以推知, 5的基因型为 D_XfY,由于孩子 11无甲病(dd),所以 5的基因型为 DdXfY,其母亲 1表现正常,父亲 2患有甲病,所以 5的甲病致病基因 D 来自 2,乙病致病基因 Xf来自 1。(3) 12的基因型为 DdXFXf, 13的基因型为 1/3DDXfY、2/3DdX fY,两者婚配后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33/42/35/6,患乙病的概率为 1/2,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5/61/25/12。(4)由表可知, 11既不含 A 抗原,又不含 B 抗原,血型为 O 型(ii),甲病基因定位在第 9

    8、 号染色体上, 11不患甲病(dd),仅考虑第 9 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 11的基因型为 ddii,其父亲 5的血型为 B 型(I Bi),9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 DdIBi,由于 11的基因型为 ddii,形成 11的精子中 d 与 i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考虑交叉互换, 5的细胞中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 DIB、di 两种, 4的基因型为 ddIAi,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dIA或 di,再生一个 AB 型血且患甲病孩子(DdI AIB)的概率为 1/21/21/4。答案:(每空 1 分)(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DdX fY 甲病致病基因来自 2,乙病致病

    9、基因来自 1 (3)5/12 (4)ddii 2 1/43(8 分)研究者发现,Ca 2 通道在神经调节和肌肉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图 1 表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 通过 Ca2 通道内流,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图 2 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肌肉收缩的部分过程,当乙酰胆碱(Ach)作用于 A(Ach 受体兼 Na 通道)时,产生动作电位,将兴奋传导至 B 时,C(Ca 2 通道)打开,肌质网中 Ca2 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抑制图 1 中甲细胞膜上的 Ca2 通道,乙细胞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其原

    10、因是_。 (2)图 1 中细胞乙以_方式释放 5羟色胺到突触间隙,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丙对离子的通透性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图 2 中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_(结构),当 Ach 作用于 A 时,在4骨骼肌细胞内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此时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 (4)已知在图 2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 Ach 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肌肉会出现_症状。 (5)已知细胞外 Ca2 对 Na 存在“膜屏障作用”(即 Ca2 在膜上形成屏障,使 Na 内流减少)。临床上血

    11、钙含量偏高,肌肉会出现_症状。 解析:(1)抑制图 1 中甲细胞膜上的 Ca2 通道,Ca 2 不能内流,甲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所以乙细胞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2)5羟色胺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丙对某些阴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3)神经骨骼肌接头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乙酰胆碱(Ach)作用于 A 时,Na 内流,膜外的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乙酰胆碱不能通过突触后膜进入细胞内,在骨骼肌细胞内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4)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不断发挥作用,使肌肉持续收缩。(5)因为细胞外 Ca2 对 Na 存在“膜屏障

    12、作用” ,所以血钙含量偏高,会导致 Na 内流减少,兴奋性减弱,骨骼肌收缩受抑制,表现为肌无力。答案:(每空 1 分)(1)Ca 2 不能经过 Ca2 通道内流,导致甲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 (2)胞吐 会 (3)效应器 不能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4)持续收缩 (5)肌无力(不能正常收缩)4(8 分)下图 1 中的甲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的部分变化曲线图,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核 DNA 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图 2 为该种生物不同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结合图 2 分析,图 1 中甲细胞内的

    13、 1 号染色体是_(填“X” “Y”或“常”)染色体,该细胞的变化处于乙图曲线中的_段,丙图曲线中的_段。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 1 中甲细胞可能来自图 2 中的_细胞,此时其细胞名称为_。若要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则另一亲本应是图 2 中的_细胞所示的生5物。 (3)图 1 中甲细胞内含有_个染色体组。如果细胞内的每一极有 4 条染色体,形成这一异常结果的原因是_。 解析:(1)根据图 2 中甲或丙细胞可知,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 a基因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其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丁细胞中有 A、a 基因,所以a 所在的 1 号染色体不可能是 Y 染色体,只能是 X

    14、 染色体。图 1 中甲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乙图曲线中的 89 段,丙图曲线中的EF 段。(2)图 1 甲细胞中含 B 基因,所以可能来自图 2 中的丁细胞。图 2 中丁细胞含有两条 X 染色体,图 1 中的甲细胞均等分裂,所以其名称为极体。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丁是雌性,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 XaYbbdd,即图 2 中的甲。(3)图 1 中甲细胞内每一极的 3 条染色体可以组成 1 个染色体组,共有 2 个染色体组。细胞内的每一极有 4 条染色体,说明极体中最初含有 4 条染色体,比正常极体中多了 1 条,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

    15、未分离。答案:(每空 1 分)(1)X 89 EF (2)丁 极体 甲 (3)2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5(8 分)如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销售、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 ,这就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等特点。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净化,体现

    16、了鱼塘生态系统的_能力。 (4)调查发现,鱼塘存在着由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其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注:NPGPR,NP 为净同化量,GP 为总同化量,R 为呼吸量。):食物链环节 6GP 和NPGP59.310 6NP50.510 6GP17610 3NP610 3GP55.610 2NP1.310 2NP/GP 0.85 0.03 0.02R 8.8106 170103 54.3102未利用 99.7% 62.8% 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保留两位小数),该数据不在 10%20%这一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_。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

    17、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 解析:(1)保持鸽种群适宜的性别比例才能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2)肉鸽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肉鸽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肉鸽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粪便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特点。(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所以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可以杀菌、净化空气。废水进入池塘,说明鱼塘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5.610 2)(176103)100%3.16%。因为第二营养级中有较多能量未利用,所以该数据不在10%20%这

    18、一范围。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第二营养级草鱼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第一营养级水草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呼吸消耗的能量不同,所以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答案:(每空 1 分)(1)性别比例 (2)肉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 (3)净化空气(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自我调节(自我净化) (4)3.16% 第二营养级中有较多能量未利用 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值不同6(8 分)柯斯质粒是一种人工建构的含有 噬菌体 DNA 的 cos 位点(指互补的黏性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 DNA 区域)和质粒复制子(ori)的新型载体,它同时兼具两者特性,长度一般为

    19、 57 kb。 噬菌体的末端酶能识别并切割两端由 cos 位点包围着的噬菌体基因组长度(3852 kb)的 DNA 片段,凡具有 cos 位点的任何 DNA 分子只要在长度上相当于噬菌体的基因组,就可以被识别并包装成类似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图示为应用柯斯质粒进行某一真核基因克隆的方案图,表内为不同的限制酶及相应切割位点。请据图分析回答:7限制酶 Pst EcoR BamH Hind Sau3A切割点(1)柯斯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理由是具备_、_和启动子、终止子等。 (2)如图表示柯斯克隆方案,宜采用_酶对真核基因进行酶切,采用_酶对柯斯质粒进行酶切,经连接后图中_(填“a”或“b”)将会

    20、被重新包装进入 噬菌体;柯斯质粒作为载体可携带的真核基因长度范围为_。 (3)检测是否成功实现转化的实验思路是:将新包装的类似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后者能够在含_的培养基上生长即为转化成功。 (4)从图中信息可知上述柯斯克隆方案存在的缺点是_。 解析:(1)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必须具备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标记基因等。(2)真核基因两端含限制酶 Sau3A 、 Pst及 Hind的识别序列,柯斯质粒上的 Pst识别序列在标记基因内部,为了不破坏标记基因,采用 Sau3A和 Hind酶对真核基因进行酶切。由表格可知, Sau3A 和 BamH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所以采用 BamH和Hind

    21、 酶对柯斯质粒进行酶切。 噬菌体的末端酶能识别并切割两端由 cos 位点包围着的噬菌体基因组长度(3852 kb)的 DNA 片段,图中 b 的两端由 cos 位点包围,所以 b 会被重新包装进入 噬菌体。由于柯斯质粒长度一般为 57 kb,柯斯质粒作为载体可携带的真核基因最短为 38731(kb),最长为 52547(kb),即长度范围为 3147 kb。(3)8新包装的类似噬菌体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若成功实现转化,感染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4)从图中连接后形成的 DNA 片段可以看出,除了有柯斯质粒与真核基因连成的片段外,还有柯斯质粒载体与柯斯质粒载体自身连接的片段

    22、和真核基因与真核基因自身连接的片段。答案:(每空 1 分)(1)标记基因 多种限制酶切割位点(2)Sau3A 、 Hind BamH、 Hind b 3147 kb (3)氨苄青霉素 (4)经限制酶切割作用产生的柯斯质粒载体、真核基因自身也会连接形成多聚体分子7(9 分)某碱性蛋白酶一般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某科研小组对碱性蛋白酶相关性质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甲、乙所示。图丙、丁为两种常见的平板划线法:连续划线法和四区划线法,前者适用于纯化菌较少的样品,后者适用于纯化菌较多的样品。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乙可知,碱性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条件为_。 (2)图丁中依次进行四区划线,四区的面积要求为

    23、 CDEF,F 区面积最大有利于获得_。注意 F 区划线不要与_(填字母)区相连。 (3)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某兴趣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宜选择图_所示的方法划线培养。若要分离和统计枯草芽孢杆菌,则应采用_方法培养。 (4)在制备丙培养基时,当温度大约为_时适合倒平板。丁培养基在划线时接种环至少要灼烧_次。 (5)若应用固定化技术提高该酶的利用率,减少产物中的杂质,则应采用_法。 (6)在一定温度下(35 ),一定时间内,分解 1 mL 10%脱脂奶粉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科研小组将不同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分成七组进行活力检测,结果如图戊所示。据图分析,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_

    24、组。 9解析:(1)由图甲、图乙可知,碱性蛋白酶的适宜 pH 为 10.2 左右,适宜温度为 42 左右。(2)由图丁可以看出,四区划线时的 F 区面积最大,有利于获得单个菌落。最后一区F 划线不能与第一区 C 相连。(3)分离、纯化菌种宜选择图丁所示的四区划线法,培养分离和统计活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培养基冷却到 50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操作的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操作结束时也要灼烧接种环,四区划线时接种环至少要灼烧 5 次。(5)固定化酶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6)由图戊可以看出,A 6组的酶活力最小,即分解 1 mL 10%脱

    25、脂奶粉所需的酶量最小,即酶催化能力最强。答案:(每空 1 分)(1)pH 为 10.2 左右、温度为 42 左右 (2)单个菌落 C(C、D) (3)丁 稀释涂布平板 (4)50 5 (5)化学结合(物理吸附) (6)A 68(8 分)不良环境能使植物体内酶活力下降,酶活力降低的程度可作为衡量植株耐受性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研究人员将两年生的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 16 h,取叶片研磨后获得叶片研磨液。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每组实验测定 4 次,每次向锥形瓶中加入 2 mL 叶片研磨液后均测定 5 min 内的气体收集量,结果如表所示

    26、(单位:mL)。请回答下列问题:次数植物 第 1 次 第 2 次第 3次第 4 次 平均对照组 2.1 2.0 2.2 2.1 2.1香樟实验组 1.6 1.45 1.5 1.35 1.48对照组 3.0 2.8 2.9 2.9 2.9杜鹃实验组 1.8 1.9 2.0 1.9 1.9(1)本实验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的原因是_。对照组处理方式是_。 (2)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恒温水浴设定为 32 的原因是_。 (3)每次实验均统计相同时间内气体收集量,目的是_。每种实验材料均进行 4 次实验的目的是_。10(4)实验表明,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力较强的植物是_,判

    27、断的理由是_。解析:(1)根据装置中的 H2O2溶液可以确定实验研究的酶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 H2O2分解释放 O2,酶活力越高,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2)制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可以维持 pH,避免研磨过程中 pH 变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影响。温度是无关变量,过氧化氢酶适宜温度为 32 ,所以恒温水浴设定为 32 。(4)本实验中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程度为(2.11.48)/2.1100%29.5%,杜鹃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程度为(2.91.9)/2.9100%34.5%,故香樟对汽车尾气的耐受力更强。答案:(每空 1 分)(1)酶活力越高,催化 H2O2分解速率越快,一定时间内气体产生量越多 将生理状况相似的香樟或杜鹃在不含汽车尾气的密闭气室中放置 16 h (2)避免研磨过程中 pH 变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影响 32 是过氧化氢酶催化的适宜温度 (3)避免时间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香樟 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后,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的相对幅度更小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一)(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