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题规范专训1某研究小组以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图 1 中过程进行的具体场所分别是_、_。过程中,能为大豆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_(填数字)。(2)由图 2 可推知,与 P 点相比,Q 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写出两种)。(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 3),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 12 h 后,分别从左右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 a 和 b(单位:g)。则 b 与 a 的差值(即: b a)所代表的是_。(4)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用图 3 右侧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
2、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5)在 12 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大棚内 O2释放量,获得以下数据:每隔 20 min 记录一次数据 24 29 32 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 4 所示曲线_段的期间获得的。解析:(1)图 1 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过程为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即叶绿体基粒上,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光反应产生的能量被暗反应利用,大豆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量需要呼吸作用提供,因此能为该过程供能。(2)图 2 中 Q 点种植密度大,导致植物叶片相互遮挡光照且 CO2供应不足,因此影响该点光合作用的因
3、素既有光照强度又有 CO2浓度。(3)设两叶片处理前截取部分的干重为 M,左侧叶片遮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则( M a)表示的是 12 h 左侧叶片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右侧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 b M)表示的是 12 h 右侧叶片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因此 (b M)( M a)( b a),即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表示的是 12 h 内右侧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4)根据图 3 可知,该实验通过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因此自变量是光照强度,2因变量是光合速率,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数来判断。(5)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时间段内大棚
4、内的 O2释放速率在不断增加,故该组实验数据是在 12 点之后曲线 ef 段获得的。答案:(1)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 (2)光照强度、CO 2浓度 (3)12 h 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真正光合作用或总光合作用)(答净光合作用的不给分) (4)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数(或上浮的叶片数) (5)ef2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性状 母本 父本 F1 F2实际比 F2理论比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 无 有 有 4931花柱(长/同长) 长 同长 同长 6317 13
5、3瘦果棱形状(尖/圆) 圆 尖 尖 5723 31(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理由是_。(2)研究发现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那么 F2理论比是_。(3)进一步对主茎是否木质化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P 木质化花柱同长AaBbCcDdA_B_C_D_F1基因型 A_B_C_dd _ _ _A_B_ccddF1表现型 Error!实际数值 39 10 24 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是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理论上该实验 F1表现型的比例是_。有人认为
6、该实验结果不足以支持该理论比,其理由是_。解析:(1)根据表中 F2实际比(4931),无法判断主茎基部木质化性状的遗传由几对基因控制;根据花柱性状遗传实验中,F 2的理论比为 133,可以推测花柱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瘦果棱形状遗传实验中,F 1自交,F 2中尖圆31,该比例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2)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为 A 和 a、B 和 b,F 1的基因型全为 A_B_,该基因型可能为 AABB、AABb、AaBB、AaBb,根据 F2的实际比例 4931 最接近于 97,说3明 F1的基因型为 AaBb,则 F2中 A_B_占 9/16(主茎基部木质化)、A_bb 占 3
7、/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aaB_占 3/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aabb 占 1/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故 F2的理论比为 97。(3)亲本主茎木质化的基因型为 AaBb,则 F1木质化的基因型为 A_B_;亲本花柱同长的基因型为 CcDd,并根据图中 F1所给的与花柱有关的基因型,可知 ccD_表示花柱长,因此,F 1中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为 A_B_ccD_,其中纯合子 AABBccDD 占1/31/31/31/27。F 1中木质化花柱同长占 9/1613/16117/256、木质化花柱长占9/163/1627/256、非木质化花柱同长占 7/1613/1691/256、非木质化
8、花柱长占7/163/1621/256,因此,F 1中木质化花柱同长木质化花柱长非木质化花柱同长非木质化花柱长117279121,但 F1表现型的实际比例并不符合这一比例,原因是样本小,F 1个体数量少,从而造成了统计上较大的偏差。答案:(1)瘦果棱形状 F 1自交后代 F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 (2)97 (3)A_B_ccD_ 1/27 117279121 样本小,可能造成的实验偏差大3小鼠的毛色有灰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 和 a、R 和 r 控制。已知不含显性基因的小鼠为白色,只含一种显性基因 A 的小鼠为黑色。图 1 是某小鼠家系的遗传系
9、谱图,图 2 为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分析回答:(1)根据图 1 判断,双亲的基因型为_。(2)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 2(甲)所示,则: 1和 2再生一只黄色雄鼠的概率为_。 1的基因型可能有_种,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若 3和 5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3)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 2(乙)所示,后代出现 4 种体色小鼠的原因是_。(4)为了进一步明确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应选择图 1 中_(个体)和白色雌鼠交配,如杂交结果为_,则说明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 2(甲)。解析:(1)依题意白色鼠的基因型为
10、 aarr,黑色鼠的基因型为 AArr 或 Aarr。遗传系谱4图中的 1和 2均表现为灰色,二者的子代小鼠的毛色有灰色、黄色、黑色和白色 4 种,据此可判断,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AaRr 和 AaRr,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aaRR 或 aaRr。(2)基因型均为 AaRr 的 1和 2再生一只黄色(aaR_)雄鼠的概率为1/43/41/23/32。 1为灰色雌鼠,其基因型可能有 4 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1224,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8/9。分析系谱图可知, 3为黄色雄鼠,其基因型为 1/3aaRR、2/3aaRr,产生的雄配子为 2/3aR、1/3ar;
11、5为黑色雌鼠,其基因型为1/3AArr 或 2/3Aarr,产生的雌配子为 2/3Ar、1/3ar;若 3和 5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4/9AaRr2/9 aaRr2/9 Aarr1/9aarr4221,所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白色4221。(3)图 2(乙)显示,A 和 R 基因连锁,a 和 r 基因连锁,若后代出现 4 种体色小鼠,则说明亲代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图 2(甲)显示,A 和 a、R 和 r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确定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需采用测交方案,即让基因型为
12、 aarr 的白色雌鼠(双隐性纯合子)与图 1 中的基因型为 AaRr 的灰色雄鼠 2(双显性杂合子)杂交,如杂交后代出现 4 种颜色小鼠,且比例接近1111,即可证明。答案:(1)AaRr 和 AaRr (2)3/32 4 8/9 灰色黄色黑色白色4221(3)亲代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 2 出现 4 种颜色小鼠,且比例接近 11114冬季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为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机体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后,该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_(填“单” 或“双”)向的。神经冲动在
13、神经元间的传递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_(填“快”或“慢”)。原因是_。(2)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目的是_。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_的速率,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图中的激素_(填字母)分泌受到抑制。5(3)寒冷时细胞消耗葡萄糖增加,导致_的渗透压下降,对位于下丘脑的感受器刺激减少,导致图中的激素_(填字母)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解析:(1)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突触处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需要消耗时间,所以速度慢。 (2)汗腺分泌减少则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
14、泌增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所以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图中的激素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抑制。(3)消耗葡萄糖会产生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抗利尿激素 b 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答案:(1)单 慢 神经元间存在突触结构,需要进行信号转化(神经元间需要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神经纤维上只有电信号) (2)减少散热 细胞代谢 a和 c (3)细胞外液 b5下图中的甲和乙表示某课题研究小组探究“IAA 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生长素是由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
15、形成的,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_作用。(2)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一样,IAA 由顶芽细胞运输到侧芽细胞也需要_。(3)分析图甲,施用 IAA 对主根的伸长生长具有_作用。分析图乙,当施用浓度大于 105 molL1 ,IAA 对侧根的作用表现为_。(4)对于本课题研究的植物,在生产实践中应该选用浓度为_的 IAA 来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解析:(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2)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一样,IAA 由顶芽细胞运输到侧芽细胞也需要载体蛋白。(3)分析图甲,施用 IAA 对主根的伸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分析图乙,当施用浓度大于105 molL
16、 1,IAA 对侧根的作用表现为(大于 105 molL1 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浓度增大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大于一定浓度后,IAA 对侧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4)由图乙可知,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最适浓度为 105 molL1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该选用浓度为 105 molL1 的 IAA 来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6答案:(1)色氨酸 调节 (2)载体蛋白 (3)抑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 浓度增大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大于一定浓度后,IAA 对侧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4)10 5 molL16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 2 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这项研究对因年老
17、或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研究发现,禁食 24 天就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 ,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_(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肝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 _ 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 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_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各种免疫细胞。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 _ (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解析:(1)禁食后
18、初期,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肝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脂肪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更换掉的细胞中的物质若可再被利用,则参与新结构的构建或被氧化分解供能。(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吞噬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等免疫细胞。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细胞免疫。答案:(1)胰高血糖素 脂肪 (2)细胞凋亡 (3)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细胞7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 A、B
19、、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填字母)。(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_。(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结构发生改变。(4)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7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第_营养级。(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为 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 2/5,则河蚌增加 10 g 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_g。(6)下图 a 是某段时间内湖泊中小球藻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
20、下图 b 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解析:(1)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是生产者,C 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A、D。(2)甲图中鲢鱼与河蚌有共同的捕食对象,因此两者是竞争关系。(3)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4)甲图中河蚌吃小球藻说明河蚌属于第二营养级,河蚌吃水蚤说明河蚌属于第三营养级。(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为 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 2/5,则河蚌增加 10 g 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1
21、03/55102/555130(g)。(6)根据图 a 可知种群增长率维持在一定数值上不变,说明该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1)A、D (2)竞争 (3)垂直 (4)第二和第三 一 (5)130(6)如右图8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图 1 为限制酶 EcoR的识别序列,图 2 表示目的基因及限制酶切点,图 3 表示目的基因上的 DNA片段,图 4 表示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图 1 所示的限制酶 EcoR切割外源 DNA,就其特异性而言,切开的是_之间相连的化学键。 (2)图 3 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A若图中的 ACT 能决定一
22、个氨基酸,则 ACT 可称为一个密码子B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都可作用于处,解旋酶作用于处8C若只用这个片段中的 3 个碱基对,排列出的 DNA 片段有 64 种D就游离的磷酸基而言,该片段与重组质粒相比多了 2 个游离的磷酸基(3)若利用 PCR 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 2 可知,A、B、C、D 4 种单链 DNA 片段中应选取_作为引物(DNA 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 53)。该 DNA 分子在 PCR仪中经过 4 次循环后会产生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_个。 (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如果用限制酶 Pst 、
23、EcoR 和 Hind 同时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断且每次机会相等,则形成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 DNA片段有_种。 (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_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_。解析:(1)限制酶 EcoR识别序列为 GAATTC,切割位点在 G 与 A 之间,切开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间相连的磷酸二酯键。(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在mRNA 上;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都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处,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处;假设只用这个片段中的 3 个碱基对,排列
24、出的只含 3 个碱基对的 DNA 片段有 6 种;该片段含 2 个游离的磷酸基,重组质粒是环形 DNA,不含游离的磷酸基。(3)由于 DNA 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 53,所以选取 C 和 B 作引物。该 DNA 分子在 PCR 仪中经过 3 次循环后会产生 2 个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经过 n 次循环后产生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为 2n2 n个,4 次循环后会产生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 8 个。(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应该选择双酶切,质粒上至少要有一个标记基因存在,所以应选用限制酶 Pst、 EcoR。用限制酶 Pst、 EcoR和 Hind同时对质粒进行切割,若顺时针方向 Pst与 EcoR之间的片段为 a, EcoR与 Hind之间的片段为 b, Hind与 Pst 之间的片段为 c,则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断且每次机会相等时,形成的片段有 a、bc、b、ac、c、ab,其中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 DNA 片段只有 bc 这 1 种。(5)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受体细胞中应不含标记基因(抗四环素基因)。由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答案:(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BD (3)B 和 C 8 (4) Pst、 EcoR 1 (5)抗四环素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