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盐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物理 3 月周测试题(无答案)1如图所示,半径为 的光滑半圆环轨道竖直固定在一水平光滑的桌面上,桌距水平地R面的高度也为 在桌面上轻质弹簧被 、 两个小球挤压(小球与弹簧不拴接) ,处于静ab止状态同时释放两个小球,小球 、 与弹簧在水平桌面上分离后, 球从 点滑上光aB滑半圆环轨道并恰能通过半圆环轨道最高点 , 球则从桌面 点滑出后落到水平地面AC上,落地点距桌子右侧的水平距离为 已知小球 质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 52Ramg求:( )释放后 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1a( )释放后 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2b( )释放小球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2、32如图所示,质量 的物块 放在水平面上,质量 的物块 以水平速1Bmkg3Amkg度 与 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求(取 ):06/vs 210/s(1)碰后瞬间 、 的速度;A(2)若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要求 、 不发生第二次碰撞,则 与0.45BBA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应满足什么条件?A23图中,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 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 B 相同的滑块 A,从导轨上的 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 B 滑行,当 A 滑过距离 l1时,与 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 恰
3、好返回出发点 P 并停止。滑块 A 和 B 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 ,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 l2 ,重力加速度为 g,求 A 从 P 出发时的初速度 v0。4如图,A、B、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 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B 和 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让 A 以初速度 v0沿 BC 的连线方向朝 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之后立即断开细线,求:(1)A、B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热量;(2)已知弹簧恢复原长时 C 的速度为 v0,求此时 AB 的速度及弹簧释放的弹
4、性势能。35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出它的质量。他轻轻从船尾走向船头,而后轻轻下船。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 d 和船长,又知他的质量为m,则小船的质量为(不计湖水的阻力) ( )A. B. C. D. LdmLdLm6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 衰变后变为钍核, 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 是 粒子的径迹,2 是钍核的径迹B. 1 是钍核的径迹,2 是 粒子的径迹C. 3 是 粒子的径迹,4 是钍核的径迹D. 3 是钍核的径迹,4 是 粒子的径迹7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 A 系在长为
5、l 的轻绳一端,另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的小车支架的 O 点现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 B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的位移是 A. 向右,大小为 B. 向左,大小为lMmlMC. 向右,大小为 D. 向左,大小为mll8人的质量 m60kg,船的质量 M240kg,若船用缆绳固定,船离岸 1.5m 时,人可以跃上岸。若撤去缆绳,如图所示,人要安全跃上岸,船离岸至多为(不计水的阻力,两次人消耗的能量相等,两次从离开船到跃上岸所用的时间相等)( )4A. 1.5m B. 1.2m C. 1.34m D. 1.1m9质量为 M 的热气球吊框中
6、有一质量为 m 的人,共同静止在距离地面为 h 的高空中,现从气球上放下一根质量不计的软绳,人沿绳子安全滑到地面,在此过程中热气球上升了( )A. h B. h C. h D. hmM10如图所示,质量为 m、半径为 b 的小球,放在半径为 a、质量为 3m 的大空心球内。大球开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小球从图示位置无初速度地沿大球内壁滚到最低点时,大球移动的距离是( )A. B. C. D. 3ab4a43ab411如图所示, 一个倾角为 的直角斜面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面体质量为 M,顶端高度为 h.今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当小物块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到底端时,斜面体
7、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是()A. mh/(M+m)B. Mh/(M+m)C. mh/(M+m)tanD. Mh/(M+m)tan12如图所示,三角形木块 A 质量为 M,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底边长 a,在其顶部有一三角形小木块 B 质量为 m,其底边长 b,若 B 从顶端由静止滑至底部,则木块后退的距离为A. B. C. D. (多选)1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固定一竖直杆,总质量为 M,杆顶系一长为 L的轻绳,绳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绳被水平拉直处于处于静止状态,小球处于最右端.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 )A. 小球摆到最低点时小球速度大小 2glMB. 小球摆到最低点时小车速度大小
8、 2lm5C. 小车向右移动最大距离 2mlMD. 小球向左移动最大距离 l14A、B 两球之间压缩一根轻弹簧,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已知 A、B 两球质量分别为2m 和 m。当用板挡住 A 球而只释放 B 球时,B 球被弹出落于距桌边距离为 x 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取走 A 左边的挡板,用同样的程度压缩弹簧,将 A、B 同时释放,B 球的落地点距离桌边距离为A. B. C. x D. 15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 5 m 高时仅有水平速度 v=2 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 31。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
9、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 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段是以 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A 和 B 紧靠在一起,静止于 b 处,A 的质量是 B 的 3 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到 d 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 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B 所受重力的 .A 与 ab34段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g,求:(1)物块 B 在 d 点的速度大小 dv;6(2)物块 A 滑行的距离 s.1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1kg 的长木板,木板左端表
10、面水平且长为L=2m,右端连有光滑的 1/4 圆弧槽.现有一个的质量为 m=0.5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速度v0=3m/s 水平滑上长木板,m 与长木板水平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物块滑过水平部分后能冲上圆弧面而又不能离开圆弧面.求(1)物块在圆弧面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为使物块最终能滑出木板,v 0应满足的条件.718如图,质量为 6m、长为 L 的薄木板 AB 放在光滑的平台上,木板 B 端与台面右边缘齐平B 端上放有质量为 3m 且可视为质点的滑块 C,C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细绳悬挂在平台右边缘正上方的 O 点,细绳竖直时13小球恰好
11、与 C 接触现将小球向右拉至细绳水平并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恰好断裂小球与 C 碰撞后反弹速率为碰前的一半(1)求小球与 C 碰撞后瞬间滑块 C 的速度;(2)若要使小球落在释放点的正下方 P 点,平台高度应为多大?(3)通过计算判断 C 能否从木板上掉下来8实验:动量守恒编制人 :丁帅 审核人:丁帅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1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12、 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m1多次从斜轨上 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然后,把被碰小球 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 m1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2相碰,并多次重复然后,分别找到 m1,m 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 N,测量平抛射程 OM,ON。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1,m 2。(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2如图示是用两个大小相同的钢球和玻璃球来研究“碰撞中的动量
13、守恒”的实验,若钢球质量 m1为 35.0 g,玻璃球的质量 m2为 10.2 g。某次实验得到图示中的记录纸,其中 P 点为入射小球单独落下 10 次的平均落点, M 和 N 点为两球相碰并重复 10 次的平均落点, O 是斜槽末端竖直投影点,则:安装斜槽其中的一个要求是使斜槽末端_若小球飞行时间为 0.2 s,则入射小球碰前的动量 p1=_kgm/s,碰后的动量p1=_kgm/s,被碰小球碰后的动量 p2=_kg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图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9(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 m1,半径为 r1;被碰小球质量为 m2,半径为 r2,则(_)Am 1 m2
14、r1 r2 Bm 1 m2 r1 m2 r1r 2 Dm 1 m2 r1r 2(2)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投影位置为 O,经多次释放小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两球的平均落点位置 M、P、N,并测得它们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 、 、 。已MPON知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m2,只要验证等式_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3)满足(2)的情况下,若满足等式_成立,即可认为碰撞为弹性碰撞。(仅用线段 、 、 表示)OPN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A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
15、度飞出B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能同时飞出C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D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时的动能不损失(2)若 A 球质量为 m150 g,两小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时间( x 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球 B 的质量为 m2_.(3)调节 A 球自由下落高度,让 A 球以一定速度 v 与静止的 B 球发生正碰,碰后两球动量正好相等,则 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 应满足_(1) (乙)5某同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所示,滑块 A、B 上方固定遮光条,C、D 为光10电门。(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 A、B 的质量 mA、 mB。b调整气垫导轨
16、,使导轨处于_。c在 A 和 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细绳固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剪断细绳,读取 A、B 分别到通过 C、D 的运动时间 t1和 t2。(2)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3)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4)该同学发现 A、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_(答出一条即可) 。6如图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 1 用细线悬挂于 O 点,O 点下方桌子的边缘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 1 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 2 右端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 1 拉到 A 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 2 放在立柱
17、上。释放球 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 2 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 1 向左最远可摆到 B 点,球 2 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 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 1、2 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 A 点离水平桌面距离为a,B 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 b,立柱高 h, C 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 c。此外:(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和_。(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 (忽略小球的大小)117如图 1 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接下来的实
18、验步骤如下:步骤 1:不放小球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 2: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 B,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 1 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P、N 离 O 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 的长度。(1)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 1 质量应大于
19、小球 2 的质量(2)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 OM、OP、ON 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AA、B 两点间的高度差 h1 BB 点离地面的高度 h2C小球 1 和小球 2 的质量 m1、m 2 D小球 1 和小球 2 的半径 r(3)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 2 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 1 仍从斜槽上A 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
20、 1 和 2 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 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 , 、 1l23l。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128如图甲所示,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1)下面是本实验部分测量仪器或工具,需要的是_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弹簧秤(2)完成本实验,下列必须要求的条件是_A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B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C入射球和被碰球大小必须相同D入射球每次不必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丙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 m1和被碰小球质量 m2之
21、比为_9如图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 C 和 D 的气垫导轨和滑块 A 和 B 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松开手的同时,记录滑块 A、B 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 A、B 滑块分别碰撞C、D 挡板时计时器结束计时,记下 A、B 分别到达 C、D 的运动时间 t1和 t 2b在 A、B 间水平放入一个轻弹簧,用手压住 A、B 使弹簧压缩,放置在气垫导轨上,并让它静止在某个位置c给导轨送气,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22、d用刻度尺测出 A 的左端至 C 板的距离 L 1;B 的右端至 D 板的距离 L 2(1)实验步骤的顺序是(2)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3)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4)实验中弹簧与 A、B 滑块是粘连好还是不粘连好?理由是1310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A、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球 A 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2)测量所得入射球 A 的质量为 mA,被碰撞小球 B 的质量为 mB,图中 O
23、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A 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 P,测得平抛射程为 OP;再将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 B 相撞,分别找到球 A 和球 B 相撞后的平均落点 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 OM 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 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3)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 12 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 A、球 B 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
24、道接触,让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 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 P;再将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 B 相撞,确定球 A 和球 B 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 M和 N。测得 B与 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 h1、h 2、h 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则说明球 A 和球 B 碰撞中动量守恒。1411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分别 m1、m 2;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均为 h;解除弹簧锁定弹出两球,记录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 P、Q。回答下列问题:(1)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
25、,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 (已知重力加速度 g)A弹簧的压缩量x;B两球落点 P、Q 到对应管口 M、N 的水平距离 x1、x 2;C小球直径;D两球从管口弹出到落地的时间 t1、t 2。(2)根据测量结果,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 EP_。(3)由上述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如果满足关系式_,那么说明弹射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1kg 的长木板,木板左端表面水平且长为L=2m,右端连有光滑的 1/4 圆弧槽.现有一个的质量为 m=0.5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速度v0=3m/s 水平滑上长木板,m 与长木板水平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物块滑
26、过水平部分后能冲上圆弧面而又不能离开圆弧面.求(1)物块在圆弧面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为使物块最终能滑出木板,v 0应满足的条件.13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等大的质量分别为 M0. 6 kg, m0.2 kg 的两个小球,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具有 Ep10.8 J 弹性势能的轻弹簧(弹簧与两球不相连),原来处于静止15状态现突然释放弹簧,球 m 脱离弹簧后滑向与水平面相切、半径为 R0.425 m 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如图所示 g 取 10 m/s2.求:(1)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 m 的冲量大小。(2)球 m 从轨道底端 A 运动到顶端 B 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冲量。14如图所示,长木板 B 的质量为 m2=1.0kg,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1.0kg 的物块 C(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 m1=0.5kg 的物块 A 由左侧向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 A 以 v0=6m/s 的速度与长木板 B 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 ,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 C 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1,物块 C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0.3,物块 C 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g=10m/s2,求:(1)碰后瞬间物块 A 和长木板 B 的速度;(2)长木板 B 的最小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