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盐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 3 月周测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015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3.51,即每 100 出生女婴数对应 113.51 名出生男婴数,实现了自 2009 年以来的连续第七次下降。读 20052010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用每 100 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02107)变化情况图,回答下面小题。1. 关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0052010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偏离正常水平B.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C.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
2、少D. 2009 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2.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有(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仍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现代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进步 由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A. B. C. D. 3. 下列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是( )制造业 建筑业 家庭护理业 食品服务业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四城市城区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 四城市中,人口总量最多的是( )A. 城市 B. 城市 C. 城市 D. 城市5. 目前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其原因最可能是( )A. 人口出生率较低 B. 中青年
3、人口大量迁出C. 人口总量较大 D. 外来老年人口大量迁入日本总务省 2016 年 2 月 26 日公布的最新日本人口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 10 月 1 日,日本总人口为 1.27 亿人,其中包括在日本居住时间超过 3 个月的外国人,较上次人口普查(2010年)减少 94.7 万人,降幅为 0.7%,为日本 1920 年实行人口调查以来首次出现减少。据此回- 2 -答下面小题。6. 目前日本人口特征是( )A. 014 岁人口比重增大 B. 迁入人口迅速减少 C. 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D.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7. 日本政府提出“建设 1 亿总活跃社会”的施政目标,为了使日本在 50
4、 年后仍维持在 1 亿人口的水平,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提高人口生育率 B. 降低人口死亡率 C. 提高人口迁移率 D. 延长人口寿命下面 A 图为某地不同阶段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B 图为四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8. 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A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 甲阶段 B. 乙阶段 C. 丙阶段 D. 丁阶段9. B 图中四地所示的人口增长特点与 A 图中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 )A. 甲 B. 乙 C. 丁 D. 丁读下表(统计数据截至 2013 年底),回答下面小题。10. 表中( )A
5、. 天津市年净增人口数最少B. 吉林省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 湖南省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D.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最大- 3 -11. 北市市人口容量( )A. 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 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 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 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 20002008 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2. 图示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 2003 年 B. 2005 年 C. 2007 年 D. 2008 年13. 2004 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该(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出现逆城市化C. 劳动
6、力指向型企业减少 D.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14. 下列有关该市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或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B. 该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C. 20012003 年,该市劳动力指向型行业就业竞争激烈D. 20062008 年该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图甲为我国人口负担系数(含预测)曲线图人口负担系数(14 岁及以下人口数65 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100%,图乙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5. 2010 年之前的 10 年和之后的 10 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 )A. 14 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 岁及以上人
7、口数减少B.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 岁及以下人口数增加C. 14 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 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D.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 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16. 2000 年至 2010 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特点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 人口老龄化减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 出生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年龄结构失- 4 -衡C. 劳动人口过少,失业率下降 D. 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读我国某年老年人口分户籍迁移和青壮年人口迁移情况统计表,回答下面小题。17. 表中数据反映的现象是( )A. 老年人口主要迁往生活成本低的地区B. 城市户籍老年人口主要迁
8、往农村和小城镇C. 农村户籍老年人口均迁往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D. 老年人口主要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主要迁入地基本一致18. 下列关于老年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主要因素 B. 家庭因素是主要因素C. 务工经商是主要因素 D.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口迁移无影响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9.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20.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
9、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图。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 5 -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 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 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 研发人员数量偏低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读图,回答 2122 题。21.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人口数变化C.人口数变化;死亡率 D.人口数变化;出生率22.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渡时期
10、,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 仍然持续增加下表是南美洲部分国家的社会经济资料。据此回答 2324 题。社会特性国家人口/万人口自然增长率/%14 岁及以下人口比重/%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委内瑞拉 2 465 2.6 37 4哥伦比亚 4 166 2.1 34 4阿根廷 3 874 1.3 30 9玻利维亚 858 2.7 41 4秘 鲁 2 840 2.0 38 4巴 西 18 203 1.5 35 5智 利 1 566 1.6 31 6乌拉圭 341 0.9 26 12巴拉圭 603 2.7
11、 40 423.某跨国公司想到南美设立工厂,选择设厂国家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各国可劳动人 口数的多寡。如果将 1564 岁之间的人口数视为可劳动人口数,则可劳动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 6 -A.哥伦比亚 B.玻利维亚 C.巴西 D.智利24.人口增加有自然增加和移民增加。就自然增加而言,下列国家中每年增加的人口最多的是( )A.委内瑞拉 B.哥伦比亚 C.阿根廷 D.秘鲁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 2526 题。25.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 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26.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乙国 2000 年
12、人口增长模式最为接近的是( )A.英国 B.日本 C.巴西 D.新西兰读 19642000 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2728 题。27.有关 19642000 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65 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 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 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 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8.进入 2000 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下图为我国某年末人口统
13、计资料(单位:万人)。读图,回答 2930 题。29.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7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30.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教育、医疗、就业等压力过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 3 个产业工人中就有 2 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 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 2.26 亿。读图,回答 3132 题。3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
14、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3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 3334 题。33.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34.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城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京津唐、长江
15、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A. B. C. D.- 8 -右图为某地 2007 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 3536 题。3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36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读 20012007 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 3738 题。37.20042006 年,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16、38.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2013 年是江苏省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要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必须( )A.限制外省人口流入 B.坚持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C.鼓励人口外迁 D.实行差异性人口政策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 3940 题。39.20002020 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4 0.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大量外迁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
17、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 4142 题。 4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9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42.民族、种族间的地域文化差异,能够影响( )人口迁移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职业选择A. B. C. D.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出生 100 个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一般 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在 103107之间是合理的,否则性别比就是失衡的。下图是安徽省黄山市 20002004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回答4344 题。43.下列关
18、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A.综合而言,屯溪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最严重B.相对而言,屯溪区 2002 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为合理C.各县区各年份都不存在男性人口偏低的情况D.各县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44.下列关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最不恰当的是( )A.现代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胎儿的性别识别能力 B.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C.女婴死亡率高 D.存在生女孩隐瞒不报的现象右图中三点代表 1990 年、2000 年、2010 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5该省份可能是( )A.江苏 B. 河南 C. 甘肃 D.西藏46该
19、省份从 1990 年至 2010 年(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迅速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大D.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由传统模式走向过渡模式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47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时人口数量比时少 D. 时人口数量比时多48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 B. C. D.
20、“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 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 45 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9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A. 经济因素 B. 养老设施 C. 气候条件 D. 婚姻家庭50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 第三产业发展 C. 环境承载力提高 D. 资源消耗降低51. 下面图为甲、乙两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为 A、B 两地人口就业构成图。读图回答问题。- 11 -(1)若图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_ 城市。甲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乙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2)图中甲城市人口向乙城市迁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 若图中 A、B 两地对应图中甲、乙两城市,则 A 地对应_城市,B 地对应_城市。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说明判断理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