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2829       资源大小:2.32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 -九江市同文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Cr 52 Fe 56 Cu 64 第 I 卷一、单选题(1-6 题每题 2 分,7-16 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A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的升华B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置换反应C 煮豆燃豆萁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 雷雨肥庄稼 自然固氮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烟是气溶胶,

    2、“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丁达尔效应,故 A 错误;B “曾青”是CuSO4溶液,铁与 CuSO4发生置换反应,故 B 正确;C “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 C 正确;D “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 2=2NO,2NO+O 2=2NO2,3NO 2+H2O=2HNO3+NO,HNO 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 NO3-中化合态的 N,其中第一个反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 ,属于自然界固氮作用,故 D 正确;故选 A。考点: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2.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电离出氢

    3、离子的能力:CH 3COOHC 2H5OHH 2OB. 微粒半径:Fe(OH) 3胶粒K +C1 -Na +- 2 -C. 固体的热稳定性:Na 2CO3CaCO 3NaHCO 3D. 氢化物的沸点:H 2SeH 2SH 2O【答案】C【解析】【详解】A.醋酸属于酸,溶于水呈酸性;水为弱电解质,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呈中性;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氢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CH 3COOHH 2OC 2H5OH,故 A 错误; B.Fe(OH) 3胶粒是很多 Fe(OH) 3集合体,微粒半径大于溶液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 C1-K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

    4、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 K+Na +,微粒半径:Fe(OH) 3胶粒C1 -K +Na +,故 B 错误;C.碳酸钠稳定不分解,碳酸钙高温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固体热稳定性:Na2CO3CaCO 3NaHCO 3,故 C 正确;D.水分子中存在氢键,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H 2Se、H 2S 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故氢化物的沸点:H 2OH 2SeH 2S,故 D 错误。答案选C。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 33.6L 氯气与 27g 铝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B. 标准状况下,28g 乙烯和丙烯的

    5、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个数为 4NAC. 一定条件下,将 1molN2与 3molH2混合反应后,生成 NH3分子的数目为 2NAD. 在电解 CuSO4溶液的实验中,测得电解后溶液 pH=0,又知电解后溶液体积为 1L,在阳极析出的气体分子数约为 0.25NA【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该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不是在标况下,33.6L 氯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5mol,所以无法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故 A 错误;B.此选项与条件无关,可采取极端假设法。假设 28g 全是乙烯气体,则含有的原子数为,假设 28g 全是丙烯气体,则含有的原子数为:,故 28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

    6、原子个数也为 6NA,故 B 错误;C.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N2与 3 mol H2混合反应后,生成 NH3分子的数目小于 2NA,故 C 错误;- 3 -D.在电解 CuSO4溶液的实验中,测得电解后溶液 pH=0,c(H +)=1mol/L,又知电解后溶液体积为 1 L,氢离子物质的量为 1mol/L1L=1mol,电解反应为:2CuSO 4+2H2O 2Cu+O2+2H 2SO4,则在阳极析出的气体物质的量为 0.25mol,分子数约为 0.25NA ,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涉及到 的运用时特别注

    7、意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例如 A 选项常温常压下的 33.6 L 氯气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5mol;解答 C 选项时注意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4.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 的溶液中:CH 3CH2OH、Cr 2O72-、K 、SO 42-B. c(Ca2 )0.1 molL 1 的溶液中:NH 4+、SiO 32-、C 2O42-、Br C. 加入铝粉放出大量 H2的溶液中:Fe 2 、Na 、Cl 、NO 3-D. NaHCO3溶液中: C 6H5O 、CO 32-、Br 、K 【答案】D【解析】【详解】A、

    8、pH=1 的溶液显酸性,Cr 2O72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CH3CH2OH 氧化,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Ca 2 与 SiO32 、C 2O42 形成沉淀,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能与铝反应生成 H2,该溶液为酸或碱,如果溶液显碱性,Fe 2 不能大量存在,如果溶液显酸性,NO 3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Fe2 氧化成 Fe3 ,且金属与其反应不产生H2,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能够大量共存,故 D 正确。【点睛】学生认为选项 D 不能大量共存,学生认为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生成苯酚,C 6H5O

    9、与 HCO3 反应生成 C6H5OH,忘记了 C6H5OH 的电离 H 能力强于 HCO3 ,C 6H5O 不与HCO3 反应。5.分子式为 C4H8O2且能与 NaOH 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空间异构) A. 6 种 B. 5 种 C. 4 种 D. 3 种【答案】C【解析】对于羧酸而言,根据羧基位置异构可以得到两种丁酸;根据酯基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可得:- 4 -甲酸丙酯 2 种(丙基 2 种异构) 、乙酸乙酯 1 种、丙酸甲酯 1 种,共 6 种,故答案为 A。点睛:明确酯和羧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某链状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4H8O2,若该有机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则可能是羧

    10、酸、也可能是酯,对于羧酸而言,根据羧基位置异构可以得到丁酸的同分异构体;根据酯基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可得酯的种类。6.已知 NH4CuSO3与足量的 3 mol/L 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B.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 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 0.5 mol 电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为:2NH 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A、由于发生反应,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

    11、酸根反应前后化合价未变,所以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不做氧化剂,错误,不选 A;B、反应中,硫元素没有变化,错误,不选 B;C、因为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产生氨气,错误,不选 C;D、感应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每 2 摩尔 NH4CuSO3参加反应则转移 1 摩尔电子,则 1 摩尔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 0.5 摩尔电子,正确,选 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A将 2 mol Cl2通入含 1 mol FeI2的溶液中:2Fe2 2I 2Cl 2=2Fe3 4Cl I 2正确;Cl 2过量,可将 Fe2 、I 均氧化B

    12、Ba(HCO3)2溶液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a2 HCO 3-OH =BaCO3H 2O正确;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C 过量 SO2通入 NaClO 溶液中: 正确;说明酸性:H 2SO3强于 HClO- 5 -SO2H 2OClO =HClOHSO 3-D1 mol/L 的 NaAlO2溶液和 2.5 mol/L 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2AlO2-5H =Al3 Al(OH) 3H 2O正确;第一步反应和第二步反应消耗的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将 2 mol Cl2通入到含 1 mol FeI2的溶液中,

    13、由电子守恒可知,氯气过量,则离子反应为 2Fe2 4I 3Cl 2=2Fe3 6Cl 2I 2,故 A 错误;BBa(HCO 3)2溶液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Ba2 2HCO 2OH =BaCO32H 2OCO ,故 B 错误;C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 SO2H 2OClO =2H Cl SO ,故 C 错误;D1 mol/L 的 NaAlO2溶液和 2.5 mol/L 的 HCl 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的离子反应为 2AlO5H =Al3 Al(OH) 3H 2O,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名师点睛】离子方程式是用

    14、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是历次考试必考知识点之一。书写离子方程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写:依据事实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解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都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特别注意: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 NH4Cl 和 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参加反应,但不是自由移动离子,因此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浓硫酸写成分子式,浓硝酸和浓盐酸可写成离子;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因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发生

    15、不同的反应。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常设不足者为“1mol”进行分析,根据“不足者”调整过量物质的比例。判断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时,采用“不足者”必符合化学式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进行判断,比较快速方便。8.已知 X、Y、Z、W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 6 -分产物已略去)。则 W、X 不可能是( )选项 W XA 稀硫酸 NaAlO2溶液B 稀硝酸 FeC CO2 Ca(OH)2溶液D Cl2 Fe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X 为 NaAlO2溶液,W 为稀硫酸时,偏铝酸钠和少量稀硫酸反应生成

    16、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氢氧化铝和硫酸铝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错误;B、X 为铁,W 为稀硝酸,铁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硝酸铁和硝酸亚铁可以相互转化,符合转化关系,错误;C、X 为氢氧化钙,W 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钙和碳酸氢钙间可以相互转化,符合转化关系,错误;D、氯气和铁反应,无论量多少,只能生成氯化铁,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正确。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9.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 2NO2(g)O 3(g) N2O5(g)O 2(g)。若此反应在恒

    17、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选项中有关图象对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7 -平衡后升温,NO 2含量降低02 s 内,v(O 3)0.2 molL1 s1v 正 :b 点a 点b 点:v 逆 v 正恒温,t 1时再充入 O3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含量增大,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0-2s 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0.8mol/L-0.4mol/L=0.4mol/L,故 v(NO 2)= =0.2mol/(Ls) ,v(O 3)= v(NO

    18、2)=0.1mol/(Ls) ,故 B 错误;C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b 点温度高于 a 点,故 V 正 :b 点a 点,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故 b 点:v 逆 v 正 ,故 C 正确;D容器中充入反应物,正反应速率瞬间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图象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10.下列有关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 25mL 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 21.7mLB. 用标准的 K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 KOH 中有 NaOH 杂质,则结果偏低C. 用 C

    19、1mol/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V2mL 未知浓度的 H2C2O4溶液,至滴定终点用去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体积为 V1mL,则 H2C2O4溶液的浓度为 mol/LD. 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8 -【答案】B【解析】A、滴定管的精度为 0.01ml,故 A 错误;B、若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 KOH 中有 NaOH 杂质,使KOH 浓度偏高,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则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使测的盐酸的浓度偏小;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H2C2O4溶液,2KMnO4+5H2C2O4+3H2SO4

    20、=K2SO4+2MnSO4+10CO2+8H 2O n(KMnO 4):n(H 2C2O4)=2:5,则H2C2O4溶液的浓度为 ,故 C 错误;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使测得的盐酸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 D 错误;故选 B。11.若往 20 mL 0.01 molL1 HNO2(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c 点b 点B. b 点混合溶液显酸性:c(Na )c(NO2-)c(H )c(OH )C. c 点混合溶液

    21、中:c(OH )c(HNO2)D. d 点混合溶液中:c(Na )c(OH )c(NO2-)c(H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HNO 2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而 c 高于 b,所以电离平衡常数:c 点b 点,故 A 正确;B、b 点得到 HNO2,和 NaNO2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大于水解,所以离子浓度大小为:c(NO 2-)c(Na +)c(H +)c(OH -) ,故 B 错误;C、ac 温度升高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而 cd 温度降低,所水解为主,所以 c 点得到 NaNO2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 c(OH -)c(H

    22、NO 2) ,故 C 正确;D、d 点混合溶液中当 c(NaOH)较大时,得到 NaOH 和 NaNO2混合溶液,所以离子的浓度为:c(Na +)c(OH -)c(NO 2-)c(H +) ,故 D 正确;故选 B。- 9 -考点: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相关知识。12.Q、W、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 是金属元素,X 的焰色呈黄色。5 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 5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W、Z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 的核电荷数是 W 的 2 倍。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 Y 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YQWB. Q 的单质都具

    23、有良好的导电性C. Q 和 Z 所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 化合物 Y2Z3不能在水中稳定存在【答案】B【解析】【分析】X 的焰色呈黄色,应为 Na 元素,X、Y 是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 Y 应为 Al 元素,W、Z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应为同主族元素,Z 的核电荷数是 W 的 2 倍,可知 W 为 O 元素,Z为 S 元素,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 54,则 Q 的原子序数为 54-8-16-11-13=6,应为 C 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详解】X 的焰色呈黄色,应为 Na 元素,X、Y 是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 Y 应为 A

    24、l 元素,W、Z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应为同主族元素,Z 的核电荷数是 W 的 2 倍,可知 W为 O 元素,Z 为 S 元素,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 54,则 Q 的原子序数为 54-8-16-11-13=6,应为 C 元素,A由以上分析可知 Q、W、X、Y 分别为 C、O、Na、Al,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NaAlCO,选项 A 正确;BQ 为碳元素,其中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金刚石、无定形炭等不具有,选项 B 错误;CQ 和 Z 所形成的化合物为 CS2,分子空间构成为直线形,类型于二氧化碳,选项 C 正确;DY 和 Z 的简单离子不能在水中化合形成化合物 Al2S3,铝离子和硫离子会发生

    25、双水解而不能共存于水溶液中,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13.以 H2、O 2、熔融盐 Na2CO3组成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 Fe(OH)2,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电解池两极材料分别为铁和石墨,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A. 石墨电极处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 =2O2B. X 是铁电极C. 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为蒸馏水D. 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X、Y 两极材料也互换,实验方案更合理【答案】D【解析】【分析】左边装置是原电

    26、池,通入氢气的电极 I 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 II 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H2-2e-+CO32-CO 2+H2O,正极反应式为 O2+4e-+2CO2=2CO32-,右边装置是电解池,X 是阴极、Y是阳极,阴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阳极反应式为 Fe-2e-+2OH-=Fe(OH) 2,以此解答。【详解】A. 通入氧气的电极 II 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2+4e-+2CO2=2CO32-,选项 A 错误;B. X 是阴极、Y 是阳极,阴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故 X 是石墨电极,选项 B 错误;C. 电解过程是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得到溶液中的氢氧

    27、根离子交换亚铁离子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可以用 NaOH 溶液作为电解液,蒸馏水的导电性较差一般不用做电解液,选项 C 错误;D. 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X、Y 两极材料也互换,则 Y 极产物的氢气能起保护气作用,防止 X 极产生的氢氧化铁迅速氧化,实验方案更合理,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14.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下列 6 种溶液的 pH 值如表所示: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28、NaCN C6H5ONa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11 -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A. CO2H 2O2NaClO=Na 2CO32HClOB. CO2H 2ONaClO=NaHCO 3HClOC. CO2H 2OC 6H5ONa=NaHCO3C 6H5OHD. CH3COOHNaCN=CH 3COONaHCN【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出对应酸性的强弱,然后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进行判断。【详解】利用盐类水解中越弱越水解,判断出电离 H 能量的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lOHCNC6H5OHHCO3 ;A、根据上述分

    29、析,HClO 电离出 H 大于 HCO3 ,因此此反应应是CO2H 2ONaClO=NaHCO 3HClO,选项 A 不成立;B、根据 A 选项分析,选项 B 成立;C、电离出 H 的大小顺序是 H2CO3C6H5OHHCO3 ,C 选项成立;D、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CH 3COOH 的酸性强于 HCl,D 选项成立。【点睛】难点是判断反应方程式的发生,本题不仅注意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还应对比生成物中电离程度,如 A 选项,CO 32 对应的是 HCO3 ,HClO 电离 H 的能力强于 HCO3 ,HClO能与 CO32 反应生成 HCO3 ,正确的反应是 CO2H 2ONaClO=N

    30、aHCO 3HClO。15.在 100mL HNO3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0.6 mol L-1。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 )(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225 mol L-1 B. 0.30 mol L-1 C. 0.36 mol L-1 D. 0.45 mol L-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 3-+8H+=3Cu2+2NO(g)+4H 2O,铜足量,由上述反应方程式可知,NO 3-和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氢离子与硝酸根恰好反应,生成的

    31、铜离子物质的量最大,设 HNO3、H 2SO4各为 x、ymol,则 n(NO 3-):n(H +)=x:(x+2y)=1:4,x+y=0601,联立解得 x=0024mol、y=0036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铜离- 12 -子的物质的量为 0024mol =0036mol,故铜离子的最大浓度为 =036mol/L,故选 C。考点:考查了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的相关知识。16.实验室用 H2还原 SiHCl3(沸点:31.85 )制备纯硅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中依次盛装的是浓 H2SO4、冰水B. 实验时,应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盛装稀

    32、硫酸的分液漏斗C. 为鉴定制得的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用到的试剂可以为:盐酸、双氧水、硫氰化钾溶液D. 该实验中制备氢气的装置也可用于氢氧化钠稀溶液与氯化铵固体反应制备氨气【答案】C【解析】本题制备晶体硅,H 2SiHCl 3 Si3HCl,此反应应在 IV 装置中进行,A、装置 I 的目的是制备氢气,氢气中含有水蒸气,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必须除去,因此装置 II 的目的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即 II 中盛放浓硫酸,III 的提供 SiHCl3气体,因此在水浴中加热,故 A 错误;B、应先通入氢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危险,故 B 错误;C、硅不与盐酸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2

    33、 ,Fe 2 被 H2O2氧化成 Fe3 ,与 KSCN 溶液变红,可以鉴定是否含有铁单质,故 C 正确;D、用 NaOH 溶液制备氨气,需要加热或 NaOH 溶液为浓溶液,I 装置中没有加热装置,且 NaOH 溶液为稀溶液,因此此装置不能制备氨气,故 D 错误。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58 分)17.A、B、C、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针对以下三种不同情况回答:- 13 -(1)若 A、B、C 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则 C 物质的化学式是_。(2)若 A、B、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 C 中以阴离子

    34、形式存在,将 A、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 B 的白色胶状沉淀。A 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_。(写元素符号)该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某红棕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同周期,常温常压下 C 为白色固体,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 8e-结构。C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常见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NaHCO3 (2). Al (3). 2A1+Fe2O3 A12O3+2Fe (4). PCl5+4H2O=H3PO4+5HCl【解析】【详解】A、B、C、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1)若 A、B、C

    35、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则 A、B、C 分别为NaOH、Na 2CO3、NaHCO 3,X 为 CO2,则 C 物质的化学式是 NaHCO3。本小题答案为:NaHCO 3。(2)因为 A、B、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 C 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且A、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 B 的白色胶状沉淀。则 A 的水溶液含有铝离子,C 的水溶液含有偏铝酸根,混合后的白色胶状沉淀为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3+3AlO2-+6H2O=4Al(OH)3,A 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 Al,本小题答案为:Al。Al 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及定向爆破,此反应的化学方

    36、程式为 2Al+Fe2O3Al2O3+2Fe,本小题答案为:2Al+Fe 2O3 Al2O3+2Fe。(3)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为同周期,常温常压下 C 为白色固体,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 8e结构,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磷,B 为三氯化磷,C 为五氯化磷,X 为氯气。C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常见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Cl5+4H2O=H3PO4+5HCl。本小题答案为:PCl 5+4H2O=H3PO4+5HCl。18.(1)某一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HCl、SnCl 2、H 2SnCl6、As、H 3AsO3、H 2O,已知:HCl 是反- 14 -应物之一。写出配

    37、平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被氧化的元素是_(2)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 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 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CuH 具有的性质有: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 =Cu2 Cu.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写出 CuH 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如果把 CuH 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的气体只有 NO,请写出 CuH 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在 25、101kPa 下,1g 甲醇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

    38、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12HCl + 3SnCl2 + 2H3AsO3 = 3 H2SnCl6 +2 As + 6H2O (2). Sn (3). 2CuH3Cl 2 2CuCl22HCl (4). CuH3H NO 3-=Cu2 2H 2ONO (5). CH3OH(l)+3/2O2(g)CO 2(g)+2H2O(l) H72576kJmol 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HCl 是反应物之一,根据氢元素、氯元素的价态,可知 HCl 在反应中起酸的作用,HCl中氢元素生成水,由元素守恒知

    39、 H3AsO3是反应物,根据 As、Sn 元素化合价及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H 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 As,SnCl 2是还原剂,被氧化为 H2SnCl6,再根据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书写方程式;(2)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3)CuH 在氯气中燃烧,氯气做氧化剂,CuH 做还原剂;(4)Cu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 +=Cu2+Cu,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5)燃烧热是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详解】 (1)HCl 是反应物之一,根据氢元素、氯元素的价态,可知 HCl 在反应中

    40、起酸的作用,HCl 中氢元素生成水,由元素守恒知 H3AsO3是反应物,根据 As、Sn 元素化合价及电子- 15 -转移守恒可知,H 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 As,SnCl 2是还原剂,被氧化为 H2SnCl6,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12HCl+3SnCl2+2H3AsO33H 2SnCl6+2As+6H2O。本小题答案为:12HCl+3SnCl2+2H3AsO33H 2SnCl6+2As+6H2O。根据的分析可知 H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 As,SnCl 2是还原剂,被氧化为 H2SnCl6,则被氧化的元素是 Sn。本小题答案为:Sn。(2)CuH 在氯气中燃烧,氯气做氧化剂,Cu

    41、H 做还原剂,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CuH+3Cl 22CuCl2+2HCl。本小题答案为:2CuH+3Cl 2 2CuCl2+2HCl。Cu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 +=Cu2+Cu,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uH 具有还原性,二者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铜离子、H 2O。本小题答案为:CuH+3H +NO3-=Cu2+2H2O+NO;(3)在 25、101kPa 下,1g 甲醇(CH 3OH)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则 32g甲醇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32=725.76kJ,1mol 甲醇质量为 32g,所以完全燃烧 1mol 甲醇生成二

    42、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 725.76kJ,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3/2O2(g)CO 2(g)+2H2O(l)H=725.76 kJmol 1。本小题答案为:CH 3OH(l)+3/2O2(g)CO 2(g)+2H2O(l)H=725.76 kJmol 1。19.已知 Cr2 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不与锌反应。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 3COO)222H2O是一种深红色晶体,不溶于冷水,是常用的氧气吸收剂。实验室中以锌粒、CrCl 3溶液、CH3COONa 溶液和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备醋酸亚铬水合物,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制备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反应如下所示: Zn2HCl=ZnCl

    43、 2H 2Zn2CrCl 3=2CrCl2ZnCl 22Cr2 4CH 3COO 2H 2O=Cr(CH3COO)222H2O(晶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配制溶液所用的蒸馏水需事先煮沸,原因是_。(2)往仪器中加盐酸和 CrCl3溶液的顺序最好是_,理由是- 16 -_。(3)为使生成的 CrCl2溶液与 CH3COONa 溶液混合,应关闭阀门_(填“A”或“B” ,下同),打开阀门_。(4)本实验中锌粒要过量,其原因除了使锌与 CrCl3充分反应得到 CrCl2外,另一个作用是_。仪器的主要作用是_。(5)已知实验时取用的 CrCl3溶液中含溶质 9.51 g,取用的 CH3CO

    44、ONa 溶液为 1.5 L 0.1 mol/L,其他反应物足量。实验后得干燥的Cr(CH 3COO)222H2O 9.4 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 3 位有效数字)(不考虑溶解的醋酸亚铬水合物)。【答案】 (1). 去除水中的溶解氧,防止 Cr2 被氧化 (2). 先加盐酸后加 CrCl3溶液 (3). 让锌粒与盐酸先反应产生 H2,把装置和中的空气赶出,避免生成的 Cr2 被氧化 (4). B (5). A (6). 让产生的 H2赶出装置和中的空气并将 CrCl2溶液压入装置与 CH3COONa 溶液反应 (7). 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8). 83.3%【解析】【

    45、详解】 (1)根据信息,Cr 2 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因此在配制溶液时,所用蒸馏水事先煮沸,其原因是去除水中的溶解氧,防止 Cr2 被氧化;(2)装置中有氧气,为防止 Cr2 被氧化,先排除装置中氧气,即先加盐酸,再加 CrCl3溶液,理由是让锌粒与盐酸先反应产生 H2,把装置和中的空气赶出,避免生成的 Cr2 被氧化;(3)根据实验目的,需要把装置 II 的溶液压入到装置 III,需要关闭阀门 B,打开阀门A,Zn 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利用压强差,把装置 II 中溶液压入到装置 III 中;(4)根据(3)过量 Zn 的另一个作用是让产生的 H2赶出装置和中的空气并将 CrCl2溶液压

    46、入装置与 CH3COONa 溶液反应;仪器 IV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III;(5)CrCl 3的物质的量为 9.51/158.5mol=0.06mol,根据元素守恒,则 Cr2 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H 3COONa 的物质的量为 1.50.1mol=0.15mol,根据题中所给第三个反应,Cr 2 不足,CH 3COONa 过量,根据 Cr2 进行计算,得出Cr(CH 3COO)222H2O 的质量为0.06376/2g=11.28g,即产率为 9.4/11.28100%=83.3%。20.一种工业制备 SrCl26H2O 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7 -已知:M(SrCl

    47、 26H2O)267 g/mol;K sp(SrSO4)3.310 7 、K sp(BaSO4)1.110 10 ;经盐酸浸取后,溶液中有 Sr2 和 Cl 及少量 Ba2 。(1)隔绝空气高温焙烧,若 2 mol SrSO4中只有 S 被还原,转移了 16 mol 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过滤 2 后还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_、_。(3)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_;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 Sr2 的浓度应不高于_ mol/L(注:此时滤液中 Ba2 浓度为 1105 mol/L)。(4)产品纯度检测:称取 1.000 g 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 AgNO3 1.100102 mol 的 AgNO3溶液(溶液中除 Cl 外,不含其他与 Ag 反应的离子),待 Cl 完全沉淀后,用含Fe3 的溶液作指示剂,用 0.2000 mol/L 的 NH4SCN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AgNO3,使剩余的 Ag 以 AgSCN 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