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卷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26 小题,共 62 分。第 1-10 题,每题3 分,第 11-26 题,每题 2 分。 )下图为两个岛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图中( )A. 甲乙两岛均位于东半球 B. 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东北方向C. 甲岛南北距离比乙岛大 D. 甲岛日出东北时乙岛昼短夜长2. 甲乙两岛的共性特征是( )终年盛行西北风 地形类型为盆地河流流程比较短 地热资源较丰富A. B. C. D.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岛的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B. 甲岛以阳
2、光海滩、椰林风光闻名C. 乙岛西南海域为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D. 乙岛对外交通方式为航空和海运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读图完成下题:4. 图示气象信息可能是哪一天( )A. 11 月 18 日 B. 9 月 23 日 C. 8 月 28 日 D. 3 月 28 日5. 图示气象信息当天,以下四地昼最长的是( )A. 重庆 B. 广州 C. 北京 D. 哈尔滨6. 此季节位于地中海沿岸城市罗马的气候特点是( )A. 高温多雨 B. 炎热干燥 C. 温和多雨 D. 温暖少雨- 2 -右图为 2016 年 7 月 24 日我国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四地最可能
3、为阴雨天气的是( )A. 甲地、丁地 B. 甲地、乙地C. 乙地、丙地 D. 丙地、丁地8. 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盛行下沉气流B. 乙地位于冷锋锋后C. 四地中丙地气压最低D. 四地中丁地风力最强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10. 关于图示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岩石为沉积岩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 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
4、丁处油气资源丰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区内甲市所在的河谷地区盛产从热带到温带的多种水果,有“中国水果缩影”之美誉。区内还有我国重要的航天基地。读图完成下题。11. 甲市河谷地区被誉为“中国水果缩影”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平坦,种植面积广 B. 降水丰富,昼夜温差较小C. 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 D. 科学管理,种植技术先进12. 图中航天基地发射卫星的优越条件是( )A. 交通便利 B. 气温较高 C. 视野开阔 D. 晴天较多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3 -13. 从该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组合上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地中
5、海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14. 该地可能是( )A. 罗马(42N) B. 上海(30N) C. 伦敦(51N) D. 开普敦(34S)15. 据资料推测,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最可能是( )A. 含沙量大 B.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 径流量丰富 D. 结冰期较长16. 该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稀疏草原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 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沿 x 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 沿 x 方向热量增加C. 沿 Y 方向海拔高度
6、增加 D. 沿 Y 方向纬度增加18. 与 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 东北平原 B. 江南丘陵 C. 亚马孙平原 D. 西欧平原从 2010 年起,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制作了红叶观赏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每天向社会公布。下表是 2016 年依据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部分数据。读表完成下列各题。日期 最佳观赏区10 月 17 日 海拔 400 米以上山区10 月 31 日 海拔 200 米以上山区11 月 10 日 全市19. 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地形 C. 风 D. 气温20. 当北京红叶进入
7、观赏尾声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 )A. 新疆喀纳斯 B. 吉林红叶谷 C. 南京栖霞山 D. 广东石门谷- 4 -干旱河谷森林分布的下线主要受水分和湿度的影响。图为“我国某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 东南坡森林分布下线高度较高的原因是( )A. 光照充足,蒸发量大 B. 降水丰沛,气候湿润C. 地形平缓,落差较小 D.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2. 与 1999 年相比,2009 年森林分布下线高度有所变化,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 开垦荒地 B. 退耕还林 C. 土壤退化 D. 水土流失某旅行者在下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
8、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 80 厘米的“蜂巢屋”(下右图)。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要不然会溶掉的。”完成下题。23. 对当地土塔“溶掉”起重要作用的大气环流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C. 盛行西风带 D. 季风环流24. 蜂巢屋“圆形墙体厚达 80 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御寒,抵御冬季严寒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 加固,抵御雨水侵蚀A. B. C. D. 下图为西北大西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格陵兰岛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因深色尘埃而形成的圆形孔洞图。完成下题。- 5 -25. 不是造成冬季浮冰南界西段位置偏南的主要原因
9、是( )A. 寒流势力强盛 B. 圣劳伦斯河大量浮冰注入C. 暖流位置偏东 D. 冬季风势力强盛26. 冰川上圆形孔洞的出现是因为深色尘埃( )A. 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 B. 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C. 减弱地面辐射的强度 D. 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8 分)2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境内居住着门巴族、珞巴,藏、汉等民族。2013 年 10 月 30 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 3700 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
10、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材料二: 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下图)(1)简析墨脱气候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8 分)(2)过去从波密通往墨脱的交通线一年中经常出现“南通北不通、北通南不通”的现象,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8 分)- 6 -28.读材料,回答问题。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 月平均气温为 3,7 月平均气温为 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量在 2000mm 左右,降水 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1) 描述 7 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 分)(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
11、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8 分)(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6 分)答案和解析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26 小题,共 62 分。第 1-10 题,每题 3分,第 11-26 题,每题 2 分。)- 7 -1-5 DBDAB 6-10 CADCB11-15 CDCDB 16-20 CABDC21-26 ABCDB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8 分)27.【答案】(1)地处低纬(2 分),北部高山对冬季风的阻挡(2 分),冬季温暖; 地势高(2 分),多雨(2 分),夏季凉爽。(2)墨脱北侧的雪山,海拔高,每年 5 月至
12、 11 月,冰雪消融,公路能够通行(4 分),但此时雪山南坡的墨脱一带属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正好进入雨季,冰雪消融和泥石流毁坏公路严重,交通中断,故此时段是北通南不通。(4 分)反之则南通北不通。28.【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2 分)原因:西侧海洋 7 月份温度较低;(2分)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2 分)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2 分)(2)温带海洋性气候。(2 分)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2 分)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2 分)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2 分)(3)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2 分)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