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B. 凡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C. 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球的球心D. 用细绳将物体竖直向上提起,物体静止时绳子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答案】B【解析】A、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着,与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故 A 错误;B、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 B 符合题意;C、重力是因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其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故 C 错误;D、细绳将物体竖直向上提起,物体静止时绳子受
2、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故 D 错误;故选 B。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 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g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sB. 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 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 0.45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 1.25 m【答案】ABC2【解析】小球从空中下落到地面的过程做加速运动,速度在增加。与地面相撞后,弹起,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在上升过程中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在减小,从图中可知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m/s,弹起时的速度大小为
3、3m/s,AB 正确。V-T 图像中图线的面积可表示位移,所以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C 正确 D 错误。3.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2s 后进入水平面,又经 3s 小球静止, 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 1:2 B. 1:3 C. 2:3 D. 3:2【答案】C【解析】设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v,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位移 x1=v1t1,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位移 x2=v2t2,所以: ;故选 C。【点睛】本题可抓住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较为方便,注意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4.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x-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0-4s 的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8s-10s 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B. 4s-8s 时间内物体静止C. 0-10s 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相同D. 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 “面积”【答案】B【解析】【分析】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由数学知识比较速度的大小,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物3体的位移大小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详解】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04s 的时间内做沿正方向匀速运动,4s8s时间内物体静止,8s10s 时间内做沿负方向匀速运动。0-10s 时间内速度的方向不相同,故 AC 错误,B 正确。整个过程初末位置的坐标相同,故位移大小为 0故 D 错误。故选B。【
5、点睛】对于位移图象,抓住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大小是关键5.已知泸西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9.7m/s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 9.7 m/sB.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C. 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D. 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的意义分析速度每秒的变化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详解】重力加速度 9.7m/s2,故自由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 9.7m/s,故 A 正
6、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故 C 错误;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明确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知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6.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面距离 S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立即关闭发动机作加速度为-3m/s 2的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 S 是( )A. 2m B. 6m C. 8m D. 14m【答案】B【解析】试题分
7、析:由于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即汽车追上自行车时的速度为 4m/s,此时经过的4时间为 ,所以汽车发现自行车时两者的距离 ,选项 B 正确。考点:此题通过两物体的追击问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关系式及位移时间关系式。7.一辆汽车在 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2m/s,末速度为 10m/s,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 2m/s2 B. 汽车的加速度为 8m/s2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3m/s D.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6m/s【答案】AD【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求加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详解】由题意知,v 0=2m/s,v=10
8、m/s,t=4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平均速度为:,所以 AD 正确,BC 错误。故选 AD。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 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 在 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 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 在 t = 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答案】BD【解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于 02s 内物体的速度 v0,故物体沿5负方向运动,而 24s 内物体的速度 v0,表示物体
9、沿正方向运动,故 A 错误,B 正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在前 2s 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后 2s 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则 t=2s 时,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距离出发点的位移为:, t=2s 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在 t=4s 时物体的位移 x=0,即物体回到出发点,所以在 t=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故 C 错误,D 正确。所以 BD 正确,AC 错误。9.光滑斜面的长度为 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 t,则( )A. 物体在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物体在 时的瞬时速度为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 D.
10、 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时间是【答案】ACD【解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中间位置的速度【详解】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故 A 正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 故 B 错误。设中间速度为 v, L at2, v 22 a , = a t 2,联立解得, , 故 CD 正确。故选 ACD。10.某人在 50m 高的楼房阳台外以 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阻力,g=10m/s 2)A. 1s B. 2s C. 3s D. 【答案】ACD【解析】试题分
11、析: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一种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 15m 时,位移为 x=15m;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 15m 时,位移为 x=15m,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时间解: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 15m 时,位移为6x=15m,由 x=v0t 代入得15=20t ,解得 t1=1s,t 2=3s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 15m 时,位移为 x=15m,由 x=v0t 代入得15=20t ,解得 t1=(2+ )s,t 2=(2 )s(舍去) 故 A、C、D 正确,B 错误故选 ACD【点评】题采
12、用整体法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方法简单,但要注意位移是矢量,与距离不同,不能漏解二、填空题11.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 7 个计数点 A、 B、 C、 D、 E、 F、 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求(1)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_ s(2)打 B 点时小车的速度 vB _m/s,(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 _m/s2 (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0.1 (2)0.25 (3)1.0【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所
13、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0.25m/s。(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知加速度的大小 ,得:71.0m/s2考点: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2.左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 和 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 a 表示。右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 ,斜率表示_,其大小为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加速度一半 (2). 0.467【解析】由图象及题意
14、可知,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 图象的斜率,即表示斜率的一半,由图象可知: .三、计算题13.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过 2 秒钟速度变为 6m/s,求:(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 6 秒内的位移;【答案】(1)a= -2 m/s 2 (2) 25m【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有关系求刹车的加速度;(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停车时间,再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位移【详解】 (1)由题意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 8(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汽车刹车后停车时间为所以汽车刹车后 6s 内的位移实为汽车匀减速运动 5s 内的位移,即:x6 x51
15、05+ (2)52m25 m【点睛】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主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和汽车停车所需的时间,不能根据位移公式直接代入时间求解14.从离地面 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考虑空气阻力) ,取 g=10m/s2,求小球:(1)落到地面经过多长时间?(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 1s 内的位移和最后 1s 内的位移各多少?(3)前半段时间与后半段时间的位移之比为多少?前半段位移与后半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多少?【答案】(1) (2)第 1s 内的位移 5 m 最后 1s 内的位移为 95m (3) 1:3 【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
16、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落地的时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第1s 内的位移、最后 1s 内的位移;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求解前半段时间与后半段时间的位移之比以及前半段位移与后半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详解】 (1)根据 h gt2得: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 1s 内的位移 h1 gt12 = 1012=5m最后 1s 内的位移: h500 g t92=500 1092=95m(3)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前半段时间与后半段时间的位移之比为 1:3;前一半位移的时间为 ,后一半位移的时间为 ,则前半段位移与后半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15.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
17、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9为 16m/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 a1=3m/s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 a2=4m/s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0.5s (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 0.5s 才开始刹车),求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答案】15m 的距离【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若两车刹车到速度相等时还不相撞,就能保证在紧急刹车中两车不相撞可先由速度相等求出甲、乙刹车后到速度相等时各自用的时间, (注意甲刹车 0.5s后乙才开始刹车) ,然后根据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分别求出从刹车到速度相等过程两车位移,位移之差为甲、乙
18、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解:设乙车追上甲车时速度恰好相等,乙车刹车时间 t,则甲车刹车时间(t+0.5) 乙车追上甲车时:V 甲 =V0a 甲 (t+0.5)(1)V 乙 =V0a 乙 t(2)又 V 甲 =V 乙 (3)由(1) (2) (3)解得:t=1.5s从甲刹车到速度相等过程:甲车位移:X 甲 =V0(t+0.5) a 甲 (t+0.5) 2(4)乙车位移:X 乙 =0.5V0+(V 0t a2t2)(5)要保证在紧急刹车中两车不相撞,必须满足XX 乙 X 甲 (6)由(4) (5) (6)并代入数据得:X1.5m答: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 1.5m 的距离【点评】追及问题较难理解,追及问题中,速度相等是临界条件加速追匀速,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匀速追加速,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