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关系2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1)开采意义: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需要开采矿产资源,矿产开采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2)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水、土地和大气不断被污染,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3)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同步: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
2、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案例: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等。(2)意义: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对调 入区Error!(3)注意问题:处理好水源调出区与水源调入区的关系,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利用方式 影响不合理利用 过度砍伐森林 物种减少2改良技术 土地的生物产量增加合理利用培育品种 产量、劳动效率提高温馨提示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业分类(1)第一产业:农业。(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服务业。2产业转移(
3、1)区域内产业转移:产业项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变化 逐渐减少 先增后降 稳步增加产业结构形态 由低级到高级经济发展水平 低 高(2)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原因: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一个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影响:改变区域的地理环境;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影响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温馨提示 我国产业转移的三大表现及其原因(1)沿海向内地移降低成本开拓市场。(2)台湾向大陆移追求机会、市场、劳动力。(3)广东向边远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思考启迪第一产业比重低,是否就表明其农业生产不发达?3提示:不是。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能反
4、映出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如多数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但农业生产却十分发达。知识点(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蜣螂俗称屎壳郎,嗅觉灵敏,能在 3 km 内闻到尿便、脏物的气味,便循臭爬去,用脚趾扒松粪土,搓成圆球,有的雌虫便在球上产卵,然后埋入半米深的土里,小蜣螂便以粪球为食。蜣螂多的地方,地上脏物不过夜,所以蜣螂有“义务清洁工”之称。澳大利亚牧业发达,牲畜粪便到处覆盖,竟使草原荒芜。后来该国从我国引进蜣螂,经过几年繁殖,改善了牧区环境。这是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影响环境的典型案例。(1)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是都是有利的?提示:不是。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5、。(2)人类对哪些资源的利用会深刻影响地理环境?提示: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 具体表现正面影响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地面沉降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破坏地表和地下生态平衡表土层剥离,破坏地表植被和水系,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地下水层,地下水流失,导致水源紧张;污染水源,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污染空气开采爆破所用炸药对空气的污染和爆破土石产生的尘埃对空气的污染;矿石层所夹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出来废渣污染
6、 废渣占用耕地和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负面影响噪声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声影响生态平衡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调入区)效益类型 表现社会效益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4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态效益缓解调入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三、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产生的影响资源利用 影 响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破坏,生
7、态环境恶化,生物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减少改良作物品种 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培育高产禽畜 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大力植树造林合理利用采取休耕措施生态环境改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方法技巧很重要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分布与消耗不匹配,明确该资源紧缺的原因。(2)资源短缺解决途径分析: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分析: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考虑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防止生态破坏。(4)资源跨区域调
8、配工程的评价:一般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缓解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解析:选 D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的原因应重点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考虑,该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应是开发西部地区的前提条件。5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
9、23 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污染严重,水质差 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 BC D3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2.B 3.D 第 2 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第 3 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会减小,从而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中线工
10、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点(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7 年 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并指出“产业是经济之本” , “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 “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依靠资源类初级产品出口,6基础设施落后,制造业发
11、展水平较低,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国家亟待通过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原有的产业格局。产业转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有何影响?提示:有利于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使沿线地区就业机会增加。 图表信息想周到 (教材 P28 图示)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中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图(2010 年)信息获取(1)中国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美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2)一般而言,一个区域中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由图中中国和美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可判断美国的经济水平高于中国。(3)根据图中三次
12、产业的构成,试判断我国未来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变化趋势。提示: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转移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三、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案例原因 主要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欠发达地
13、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大陆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发达地区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缩小地区差别,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方法技巧很重要 影响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方法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如下: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7 年 5 月 11 日,舟山
14、航空产业园建设和波音项目开工仪式在浙江舟山举行,美国8波音公司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落户舟山。浙江舟山航空产业园以“一园两区”的方式协同布局(如图)。其中,飞机制造园区位于朱家尖岛,用于飞机完工总装、交付试飞、航空运营、科研培训等产业,零部件制造园区则位于舟山本岛北部的舟山经济开发区,用于航空零部件配套制造产业,与之生产相关的企业将在此集聚。舟山群岛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是中国难得的天然深水良港。读图完成 12 题。1舟山吸引波音公司工厂布局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航空工业基础雄厚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生产协作条件好 海陆交通便利 四面环海,环境优美A BC D2波音落户舟山给浙江省带来的积极影响主
15、要体现在( )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当地城市化进程A B C D解析:1.C 2.C 第 1 题,舟山吸引波音公司工厂布局,是首个落户海外工厂,航空工业基础差,错。飞机制造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错。根据材料,舟山的生产协作条件好,对。海陆交通便利,对。四面环海,环境优美,利于飞机制造业发展,对。C 对,A、B、D 错。第 2 题,波音落户舟山给浙江省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机会,对。工业发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错。高技术产业迁入,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对。利于推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对。读我国承接全球 IT 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甲)和 IT 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
16、型示意图(图乙),完成 34 题。93图甲中,我国承接全球 IT 产业转移路径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4图乙中,c 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解析:3.C 4.B 第 3 题,环渤海地区靠近韩国,承接了韩国 IT 产业的转移。第 4 题,c 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1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着地理环境B区域地理环境决定着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是区域地理环境
17、的基础D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利的解析:选 A 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2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推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 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严重破坏当地的地理环境 造成环境恶化等问题A BC D解析:选 A 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指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一种重要措施,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很有代表性。据此回答 34 题。3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原因是( )
18、北部多山地,南部多平原 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 北部需水量大 南部需水量大10A BC D4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给调入区带来的影响有( )A缓解缺水状况 B利于防洪C增加河流含沙量 D导致地面塌陷解析:3.C 4.A 第 3 题,加利福尼亚州的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但南部需水量大,通过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促进南部的经济发展。第 4 题,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短缺状况。读 2010 年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图,回答 56 题。5下列关于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美国B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美国C美国第
19、三产业产值大于中国D美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6与美国相比,中国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工业基础雄厚解析:5.A 6.C 第 5 题,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中国,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低于中国,但其产值不一定小于中国。第 6 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7山西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带来的主要生态破坏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解析:选 B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采会严重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8农业生产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为( )A过度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11B过量使用化肥,
20、提高产量C过量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D使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解析:选 D 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产生环境污染。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本地产业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采取向周边地区扩张性建厂,或与周边地区的企业进行协作等方式而进行的产业整体或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衰退性产业转移则是指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省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 910 题。9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B节能环保企业C服装鞋帽生产企业D高端装备制造企业10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
21、粤北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大大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解析:9.C 10.B 第 9 题,衰退性产业是指在某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衰退性产业,如服装鞋帽生产企业、玩具加工组装企业等。第 10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向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将有利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一、选择题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 12 题。121
22、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 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2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解析:1.C 2.D 第 1 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 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此后资源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23、第 2 题,停止开采的做法明显不合理。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 34 题。3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地区,为此国家实施了许多重大工程来调配资源。下列资源调配工程与甲、乙两地区都有关的是(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A BC D4上题资源调配工程对甲、乙两地区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产业结构轻型化 B彻底消除大气环境污染13C实现地区产业升级 D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解析:3.B 4.D 第 3 题,甲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中部通道的能源输入区;乙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能源输入区。西气东输
24、与甲、乙两地区都有关。第 4 题,对输入区的积极影响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回答 56 题。5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是(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6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解析:5.D 6.C 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
25、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出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读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示意图,SRC 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 和 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回答 78 题。7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14A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 SCC,盈利空间界限为 M1M2B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成本不断由 SCC 曲线变成 SCC曲线C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拉力往
26、往大于推力D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8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优惠的税收政策 劳动力成本上升 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严重A BC D解析:7.B 8.C 第 7 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在地的用工成本会上升而推力加大,新的较落后的区域具有成本优势而具有较大的拉力,使空间成本曲线由 SCC 过渡到SCC。不同区域企业的成本存在差导,且拉力与推力大小也不同。第 8 题,备选项中为拉力、为推力。二、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
27、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4)“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
28、位优势。解析:第(1)题,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第(2)题,东部地区经15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第(3)题,对迁入区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对迁出区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第(4)题,作为行政中心,乌鲁木齐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4)为省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利于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