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

    • 资源ID:1222219       资源大小:4.64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

    1、1第 2 课时 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具体表现如下: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 多平原和高原 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水文 冬季河湖结冰 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土壤 棕壤 淋溶作用强烈的红壤和砖红壤4.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类

    2、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制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作方式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 稻谷、茶叶、蚕丝主要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民居特点 平顶屋居多 屋顶坡度大原因分析 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 利于雨水排泄(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 ,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2(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北方地区 南

    3、方地区吃 面食为主 米食为主住 注意保暖 通风防潮行(古代) 马 船体育运动 滑冰、滑雪 赛龙舟方言 少 繁杂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发达巧学妙记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Error!(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 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3便捷。(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4历史背

    4、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情景导入先思考 “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南方地区:米食为主

    5、;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 (教材 P9 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 淮河一线。(2)南北方的分界线还是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界线?提示:一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水田和旱地分界线等。4(3)南北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项目 以南 以北地貌 丘陵、低山为主 平原、高原为主1 月均温 0 以上 0 以下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年降水量 800 mm 以上 80

    6、0 mm 以下气候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量 大 小水位变化 小 大含沙量 小 大河流结冰期 无 有且自南向北结冰期渐长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二、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甸草原分布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水文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

    7、川盆地是全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南南部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工业生产重工业、能源基地 工业实力强、种类齐全社会经济条件产业 第二产业比重大,调整产业结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5结构 构任务紧迫 高第三产业比重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铁路网稠密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 12 题。1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8、(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解析:1.C 2.B 第 1 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南方的耕地只占 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例极小,这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比重,得到两个比值,再将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知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第 2 题,由于我国的降水主

    9、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距东南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降水量丰富。即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差异是年降水总量差异导致的。读下图,完成 35 题。63地理界线 P 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不同 B地形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4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5我国南方住宅中的傣族竹楼主要反映了当地的(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解析:3.A 4.D 5.B 由于秦岭淮河南北水热条件的差异,使得南北方农业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等存在差异;同样是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使

    10、得南北方民居有较大差异。知识点(二)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情景导入先思考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里,中国的人均收入增加了近十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突出的是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1)你知道中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吗?提示: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三个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优势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能源、矿产丰富

    11、;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发有 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7化水平高;经济国际化程度高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交通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观;西南水力资源充足存在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有些城镇人口密集区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北方各省区淡水资源短缺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黄河下游、长江中游的水患;长城沿线的风沙工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

    12、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边境贸易协调发展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地形 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 季风气候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为主自然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能源短缺各类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13、科技、教育、文化科技、教育发达,人口文化程度高科技、教育欠发达,人口文化程度低社会因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较低经 发展基础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较晚,基础较差8产业结构 较合理 不合理济因素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便捷、海陆联运便利 交通通达度差、交通不便3其他因素三、我国三个经济带发展评价区域内部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在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优势条件下,克服问题和不足,扬长避短,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方能实现。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条件、方向具体分析如下:地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东部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

    14、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灾害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展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部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有 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协调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

    15、,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B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9C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D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解析:选 C 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位于东部经济地带。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西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中部经济地带的自然条件最好D东、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解析:选 A 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东部经济地带的自然条件最好;东、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扩

    16、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 34 题。3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4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10解析:3.D 4.B 第 3 题,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第 4 题,由图乙读出比重即可得出结论。

    17、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经典母图判读技巧本图以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读图时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比较。(1)纵向比较主要看三个经济地带在不同年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即比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2)横向比较主要看同一年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别,即比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3)综合横向和纵向比较,可看出三个经济地带差距的变化情况。常见变式图1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各项指标图( 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矿产和能源资源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开发程度西部东部中部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开发程度也高,但矿产资源欠缺;西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但

    18、经济发展水平低;中部经济地带多项指标都处在中间。2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11三大经济地带相比较,东部经济地带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最低,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中部经济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最低;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演练冲关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GDP 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完成12 题。1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数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C西部经济地带 D无法判断2图中信息反映出(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网民比重均

    19、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解析:1.A 2.A 第 1 题,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出,网民数分布密度最大的是东部经济地带。第 2 题,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互联网发展基础好,故网民所占比重较大。3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12(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A_经济地带,B_经济地带,C_经济地带。(2)A、B、C 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_,其原因是_。(3)A 地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_、_。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图中,A、B、C 三大经济地带相比较,东部经济地带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最

    20、低,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中部经济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最低;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答案:(1)中部 西部 东部(2)C C 地带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A、B 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3)26%28%之间均可 31%33%之间均可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据此完成13 题。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

    21、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 D冬季风不能到达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A BC D解析:1.D 2.A 3.B 第 1 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许13多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其中之一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第 2 题,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生长期

    22、长,农业生产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第 3 题,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在区域发展中应注意兴修水利,合理排灌,有利于防止旱涝和盐碱。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有利于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 46 题。4造成三大经济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5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提高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6关于

    23、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与合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劳动密集型工业向东部人口稠密区转移B应加强三大经济地带的联合,协调它们互补发展C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差距将很快消失D东部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西部不利解析:4.C 5.B 6.B 第 4 题,选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均不属自然区位因素。第 5 题,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是为了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第 6 题,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努力使三大经济地带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回答 78 题。7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

    24、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B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C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D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8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4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C地形差异 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7.C 8.A 第 7 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华中地区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第 8 题,造成秦岭淮河一线两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不同,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如图是我国 20 世

    25、纪 90 年代三大经济地带三次产业比重图。读图,回答 910 题。9图中 A 代表的经济地带为( )A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C西部经济地带 D都不是10结合东部地带的资金、科技实力和中西部地带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今后可逐步由东向西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C知识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解析:9.A 10.D 第 9 题,在三角形坐标图上先读出 A 点所代表的数值,然后再用储备的知识来加以判断。第 10 题,由于西部经济地带在资金、技术、知识上都无明显优势,因此,今后逐步由东向西转移的工业类型只能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

    26、叙述,正确的是( )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华北暖温带区因大于 10 积温超过了 3 200 ,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量发展旱作农业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15A BC D解析:选 B 东北地区农业的一年一熟制是因热量条件不够;华北地区的农业熟制北部为两年三熟,南部为一年两熟;青藏高寒区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高山地带可发展高山畜牧业。读下图,回答 24 题。2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

    27、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水田 水稻种植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旱地耕作业A BC D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解析:2.B 3.B 4.B 第 2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为我国东北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 3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土壤经长期耕作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 4 题

    2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周围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下图表示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 56 题。165能分别正确地反映东、中、西三个地带 GDP 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 BC D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扩大D三个地带的发展速度:解析:5.A 6.C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是东部水平最高所以应是;其次是中部地带应是;西部最落后应为。三个经济地带 GDP

    29、 高低不同,且差距在扩大,但都是发展的,以后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和新三大经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7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 )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增加了辽宁省 减少了福建省A BC D8以下省区既属于西部地带,又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新疆 内蒙古 云南 青海A BC D解析:7.A 8.A 第 7 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新三大经济地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 8 题,从两图相比较即可得

    30、出答案。17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 ,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 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 6 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 63 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甲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乙图)。(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

    31、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喀什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 基塘农业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两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第(2)题,喀什地区气候干旱,依靠冰雪融水形成绿洲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发展了基塘农业。第(3)题,分析材料可回答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2)绿洲农业 水资源不足 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是我国著名侨乡;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18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