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原毁(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 资源ID:1222167       资源大小:1.96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原毁(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1原 毁(时间:40 分钟 分值:58 分)一、基础达标(2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陷,过错B其责人也详 详:详尽,全面C其待己也廉 廉:廉洁D一艺易能也 能:学会,掌握解析:选 C C 项,廉: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其责己也重以周(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3)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4)今之君子则不然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解析:选 D 第一个“以”是连词,

    2、表并列, “并且” ;第二个“以”是连词,表修饰。两个“之”都是助词,第一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 “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求其所以为舜者 B是足为艺人矣C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D别嫌疑,明是非解析:选 D A 项,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B 项,“艺人”古义:有技能的人;今义: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C项, “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 项, “嫌疑”古今意义相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己未有善 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

    3、而望名誉之光 D立功名于天下解析:选 D A 项,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B 项, “外” “内”均为名词用作状语;C 项,“光”形容词用作动词。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2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C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D韩愈将变革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作于上者”身上,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

    4、绪。解析:选 D D 项, “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错。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 分)译文:_(2)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3 分)译文:_(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4 分)译文:_参考答案:(1)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2)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3)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二、能力拓展(2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原 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5、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

    6、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3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邪;今之

    7、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有删改)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B场功甫毕 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同“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解析:选 A 解答时,可将加点词语的解释代入原句,如果能够译得通畅准确,说明此解释正确,反之则错误;另外,用今义解释词语,则该解释错误的可能性极大。A 项中,“鄙”解释为“卑鄙” ,是典型的用今义解释,且代入原句中翻译不通畅,故错误。应当译为

    8、“浅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B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C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D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解析:选 B 从表意角度看, “虚名”宜为一个整体,应断开,据此排除 C项;据语境,“辛苦”宜做“耐”的宾语,据此排除 A项;“骄” “惰”是从不同角度形容“人”的,不宜断开,据此排除 D项。故选

    9、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4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解析:选 C C 项,相关原文是“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表达的意思是由于老兵已亡,新兵生长于太平年代,养

    10、成了骄傲和懒惰的习性,连拿被子与背粮食都雇别人而不愿亲自劳作。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 分)译文:_(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4 分)译文:_(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 分)译文:_参考答案:(1)但是如今当官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按照簿书做出决定罢了。(得分点:然、簿书听断,句意)(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得分点:督、计,出入,句意)(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得分点:为盗、骄惰、窃食,句意)

    11、参考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实行仁政的基础。古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未曾敢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按照簿书做出决定罢了,听到有人谈起农业上的事情,就对其笑了笑说:浅陋。只知道急切地征集、挪用赋税,却不明白致力于农业是基础,这是没有探究清楚处理政务的根本是什么。明白要致力于农业生产却不懂得节省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完全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古代人治理天下,统治者和生产者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农民勤勤恳恳地生产,统治者节约各项费用。农民不保留自己的体力,国家不浪费。统治者爱护他的百姓,百姓向统治者交纳赋税,他们彼此都不困窘。一个人的力量,督促他,他就能尽其所能;一天的用度,要有

    12、节制,一定要量入为出。一年的耕种所得,供给国家与百姓的食物,都来自这里,常常有所节余。所以三年里就要节余出一年的费用。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一年的耕种,仅仅能够缴纳国家的赋税,百姓5的粮食仅够生活几个月。更严重的是,刚刚收割完庄稼(缴纳了国家的赋税),百姓就只能以糠麸秕稗为食,有的人只能靠采集橡树的果实、储藏菜根来度过冬天和春天。如果不幸遇到一次水灾或旱灾,那么饿死的人就互相压着,这是多么让人悲叹的事啊!国家停止战争已经三十三年了。士兵中曾经亲身作战的人到今天已经全部老死了,后来的士兵都没有听见过战鼓、懂得战阵。生长在这太平无事的年代,丰衣足食

    13、,这形势必然让人骄傲和懒惰。现在的卫兵晚上入宫值班,不自己拿被子却让人帮着拿;供给皇宫禁兵的粮食,不自己背却雇人背。他们如此骄横,难道能够冒着艰难困苦去作战吗?如果士兵能够吃苦耐劳地战斗,即使损害农民的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些士兵却只有“兵”的虚名,但实际上是骄横懒惰毫无用处的人。古代凡是身材高大壮实的百姓,都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只在农闲时教给他们作战的方法。今天却与古代大不相同,一旦遇到灾年,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去量百姓的身高并验看他们的健壮程度,招其中的高大健壮的人做禁兵;招那些身高不够并且身体不够健壮的人做厢兵。官吏招募的人多就有赏,百姓处于穷困中的就争着投身行伍当兵。所以一到

    14、荒年,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就只有老人和身体衰弱的人了。但那些官吏还说:不将健壮的人招为士兵,就怕他们变成强盗。哎!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古代让高大健壮者去耕种,让年老体弱的游乐;现在让高大健壮者游乐,却让年老体弱地留下来耕种。为什么会如此相反呢!这样,百姓尽心尽力从事农业生产,有时仍不免吃猪狗所吃的东西,而一旦去做和尚、当士兵,就终身安逸,生活富足,那么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只能一天天减少了。因此说有诱惑百姓的弊政,说的就是这样。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 分)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

    15、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C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解析:选 D “足下”是敬辞, “上称下”错误,应该是“下称上” 。12请在网上发一个帖子,向网友们介绍原毁这篇课文。语言要简明,交代要清楚,80字左右。(5 分)答:_参考答案: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此文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对我们加强自身的修养具有指6导作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16、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5 分)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还是欣赏,总离不开一个“我”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真正欣赏它,_,如果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就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但是让你走进去,并不就是让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对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_。所以,在艺术欣赏活动中,_。解析:先通读整个语段,把握这段话的中心意思艺术活动与“我”的关系,然后以此去分析横线处缺少的内容。处,根据前面的“要能真正欣赏它”可知,此处应填具体的做法,再结合后面的“如果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就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与之相反,即应填“就必须走进艺术世界里面”之类的内容;处,根据前面“并不就是让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可知,此处应填“表示自己的态度”之类的内容;处,这是全段的总结句,是对文段观点的重申,所以应填“要有我的参与”之类的内容。参考答案:就必须走进这个世界 表示出你独立的态度 要有“我”的参与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原毁(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