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章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

    • 资源ID:1222134       资源大小:2.01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章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

    1、- 1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时间 60 分钟 满分 50 分)一、新闻阅读(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大树对泥土的情谊卢晓琳1917 年,牟善初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农耕家庭。1943 年,牟善初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当时毕业生有“军用”和“民用”两个去向,自己抓阄决定选择哪一个。牟善初抓到了“民用” ,这让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志向的牟善初非常失望,恰好一位抓到“军用”的同学因种种原因不能从军,于是二人私下进行了调换。第二年,牟善初如愿奔赴云南腾冲抗日前线,当上了手术队上尉军医,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抗日军人的生命。桃

    2、李不言,下自成蹊1974 年,牟善初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该院老年心内科名誉主任叶平深感牟老为祖国医学事业培育人才的赤诚之心, “牟老指导过无数学生的论文,无论多忙都对论文仔细修改和把关,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第一作者,他说要多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这样描述牟善初对学生的指导:“实验数据若有不准确,必须重算;实验动物缺失一只,必得补齐;论文中的每一个英文单词他都细心校正。 ”95 岁前,每天 8 点准时上班“病人有事,随时叫我”我国隋唐名医孙思邈曾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牟善初的学生、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永远忘不了 1992 年春节前

    3、的一次抢救。患者因肺心病心力衰竭,憋喘明显,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仍无明显起色。血生化和动脉血气报告提示,复杂的酸碱平衡紊乱可能是重要诱因。心中没有把握的李小鹰拨通了牟善初家的电话,时已深夜两点钟,窗外大风卷着漫天雪花肆虐。 “我马上就来。 ”牟善初在电话里说。当病区的电梯门打开时,李小鹰仿佛看到了“圣诞老人”:75 岁的牟善初大步跨出电梯,羽绒服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急切出门都没来得及换上棉鞋的牟善初,脚上的一双布鞋已然湿透。 “老师见我第一句话是, 病人怎么样了?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后就指导我们抢救,直到病情稳定下来,就这样在病房守了一夜。 ”令老年肾内科护士长张瑞芹非常震撼的是,牟善初一直到 9

    4、5 岁,每天 8 点准时上班,每周三、五去病区查房、会诊,每次在病房里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每两周还去一次药房了解新药。“我和患者就像大树对泥土的情谊。 ”在牟善初 90 岁生日宴上,老人说的这句话让秘书周桂芳感慨不已。在临床,时间全给病人- 2 -“治病救人不是索取,更不是交易,知识和技能是人民培养的,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应尽的责任。 ”百岁老军医牟善初在回忆文章暮年忆旧里的话语铿锵有力, “我的座右铭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在牟善初的二女儿牟小芬眼里,双休日里爸爸极少在家,更别提工作日下班后的时间了,她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爸爸被急救电话叫到病房抢救病患。当

    5、记者想看看近期的“全家福”照片时,牟小芬有些无奈地笑着拿出唯一一张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拍下的“全家福” 。面对记者的不解,牟小芬说:“爸爸除了忙临床的事,还要带研究生,好不容易有点空闲,也都用在了图书馆和他的书房。记得有次我生病了,希望爸爸带我到医院看病,他说病房区刚巧收治了一位病危患者,要去抢救,让我自己到门诊找某医生。 ”生活上极尽简朴的牟善初至今还穿着带补丁的衬衣和袜子,但他对待群众从不吝啬。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牟善初就拿出 5 万元钱为家乡建希望小学。中国工程院颁发给牟善初15 万元的奖金,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牟善初医疗保健科研奖励基金” ,为年轻人的成

    6、长进步铺路架桥(摘编自人民日报)相关链接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 40 余年,牟善初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4 次获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但他对此看得很淡,不仅“支持”家人当旧物处理掉自己多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就连评院士的机会也不在意,至今仍是“医院院士墙上唯一不是院士的专家” 。不过,在总医院人们的心目中,牟善初不是院士,胜似院士。(李师荀百岁军医牟善初:“改写”老人寿命的医学泰斗)20 世纪 70 年代末,牟善初高瞻远瞩,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成果一批又一批,享誉军内外、国内外。他主编了现代老年急症学现代老年肾脏病学 新编内科

    7、学 ,参编著作 10 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的老年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几十种。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姜天骄百年淬炼“医中大将”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牟善初早就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的志向,后如愿以偿赶赴抗日前线,抢救军人生命,他不仅是一名医者,也是一位军人。B牟善初对学生论文的修改和把关从不马虎,具体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动物数量的完整,甚至细心到每个英文单词的正误。C牟善初 75 岁那年,在接到医院的求助电话后,不顾深夜漫天飘雪,鞋都来不及换,连忙赶到

    8、医院,仔细检查病人情况,指导抢救。D牟善初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在医院,极少在家,更别提陪家人了, “全家福”也只有- 3 -一张早年拍下的,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毫不在意。解析:选 D “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毫不在意”无中生有。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牟善初有着赤诚报国的坚定信念和医者本色,也有大爱精神,他生活极尽简朴,却拿出资金建希望小学,设立基金鼓励年轻人。B牟善初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末,组建了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成果累累,享誉国内外。C牟善初编写医学著作,发表论文,涉及几十种老年疾病,这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有很强的

    9、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D牟善初花心思指导学生论文,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连多年的荣誉证书也当旧物处理掉,甚至也不在意评院士的机会,可见他淡泊名利。E这则通讯介绍了牟善初的崇高人格和大情怀,激励着当代人,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同时又通过牟善初周边人和亲人对他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解析:选 AE B 项, “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文中无明确信息,且应是组建军中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C 项, “因此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不准确,获奖可能是因为著作等,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D 项,应是“从不在文章中署名第一作者” ,把荣誉证书处理掉是家人的做法。3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树对泥

    10、土的情谊”的内涵的理解。(4 分)答:_参考答案:这是牟善初形容自己与患者关系的句子,他说他离不开病人,他也是这样做的。牟善初是医林参天大树,患者就是泥土。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患者供给牟善初水分和养料,人民培养了他知识和技能,成就了他;牟善初也用自己的医术医德来回馈患者,捧着一颗心,解除病人的痛苦。(二)(福建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走近它, “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 4 -

    11、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 ,竟能在 13 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 0.72马赫,可连续飞行 6 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 1.5 米、高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 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谈及飞行经

    12、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 “自 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 7 次入藏,20 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 “每晚 7 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

    13、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 X 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 7 000 余米下降到 6 000 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让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

    14、份大爱。除日常的训练外, “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 “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 ,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6 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5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

    15、神眼”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写“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对下文具体写“奖状”飞机的阅读兴趣。B第二段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详细地写飞机的小,是为了突出飞机的狭小精巧。C从机长张凯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处理突发事故,可见其“临危不乱” ,且险情完美化解、故障安全解除,可见其“技术精湛” 。D故障解除过程中,机长一声令下,机组成员有效配合执行,可见出“配合密切” 。解析:选 B B 项是写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突出了机组人员不怕困难的品质

    16、。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奖状”飞机虽“小” ,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B “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C “奖状”号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解析:选 CE C 项, “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

    17、信息不符,文章中的表述是“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并未提到“导航工作” 。E 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最主要采用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少有,心理描写几乎未涉及。6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4 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析本句的关键词“大爱” ,结合文本可知“大爱”主要是指机组人员的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后再分析这份“大爱”中所蕴含的机组人员及其家- 6 -属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这里包括家属的无私奉献和机组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参考答案:

    18、(要点)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机组成员及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 “小爱”的奉献精神。(答出一点给 1 分,全答对给 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 材料一备受关注的 2016 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 273 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现年 71 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10 月 3 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

    19、实验室。 ”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1963 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1974 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 1972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1977 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 1986 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 43 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1996 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 20 年。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2012 年获得“京都奖

    20、”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做研究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人只能活一次。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取材于 2016 年 10 月 4 日中国科学报)材料二2016 年 10 月 3 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1 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 17 位。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

    21、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 4 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 。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 和 Science 是三种比较权威的期刊)。他批评过度追逐 CNS 的评估体系,认为 CNS 也有不少文章是错误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 ”今年 7 月,大- 7 -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大隅良典 4 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

    22、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大隅良典说,现在的日本硕士研究生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的决定。他希望能让年轻人考虑 5 年、10 年后的事情。(取材于 2016 年 10 月 8 日科技日报)材料三1945 年 2 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用在大隅良典身上最确切不过。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比他

    23、年长 12 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这些书主要包括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 、迈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 、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等,是这些科普读物在年少的大隅良典身上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是这些书籍启蒙了他日后走向科学研究的殿堂。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

    24、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与其进行大家都在从事的研究,不如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B21 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 17 位,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仍旧为日本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现象深表忧虑。C从大隅良典幼时的成长经历可知,他之所以能斩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

    25、科学书籍的启蒙以及丰富的自然体验。D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小即有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的目光长远的科学家形象。解析:选 B A 项,不是在获得诺奖后,而是在 2012 年获得“京都奖”之后。C 项,归因不全。从其幼时的经历可知,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科学书籍的启蒙、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8 -和动手实践的体验等都对其获奖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全部原因。D 项, “提倡踏实严谨治学”在文中未提及。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 分)( )A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 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大隅良典曾师从 197

    26、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因此回国后很快受到重用。C大隅良典从来不追求 CNS,因为他认为 CNS 中的文章是错误的,搞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工作的扎实。D大隅良典不满科学研究中的急功近利,认为“有用”这个词对社会、基础科学不利,日本的硕士研究生应把眼光放远。E大隅良典小时候身体不好,但他活泼可爱,经常和小朋友们捞鱼抓虾,他兴趣广泛,这也是他能成名成家的基础。解析:选 BC B 项, “很快受到重用”不符合原文意思;C 项, “他认为 CNS 中的文章是错误的”不妥,原文是“CNS 也有不少文章是错误的” 。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大隅良典的经历对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有何启示。

    27、(4 分)答:_参考答案:从教育层面来看,要注重对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引导科研工作者重视基础研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科研眼光;从研究者的工作品质层面来看,要培养他们专注坚守、不畏困难的工作作风。(答出一点给 1 分,全答对给 4 分)二、语言运用(14 分)10阅读下面的新闻,并用一个长单句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字)(4 分)历时 230 天,累计航程 124 962 海里。在圆满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和出访任务后,3 月 18 日上午,由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和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载誉凯旋,顺利

    28、返回三亚某军港码头。编队自去年 8 月 1 日从三亚起航后,始终坚持“航渡一路、训练一路,护航一路、展示一路,访问一路、交流一路”的工作思路,以“迎接十九大、学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为主题主线,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严密组织护航行动,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流,创新组织综合保障,严格安全管理防控,创下了舰艇编队首次在西非几内亚湾机动巡航等多项纪录;- 9 -圆满完成了 36 批 54 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解救被海盗追击船舶 5 艘,发现并驱离 13 批 42艘疑似海盗小艇,确保了所有被护船舶、人员和编队自身百分之百安全。完成护航任务后,编队先后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北非 3 国进行了访问,展

    29、示了中国海军军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大方自信的精神风貌,促进了与到访国之间的互信合作。答:_参考答案:中国海军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载誉凯旋,返回三亚某军港11阅读下文,说说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6 分)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词:“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 18 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它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 年 10

    30、 月,一艘 18 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节选自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答:_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地勾连了起来; 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印证,很好地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12广播稿写作要求内容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写得得体、通俗、口语化。下面是一篇广播稿的头两段,请你在开头添加一句话,使文章前后连贯,语言得体。(4 分)_。我校男子篮球队今天上午在市中学生运动会男篮决赛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比赛,以 8885 战胜了松柏中学代表队,夺取了本届中学生男子篮球锦标赛的冠军。今天上午,骄阳似火。我校男篮队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高二年级五班陈帆同学沉着冷静,一人独得 22 分,为我队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答:_参考答案:(示例)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10 -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章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