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微专题 主观大题常考点专攻(四)对外开放热点缘由 从国内发展的维度看,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腾飞的一件重要法宝在于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世界发展的维度看,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我国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统领作用,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高考命题的常考点,考生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2、必备知识掌握牢 一、准确调用知识“保准度” 二、记牢答题术语“保规范” 1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3)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4)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2(5)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3、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6)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意义或积极作用国家角度(1)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2)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有利于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5)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改革。(6)
4、有利于扩大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企业角度(1)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3)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4)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引进来”与“走出去” 。(5)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运用时政用语“保亮度” 1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2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3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
5、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4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规范答题领悟好典例 (2017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 2.2 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 年 4 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
6、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3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一、审题要“准”1审设问:设问要求回答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2审知识范围:本题设问要求的“经济知识”限定比较宽泛,作答时只要围绕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回答即可。二、找点要“全”从教材中检索中国企业“走出去”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材料中检索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
7、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三、揣摩要“细”1从设问来看,要求回答的是“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切不可偏离这一规定性。2从材料来看,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表明打造“中国品牌” ,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表明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也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答案要“范”参考答案: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品牌” ,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助力供给
8、侧结构性改革。反思总结自通窍一、易错要“避”1审题不准。一是将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一设问指向忽略,依据材料“走出去”理解为对外开放的意义;二是对“相关产业”这一关键设问指向把握不准。这两种情况均造成答题方向的失误。2死套教材语言。由于审题偏差,加上考生本身学科术语的匮乏,导致考生将教材中有关经济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知识全部罗列上。3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不了解,在作答时缺乏将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的思想和意识。二、能力要“提”41审设问要“准” ,一定要准确把握考查方向,以免答案剑走偏锋。2答案落脚点要“对” ,一定要落脚
9、到设问的问题指向的角度。3对背景材料相关信息提取要“全” ,以免遗漏答题要点。4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透” ,联系所要回答的问题,对材料信息进行透彻解读,准确对接课本知识。三、通法要“记”1.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放格局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2 个竞争新优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意义或积极作用,国家角度企业角度四、训练“给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27.79 万亿元人民币,比 2016 年增长 14.2%。其中,出口15.33 万
10、亿元,增长 10.8%;进口 12.46 万亿元,增长 18.7%。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 19,低于世界平均 14.2 的水平。更低于美国 12.6 的水平。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和加工装配环节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外贸出口总额 30%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为 47%,并且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 90%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材料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存在什么突出问题?国家和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解析:本题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中的相关
11、贸易数据概括出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从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自主品牌较少、贸易摩擦增多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要针对第一小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措施。答案:(1)问题: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出口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品牌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出口成本和风险加大。(2)应对:国家: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维护国际规则,坚决捍卫自身的正当利益。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合理利用世贸机制和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