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跟踪检测(三十) 理解层面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什么)1(2015海南高考)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 2CO 2 DF 解析:选 C 选项中的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2 “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机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 52.36、南纬 1.50的预定撞击点。 “嫦娥一号”担负的四大科学目标之一是探测下列 14 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其中属于主族元素的有( )A4 种 B
2、5 种C6 种 D7 种解析:选 D K、Na 属于A 族,Mg、Ca 属于A 族,Al 属于A 族,Si 属于A 族,O 属于A 族,共 7 种,Th(钍)、U(铀)、Fe、Ti(钛)、Mn、Cr(铬)、Gd(钆)均为过渡元素。3已知 aAn 、 bB(n1) 、 cCn 、 dD(n1) 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下列关于A、B、C、D 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A n B(n1) Cn D(n1)B原子序数: bacdC原子半径:DCBAD四种元素一定均属于短周期元素解析:选 B 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以推知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A 项,具有相同
3、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D (n1) Cn An B(n1) ;B 项,原子序数: bacd;C 项,原子半径:ABDC;D 项,四种元素也可以为长周期元素。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形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第A 族B原子序数为 14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A 族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或 8D元素周期表有 18 个纵行,分列 16 个族,即 7 个主族、8 个副族和 1 个 0 族解析:选 C 能形成碱的金属元素可能位于第A 族,也可能位于其他族,如钙、钡等,A 错误;原子序数为 14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
4、期第A 族,B 错误;稀有气体元2素中 H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其余原子最外层都有 8 个电子,C 正确;元素周期表有18 个纵行,分列 16 个族,即 7 个主族、7 个副族、1 个 0 族和 1 个第族,D 错误。5(2018天津高考)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溶解度:Na 2CO3NaHCO3,A 项错误;非金属性:ClP,故热稳定性:HClPH3,B 项错误;C 2H5OH 分子间存在氢键,比同主族元素 S 形成的 C2H5SH 沸点高,C 项正确;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LiBe,故碱性:LiOHBe(OH) 2,D 项错误。6下列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得出
5、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该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强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 R2 ,则 R 一定位于A 族C aA2 、 bB 、 cC3 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 cabD铅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可作半导体材料解析:选 B A 项,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没有关系;C 项,原子序数 abc;D 项,铅是金属,属于导体。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A 族B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合金材料C某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63,则它是第六周期副族元素D除
6、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 18 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解析:选 C A 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A 族,如 He;B项,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寻找半导体材料;D 项,第六周期有 32 种元素。8根据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R T原子半径/nm 0.154 0.118 0.099 0.102 0.073主要化合价 1 3 7、1 6、2 2A氢化物的沸点:H 2Tr(T2 )r(M3 )3解析:选 B 根据表中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信息可以推知 L 为 Na,M 为 Al,Q 为
7、Cl,R 为 S,T 为 O。A 项,氢化物的沸点:H 2OH2S;B 项,NaCl 中两种微粒 Na 和 Cl 最外层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C 项,单质的还原性:NaAl;D 项,简单离子半径: r(O2 )r(Na )r(Al3 )。9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F 2在暗处遇 H2爆炸,I 2在暗处遇 H2几乎不反应BBr 2和 NaI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和 NaCl 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C金属 Na 和熔融 KCl 反应置换出金属 KD常温下,NaCl 溶液的 pH7,AlCl 3溶液的 pHI,故 F2与 H2化合较容易,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 项,Br 的非金属性
8、强于 I 但弱于 Cl,Br 2和 NaI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和 NaCl 溶液不反应,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 项,K 金属性强于 Na,金属 Na 和熔融 KCl 反应置换出金属 K是因为钾的沸点较低,不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 项,Na 的金属性强于 Al,NaCl 为强酸强碱盐,AlCl 3为强酸弱碱盐,故常温下,NaCl 溶液的 pH7,AlCl 3溶液的 pHY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Z解析:选 D 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知,三种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为7 价,故为第A 族元素,由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知,非金属性:XBr ,B 项正确;气态氢化物
9、的稳定性:HIBr2,D 项错误。11X、Y、Z、W 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X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Z 原子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XB离子半径:W 3 Y2C非金属性:XY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C,A 正确;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离子半径:O2 Al3 ,B 错误;非金属性:OC,C 错误;根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NaOHAl(OH) 3,D 错误。12如
10、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 的氧化物都能与 Z、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BY 的单质能从含 R 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 R 单质CX、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D简单离子的半径:RMX解析:选 C 由题图可知,两条曲线分别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根据原子序数关系可知 X 为 O 元素,Y 为 F 元素,Z 为 Na 元素,M 为 Al 元素,N为 Si 元素,R 为 Cl 元素。M、N 的氧化物 Al2O3、SiO 2都能与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NaOH 反应,但 SiO2不与 R 的最高价氧
11、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HClO4反应,A 错误;F 2非常活泼,与含氯离子的水溶液反应时直接与水反应,无法置换出 Cl2,B 错误;X、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Al2O3,Al 2O3的熔点很高,C 正确;O 2 、Al 3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l 比它们多一个电子层,半径最大,故离子半径:Cl O2 Al3 ,D 错误。13.(2019长郡中学模拟)X、Y、Z、W、Q 为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 Q 在同周期中的原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B简单离子的半径:YZWQCX、Q 与氢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溶液能使石蕊试纸变蓝D常温下,X
12、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 Z 的单质不反应解析:选 A X、Y、Z、W、Q 为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 Q 在同周期中的原子半径最小,Q 为氯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 X 为 N、Y 为 O、Z 为 Al、W 为 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 2OH2S,故 A 正确;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W、Q的简单离子比 Y、Z 的多一个电子层,则简单离子半径:WQYZ,故 B 错误;X、Q 与氢元素可形成 NH4Cl,在水溶液中 NH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蓝,故 C 错误
13、; 45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即为浓硝酸,常温下浓硝酸使 Z 的单质(Al)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属于化学反应,故 D 错误。14(2017天津高考)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 ”(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解析:选 C 非金属性:ONCSi,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2ONH3SiH4,A 项正确;H 与 C、N、O、F 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与 Na、Mg
14、等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B项正确;题图所示实验可证明酸性:HClH 2CO3H2SiO3,但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HCl 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不能根据其酸性强弱判断 Cl 的非金属性强弱,C 项错误;118 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D 项正确。15X、Y、Z、M、R、Q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X Y Z M R Q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099 0.143主要化合价4,4 2 1,7 3其他阳离子核外无电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焰色反应呈黄色(1)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
15、R 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 35 和 37 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互为_。(2)Z 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Y 与 R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填字母)。A常温下 Y 的单质呈固态,R 的单质呈气态B稳定性:XRYX 46CY 与 R 形成的化合物中 Y 呈正价(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 的原子半径(用 r 表示)的最小范围是_。(5)甲、乙是上述部分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且甲乙 丙水。若丙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丙的化学式为_。解析:X、Y、Z、M、R、Q 分别为 H、Si、Na、O、Cl、Al;(5)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所以甲
16、、乙中一定含有 NaOH,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有 Al(OH)3和 H2SiO3。答案:(1)第三周期第A 族 同位素(2)2Na2H 2O=2NaOHH 2(3)Cl BC(4)0.099 nmClF。(2)氧气与 H2S 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说明氧气的氧化性强于 S,能证明O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S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 A 正确;氧化性强弱与得失电子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故 B 错误;H 2O 的分解温度高于 H2S,说明 H2O 的热稳定性强于H2S,能证明 O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S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 C 正确。(3)、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 11 组成的常见液
17、态化合物是 H2O2,在酸性溶液中 H2O2能将 Fe2 氧化为 Fe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2Fe 2 2H =2Fe3 2H2O。(4)根据 Al(OH)3与 NaOH 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Be(OH)2与 NaOH 反应生成 Na2Be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e(OH)22NaOH= =Na2BeO22H 2O。(5)由已知得 W、X、Y、Z 分别是 NH 、OH 、NH 3、H 2O,该离子方程式是 NH OH 4 4NH3H 2O。= = = = = 答案:(1)NaClF(2)AC(3)H2O22Fe 2 2H =2Fe3 2H 2O(4)Be(OH)22NaOH= =Na2BeO22H 2O(5)NH OH NH3H 2O 4 = = =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