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三十) 宗教改革和专制下的启蒙(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1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A “因信称义” B “天赋人权”C “人非工具” D “政教合一”解析:选 A 据题干“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宗教改革运动,A 项属于宗教改革;B 项属于启蒙运动;C 项属于理性主义;D 项属于中世纪的国家观和宗教观。2 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
2、”。这种“曲解”( )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选 C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故 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破除了教皇的宗教权威,加重了天主教会的危机,使民众的传统信仰发生危机,故 A、B、D 三项错误。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
3、王权与教权职责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解析:选 D “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 “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 D项正确。4(2019苏州调研)“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 ”材料所述的“这些人”应是(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2C启
4、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解析:选 C 材料强调的是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这是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故选 C项。5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 ”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解析:选 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欧洲的思想家们主张用理性反对天主教会和专制君主,这些思想家具有启蒙思想。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和文艺复兴有关,故 A项错误;为纯洁信仰改造天
5、主教会和宗教改革有关,故 B项错误;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故 D项错误。6(2019南京调研)“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解析:选 C 由题干可知权力是否允许被使用,在于人民的意愿,这体现了人民对于权力使用的契约主张,故 C项正确。7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指出:“如果 17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那么,18 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伏尔泰
6、地位如此崇高的主要原因是他( )A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C倡导“社会契约论” D对启蒙运动做经典总结解析:选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是孟德斯鸠,故 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故 B项正确;倡导“社会契约论”的是卢梭,故 C项错误;对启蒙运动做经典总结的是康德,故 D项错误。8(2019泰州中学期初)“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这场运动( )A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3解析:选 C 从“公
7、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故 C项正确。9(2019启东中学月考)当启蒙运动实际发生时,法国人并没有将此称为启蒙运动出定义。1783 年, 柏林月刊以“什么是启蒙运动”为题进行公开征文讨论,下列符合征文要求的是( )A注重提倡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B经过别人的引导来运用自己的理智C不需改造社会和改善人的命运D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解析:选 D A 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理性就是能够独立地运用自己的思考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而不需借助外力,所以 B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
8、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主张,积极的改造旧的社会,故 C项错误;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强调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的人格,提倡思想自由和人身自由,所以 D项中“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符合题意。10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捍卫人道精神 B倡导人性解放C批判专制统治 D呼吁宗教宽容解析:选 A 材料中“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说明捍卫人权,故 A项正确。11(2019启东中学月考)在他们的心中,自然法则是最高的准
9、则,任何人间的王权、神权、金钱都应该从属于最高准则。由此开始的解放释放了巨大能量,冲击着 18至 19世纪的欧洲。他们( )A建构了全新的科学体系 B崇尚理性并且病入膏肓C批判并抨击了所有观点 D希望重新建立法治社会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主张建立法治社会本身就是为人类长远发展考虑而提出的理性主张,故 D项正确。12(2019江苏名校调研)“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
10、压迫者的力量。 ”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A民主共和 B三权分立4C人民主权 D社会契约解析:选 B 由题干可知,反对权力过于集中,主张分权制衡,这体现的是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思想主张,故选 B项。13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可知,孟德斯鸠提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 A项正确;材料主题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11、与分权制衡无关,故 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的问题,故 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应受法律的约束,故 D项错误。14自从卢梭发表小说爱弥儿之后,法国年轻人模仿小说中的情节,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 。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卢梭的启蒙学说得到普遍认同B雇佣劳动制度已遍及法国城乡C理性主义是法国社会普遍共识D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观念变化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中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 “学一门手工匠人的工艺”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 D项正确。1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
12、的“笼子” ;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解析:选 C “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指思想解放, “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指新的民主制度,故 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 分)16(2019南通一模)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
13、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5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
14、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4 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4 分)(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7分)解析: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意大利”这个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文艺复兴在意大
15、利兴起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和“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分析;第二小问,通过对材料中“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这个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答案要点。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内容概括出康德和卢梭的观点即可;第二小问,需在准确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和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