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9146       资源大小:2.46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

    1、1课时检测(二十六)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1下表是 1953 年 2 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地质勘测 611.46%建筑工程 204.14%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总支出 68%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只能得出重工业和

    2、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故 A 项错误;依据所学,1953 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并举,故 B 项错误;依据所学,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 C项错误;根据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情况并结合时间 1953 年可知,这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 D 项正确。21953 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 ”陈云的这一认识(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解析:选

    3、A 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 A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 B 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2的“左”倾思想始于 1958 年,故 C 项错误;根据史实和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 D 项错误。3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 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 1.1%。这主要是因为(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

    4、足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三大改造成就初显解析:选 A 该时期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国家调整,故 A 项正确;1952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供应紧张,国家采取计划对物资进行分配,故 B 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援助是物价相对稳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物价进行调整,而不是三大改造的成就,故 D 项错误。41958 年 7 月,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解析:选

    5、 C 据材料“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 年, “大跃进”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故 C 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没有欣欣向荣,而是经济比例失衡,故 A 项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故 B 项排除;1958 年没有土地改革运动,故 D 项排除。5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 ,称其“像初升的太阳” , 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B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从根本性上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 B

    6、 根据材料“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这一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 B 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排除 A 项;C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民公社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故排除 D 项。6下表为 1953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19531957 年 8 017.80 933.21 11.60 19581962 年 6 983.20 833.32

    7、11.90 19631965 年 5 004.50 374.02 7.50 3(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解析:选 A 据表格可知从 19531962 年,农业收入减少,农业税收比例增加说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出现问题,而 19631965 年,农业税收比例减少说明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有所缓解,故 A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化建设初期的资金来源于农业,故 B 项错误;据表格可知完成三大改造后的 19581965 年农业的收入下降,故 C 项错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涉及粮食

    8、的消费,材料仅体现农业的积累而不是消费,故 D 项错误。7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 1956 年,随着 1957 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 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 年 8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 70 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解析:选 B 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 B 项正确;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A、D 两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二、非选择

    9、题(共 15 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乾隆十八年(1753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征收的“区区税银” ,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 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因此,

    10、新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虽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 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材料二 1950 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明4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 。1951 年 5 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 52.9%。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原因。(9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

    11、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从通商口岸、关税定制、税率高低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关税服务的主体及目的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作答。答案:(1)差异:乾隆年间: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道光年间: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废除杂项征额。原因:乾隆年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与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2)特点:关税自主;关税税率较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意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5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