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9143       资源大小:2.46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doc

    1、1课时检测(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116501749 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 33%,工业品价格下跌 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 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 D 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 A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 ,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B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 C项错误

    2、。218 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 4 800根大头针。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A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B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C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D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 D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3据统计,18 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 300家是雇佣人数在 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3、。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解析:选 B 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 A项错误;由材料“约 300家是雇佣人数在 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 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 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 D项错误。4自中世纪晚期开始。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2工业化” 。这表明(

    4、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进行 B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C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 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得出在英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包买商,通过加工订货统一销售,拓展市场,促进了乡村制造业的发展,可知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故 C项正确。5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 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 5%,到1850年已增长至 10%。这说明工业化(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C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改变了女性的婚

    5、姻观念解析:选 C 据材料“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和“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说明传统的家庭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故 C项正确。6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选 D 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政治地位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无关,故 A、B

    6、 两项错误;人们的工作强度的加强是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项错误;材料工业革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推动理性休闲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 D项正确。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

    7、通解析:选 B 由材料信息“大工业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使每个文明国家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可知,B 项正确。381860 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 ,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 )A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世界市场走向成熟C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欧洲实现自由贸易解析:选 B 由“1860 年,法国政府”可知当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 A项错误;由“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降低关税的风潮”可知国际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基本达成共识,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 C项错误;“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

    8、税的风潮”不能说明欧洲实行了自由贸易,故 D项错误。9(2019潍坊一模)乾隆、嘉庆年间,英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不满但并不感到异常,但到了道光年间,他们开始愤怒不已,强烈要求改变。这主要缘于( )A中国农耕经济优势地位明显B贸易入超使英国经济损失巨大C自由贸易思想在英国的盛行D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解析:选 C 材料主要围绕英国对中国贸易态度的转变,而不是突出中国农耕经济的优势,故 A项错误;从乾隆至鸦片战争前,英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而英国是到了道光年间才开始要求改变,故 B项错误;依据所学,道光年间(18211850 年),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和商品市场,而中国采取闭关锁

    9、国政策与英国提倡自由贸易相违背,故 C项正确;材料主要围绕英国对中国贸易态度的转变,而不是强调禁烟运动,故D项错误。10英国 1802年颁布学徒健康和道德法 ,这是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1864 年,颁布了适用于一切大工业的工厂法 ;1901 年制定的工厂和作坊法 ,对劳动时间、工资给付日期、地点以及建立以生产额多少为比例的工资制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主要是由于( )A福利国家形成 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C放弃自由主义 D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解析:选 D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现代的福利国家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故 A项错误;相关的劳工和劳资法律的出台与马克思主义思潮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故 B项错误

    10、;从工业革命至今,西方国家实行的主流始终都是自由主义,故 C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规范并保障工人阶级利益,故 D项正确。1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各主要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这一变化( )A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4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D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解析:选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竞相开放”的局面,使得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相对削弱,故 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 B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

    11、命之前,故 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的发展速度超过英法,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 D项正确。12 “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 ”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 。这种体制(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解析:选 C 这种体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无关,故 A项错误;这种体制盛行于大型垄断企业之中,故 B项错误;“泰勒制”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 C项正确;工厂

    12、取代手工工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当时科学并未与生产深度结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项错误。13189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 10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 24家增加到 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 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B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解析:选 D 美国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是在 20世纪 30年代,故 A项错误;当时美国自由主义盛行,国会只是为了坚持自由主义理念,而不是为了中小企业的利益需求,故 B项错误;1890 年,美国

    13、国会通过了法案,表明反垄断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 C项错误;法案并未有效起到限制垄断组织发展的作用,说明垄断组织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故 D项正确。14(2015全国卷)17 世纪 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选 D 18 世纪 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5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从而降低了其消费价格,故选 D项。15(201

    14、5全国卷)由下表可以推知,19 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比例 78% 74% 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 B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四国工业总产量占比下降,这是由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有所发展造成的,这说明除了英、美、法、德等国的经济继续发展外,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也有所发展,故 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6题 15分,第 17题 10分,共 25分)16阅

    15、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晚明时期,奢侈消费的风气最早出现在明正统至明正德年间(14361521年),嘉靖(15221566 年)以后奢侈风气渐渐明显化,城市尤其是江南地区乃奢侈风气的发源地。据嘉靖泾县志载,该地在明初人尚俭朴, “衣不过土布,非达官不得辄用纻丝”。但是, “至成化、弘治间,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男子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饰金银,务华靡,喜夸诈” 。明代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禁奢令”,据估计有 119次之多。摘编自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材料二 在 18世纪,即使是身处社会下层的英国人也热衷于消费,他们不停地购买钟表、亚麻布、窗帘

    16、、书籍、刀叉餐具、陶器、烟草、巧克力和茶叶等各种奢侈品。有人哀叹:“对服装的偏爱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愚蠢行为,更令人悲哀的是,它几乎完全打破了过去的等级差别。 ”在王室的鼓励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抑奢法” ,根据经济收入严格规范了各个阶层的着装和举止方式。但“抑奢法”收效甚微。 “伊丽莎白一世将消费品开支作为管理的手段” ,在贵族间引发“社会竞争” , “伊丽莎白时期的贵族别无选择,只有冒险大量支出” 。为了保证地位并强化自我形象,他们利用了最易见的符号形式日益增长的奢侈服装。摘编自胡鹏从莎剧服装看早期现代英国“抑奢法” 、社会秩序与“国族性” 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

    17、奢侈之风盛行的背景和影响。(8分)6(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政府禁奢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7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中英两国奢侈之风盛行的时间“晚明”与“18 世纪的英国” ,结合各自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与思想分析;第二小问,注意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综合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明代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禁奢令 ,据估计有 119次之多”及材料二中“在王室的鼓励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抑奢法 ,根据经济收入严格规范了各个阶层的着装和举止方式”等信息,从内容、针对对象和目的上分析;第二小问,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执行的力度等方面分析。答

    18、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达;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冲击身份等级观念;容易导致国家和个人贫困;滋生安逸享乐的不良社会风气。(2)特点:多次颁布法令;指向下层民众;维护等级秩序。原因:奢侈之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上层和官吏的奢靡之风未加限制;缺乏坚定的执行者。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1 年,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他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同年,在海军部的帮助下,英国商人诺克斯达西从波斯国王那里

    19、获得了为期 60年的,在波斯帝国全境勘探、获得、开采、开发、运输和销售天然气、石油、沥青和石蜡等产品的特属专有权利。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可以与哥伦布在 1492年横越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据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整理解读材料,从“能源与国家的发展”或“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角度,提炼出一个与“能源”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0 分)解析:据材料可得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观点。论述时一定要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对英国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世界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来进行阐述。答案:观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各国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普及蒸汽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壮大了海上力量,加剧了殖民扩张,使更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各国开发、利用石油,发展内燃机技术,进一步壮大了军事力量,也使各强国之间对殖民地、对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从而爆发了一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壮大国家实力,但也会引起对新能源的争夺,从而给国际社会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动荡因素。(其他观点,如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英国的发展;对新能源的争夺造成国际社会的动荡;对新能源的开发给国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等)8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