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陕西省榆林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理科综合模拟试题化学部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聚乙烯、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B. 生物柴油的成分为液态烃的混合物,属于油脂C. HgCl2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 大量生产和使用活性炭防 PM2.5 口罩应对雾霾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答案】C【解析】【详解】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和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故 A 错误;B、生物柴油成分为烃的含氧衍生物,故 B 错误;C、HgCl 2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故 C 正确;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
2、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口罩防雾霾不属于“绿色化学” ,故 D 错误。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热时,6.4g 铜粉与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B. 0.1mol 氧气与 2.3g 金属钠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4NAC. 将 0.1mol 乙烷和 0.1 mol Cl2混合光照,生成一氯乙烷的分子数为 0.1NAD. 0.2molL1 的 NaAlO2溶液中 AlO2 的数目小于 0.2NA【答案】A【解析】【详解】A、加热时,Cu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uSO4,6.4gCu 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6.4g2/64gmol
3、1 =0.2mol,故 A 正确;B、假设钠与氧气发生 2NaO 2=2Na2O,金属钠不足,氧气过量,假设发生 2NaO 2=Na2O2,金属钠不足,氧气过量,因此该反应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3g1/23gmol1 =0.1mol,故 B 错误;C、乙烷和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是混合物,一氯乙烷的物质的量小于 0.1mol,故 C 错误;D、题目中无法得到 NaAlO2溶液体积,因此无法判断 AlO2 物质的量,故 D 错误。23.维生素 C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mol 维生素 C 发生加成反应,至少需要 1molH2B. 维生素 C 不溶于水
4、C. 维生素 C 的二氯代物超过三种D. 维生素 C 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维生素 C 的结构简式,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1mol维生素 C 中含有 1mol 碳碳双键,因此 1mol 维生素 C 能与 1molH2发生加成,故 A 说法正确;B、维生素 C 中含有多个羟基,可溶于水,维生素 C 为水溶性维生素,故 B 说法错误;C、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进行判断, ,一个氯原子固定在号碳原子上,另一个氯原子进行移动,有三种形式,当一个氯原子固定在碳原子左端紧邻的碳原子上,另一个氯原子进行移动,有一种形式,因此二氯代物至少有 4种,故 D
5、 说法正确;D、维生素 C 中碳原子有“CH 2”结构,因此维生素 C 所有原子一定不共面,故 D 说法正确。4.一种将 CO2和 H2O 转换为燃料 H2、CO 及 CH4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稀 H2SO4)。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3A.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工作时,电极 a 周围溶液的 pH 增大C. 电极 b 上生成 CH4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8H+8e =CH4+2H2OD. 若电极 b 上只产生 1 mol CO,则通过质子膜的 H+数为 2NA【答案】B【解析】【分析】该装置含有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根据电解原理,电极 a 为阳极,电
6、极反应式为 2H2O4e =O24H ,电极 b 为阴极,如转化成 CH4,阴极反应式为CO28e 8H =CH42H 2O,然后进行分析;【详解】该装置含有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根据电解原理,电极 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 =O24H ,电极 b 为阴极,如转化成 CH4,阴极反应式为 CO28e 8H =CH42H 2O,A、根据该装置图,该装置为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A 说法正确;B、工作时,电极 a 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 =O24H ,c(H )增大,pH 降低,故 B 说法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电极 b 电极反应式为 CO28e 8H
7、=CH42H 2O,故 C 说法正确;D、若只产生 CO,电极 b 电极反应式为 CO22e 2H =COH 2O,产生 1molCO,消耗2molH ,即通过质子膜的 H 物质的量为 2mol,故 D 说法正确;【点睛】解答电化学题的步骤是首先写出两极电极反应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关键,列出还原剂、氧化产物,或氧化剂、还原产物,标出得失电子,根据电解质的酸碱性,判断H 、OH 、H 2O,谁参加反应,谁被生成,如本题中电极 b,假设 CO2生成4CH4,CO 2CH 4,C 的化合价由44 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CO 28e CH 4,交换膜为质子膜,说明环境为酸性,因此 H 作反应物,
8、H 2O 为生成物,电极反应式为CO28e 8H =CH42H 2O。5.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 Y 为金属元素。W、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2;W 与 X、Y 与 Z 分别同周期;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被氢氟酸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常温常压下 W 的单质为气态 B. Z 的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C. X 和 Y 的原子半径大小:X2c(C2O42-)D. 滴加 NaOH 溶液的过程中始终存在:c(OH -)+2c(C2O42-)+c(HC2O4-)=c(Na+)+c(H+)【答案】A【解析】【分析】草酸属于二元弱酸,滴加 NaOH 溶液,发生
9、H2C2O4NaOH=NaHC 2O4H 2O,NaHC 2O4NaOH=Na 2C2O4H 2O,然后进行分析;【详解】草酸属于二元弱酸,滴加 NaOH 溶液,发生H2C2O4NaOH=NaHC 2O4H 2O,NaHC 2O4NaOH=Na 2C2O4H 2O,A、根据图像,H 2C2O4二级电离常数表达式 K=c(C2O42 )c(H )/c(HC2O4 ),在 pH=4.3 时,c(C2O42 )=c(HC2O4 ),此时 H2C2O4的二级电离常数为 104.3 ,不是 H2C2O4的一级电离常数,故 A 说法错误;B、根据图像,pH=2.7 的溶液中,c(H 2C2O4)=c(C2
10、O42 ),故 B 说法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OH )c(HC 2O4 )2c(C 2O42 ),当 pH=7 时,c(H )=c(OH ),有 c(Na )=c(HC2O4 )2c(C 2O42 ),因此 c(Na )2c(C2O42 ),故 C 说法正确;D、溶液为电中性,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始终存在 c(Na )c(H )=c(OH )c(HC 2O4 )2c(C 2O42 ),故 D 说法正确;8.NaC1O3可用于制取二氧化氯、亚氯酸钠及高氯酸盐等。以原盐(主要成分为 NaC1)为原料制备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Cr 2O72-+H2O 2CrO4
11、2-+2H+。回答下列问题:(1)“粗制盐水”中加入 NaOH 和 Na2CO3的目的是_。(2)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3)在 pH:6.46.8,温度:4050的条件下电解,理论上最终产物只有 NaC1O3。电解7时阳极的产物为 C1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 C12+H2O=HC1O+H+C1-,HC1O H+C1O-和_。(4)电解槽中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加入的 Na2Cr2O7可以调节电解液酸度,若酸度过大,则电解液中主要存在_(填“Cr 2O72-”或“CrO 42-”)。(5)为检测电解后盐水中 NaC1O3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下列实验:I准确吸取 1000m
12、L 电解后的盐水,加入适量的 3H 2O2溶液充分搅拌并煮沸。准确吸取 0.10molL-1的(NH 4)2Fe(SO4)2标准溶液 2500 mL 于 300mL 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III将 I 的溶液加入的锥形瓶中,隔绝空气煮沸 10min,加热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加入 10mL0.4molL-1MnSO4溶液、5mL 85磷酸溶液,用 c molL-1的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Fe2+至溶液变为微红色,即滴定终点,此时消耗高锰酸钾 V mL。步骤 I 中加入 H2O2溶液的作用是_。步骤中 C1O3-被 Fe2+还原为 C1-的离子方程式为_。该盐水中 NaC1O3的
13、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 -1。【答案】 (1). 除去 Mg2 和 Ca2 (2). 漏斗 (3). 2HClOClO =ClO3 2Cl 2H (4). 防止 HClO 分解和 Cl2逸出 (5). Cr2O72 (6). 除去电解后盐水中 Cr2O72 和 CrO42 (7). ClO3 6Fe 2 6H =Cl 6Fe 3 3H 2O (8). 0.25-0.5Vc6【解析】【详解】 (1)根据流程,过滤得到盐泥,含 Mg(OH)2和 CaCO3,即加入 NaOH 和 Na2CO3的目的是除去 Mg2 和 Ca2 ;(2)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烧杯,缺少的是漏斗;(3)电
14、解时阳极产物为 Cl2,发生 Cl2H 2O=HClOH Cl 、HClO H ClO ,根据题意,最终得到产物只有 NaClO3,即只有 HClO 与 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ClO3 ,2HClOClO =ClO3 2Cl 2H ;(4)根据问题(3) ,有 Cl2和 HClO,HClO 受热易分解,要让氯气参与反应,应防止 Cl2逸出,因此电解槽中的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 HClO 分解和 Cl2逸出;根据 Cr2O72-+H2O2CrO42-+2H+,酸度过大,c(H )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电解液中8主要以 Cr2O72 形式存在;(5)电解后的盐水中含有 Cr
15、2O72 和 CrO42 ,Cr 2O72 和 CrO42 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 ,干扰 NaClO3的测定,因此加入 H2O2的目的是除去电解后盐水中 Cr2O72 和 CrO42 ;NaClO 3具有强氧化性,能与 Fe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O3 6Fe 2 6H =Cl 6Fe 3 3H 2O;KMnO 4滴定剩余 Fe2 ,Fe 2 被氧化成 Fe3 ,依据操作步骤,(NH 4)2Fe(SO4)2作还原剂,NaClO3、KMnO 4作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有25.00103 L0.10molL1 1=n(NaClO3)6V10 3 LcmolL1 5,解
16、得:n(NaClO3)=(25103 0.15V10 3 c)/6mol,则 c(NaClO3)=(25103 0.15V10 3 c)/(610103 )molL1 = molL1 ;0.25-0.5Vc6【点睛】难点是 Na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学生不能够理解加入 MnSO4、磷酸的作用,不知道如何插手,本题只注意两点即可,一是 ClO3 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Fe2 氧化成Fe3 ,二是 KMnO4滴定剩余 Fe2 ,剩余 Fe2 的理解为 ClO3 与 Fe2 反应后剩余的,这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Fe 2 作还原剂,ClO 3 、KMnO 4为氧化剂,采用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进行
17、计算。9.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它的合成主要发生以下 2 步反应:反应 1:2NH 3(g)+CO2(g) NH4COONH2(1) H 1=a kJmol-1反应 2:NH 4COONH2(1)=NH2CONH2(1)+H2O(1) H 2=b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_(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写出一种可以提高 NH3平衡转化率的措施:_。(2)95时,在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3mol 氨气和 1molCO2使之充分反应合成尿素,达到平衡时,CO 2的转化率为 60,则此温度下合成尿素的平衡常数是_(保留2 位小数)。(3)下表为反应 1
18、和反应 2 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所测得的平衡常数(K)的数据。从上表数据可推出 b_(填“”或“ (5).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6). 增大 (7). K AKBKC【解析】【详解】 (1)反应 1反应 2 得出 2NH3(g)CO 2(g) H2NCONH2(l)H 2O(l) H=H1H 2=(ab)kJmol 1 ;要提高 NH3的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能的措施不:增大 CO2的通入量或适当增大体系压强等;(2)2NH 3(g)CO 2(g) H2NCONH2(l)H 2O(l)起始: 3 1变化: 1.2 0.6平衡: 1.
19、8 0.4 达到平衡时,c(CO 2)=0.2molL1 ,c(NH 3)=0.9molL1 ,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1/c2(NH3)c(CO2)6.17;(3)根据反应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里原理,H0,即 b0;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 点以后,升高温度,CO 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该反应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降低,即KAKBKC;【点睛】易错点是(3)中,学生认为 A 点没有达到平衡,B、C 两点达到平衡,然后得出KBKCKA,忽略了平衡常数研究的对
20、象是化学平衡,因此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只根据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即可,平时做题过程应注意题意的理解,不能主观臆10断。10.钴是一种中等活泼金属,化合价为+2 价和+3 价,其中 CoC12易溶于水。某校同学设计实验制取(CH 3COO)2Co(乙酸钴)并验证其分解产物。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 Co2O3与盐酸反应制备 CoC124H2O,其实验装置如下: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由烧瓶中的溶液制取干燥的 CoC124H2O,还需经过的操作有蒸发浓缩、_、洗涤、干燥等。(2)乙同学利用甲同学制得的 CoC124H2O 在醋酸氛围中制得无水(CH 3COO)2Co,并
21、利用下列装置检验(CH 3COO)2Co 在氮气气氛中的分解产物。已知 PdC12溶液能被 CO 还原为 Pd。装置 E、F 是用于检验 CO 和 CO2的,其中盛放 PdC12溶液的是装置_(填“E”或“F”)。装置 G 的作用是_;E、F、G 中的试剂均足量,观察到 I 中氧化铜变红,J 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K 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通氮气的作用是_。实验结束时,先熄灭 D 和 I 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弹簧夹,其目的是_。若乙酸钴最终分解生成固态氧化物 X、CO、CO 2、C 2H6,且 n(X):n(CO):n(CO 2):n(C 2H6)=1:4:2:3(空气中的
22、成分不参与反应),则乙酸钴在空气气氛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11【答案】 (1). Co2O36H 2Cl =2Co2 Cl 23H 2O (2). 冷却结晶、过滤 (3). F (4). 除去 CO2 (5). 分解产物中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含 C、H 元素的物质 (6). 将 D 中的气态产物被后续装置所吸收,或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不使 K 中水蒸气进入盛无水 CuSO4的干燥管中 (7). 防止倒吸 (8). 3(CH3COO)2Co Co3O44CO2CO 23C 2H6【解析】【分析】(1)已知,盐酸、COCl 2易溶于水,写离子形式,氧化物、单质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 2O3
23、+2Cl-+6H+=2Co2+Cl2+3H 2O;因反应产物中含有结晶水,则不能直接加热制取,应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2)装置 E、F 是用于检验 CO 和 CO2,PdCl 2溶液能被 CO 还原为 Pd,因此装置 E 用于检验 CO2,F 装置用于检验 CO,装盛足量 PdCl2溶液;装置 G 的作用是吸收 CO2,以防在装置内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氧化铜变红,则氧化铜被还原,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中产生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有 C、H 元素的物质;通入氮气的作用为使 D 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且排
24、净后续装置内的氧气等;实验结束时,先熄天 D 和 I 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 D、E 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停止通入气体可以有效防止倒吸;乙酸钴受热分解,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生成物有固态氧化物 X、CO、CO 2、C 2H6,且n(X) n(CO)n(CO 2) n(C 2H6)=1423,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即可;【详解】(1)已知,盐酸、COCl 2易溶于水,写离子形式,氧化物、单质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 2O3+2Cl-+6H+=2Co2+Cl2+3H 2O;因反应产物中含有结晶水,则不能直接加热制取,应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2)装置 E、F 是用于检
25、验 CO 和 CO2,PdCl 2溶液能被 CO 还原为 Pd,因此装置 E 用于检验 CO2,F 装置用于检验 CO,装盛足量 PdCl2溶液;装置 G 的作用是吸收 CO2,以防在装置内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氧化铜变红,则氧化铜被还原,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中产生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12则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有 C、H 元素的物质,答案为:除去 CO2;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 C、H 元素的物质;通入氮气的作用为使 D 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且排净后续装置内的氧气等,答案为:将 D 中的气态产物带入后续装置(或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不使 K 中水
26、蒸气进入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等) ;实验结束时,先熄天 D 和 I 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 D、E 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停止通入气体可以有效防止倒吸,答案为:防止倒吸;乙酸钴受热分解,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生成物有固态氧化物 X、CO、CO 2、C 2H6,且n(X) n(CO)n(CO 2) n(C 2H6)=1423,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即可,反应式为:3(CH3COO)2Co Co3O4+4CO+2CO 2+3C 2H6;11.LED 灯是一种环保的光源,在相同照明效果下比传统光源节能 80%以上。目前市售 LED晶片材质基本以砷化镓、磷化铝镓钢(AlGaInP)、氮化铟镓( InGaN)为
27、主,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砷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2)磷和砷是同一族的元素,第一电离能:磷_(填“” “ (3). 砷;AsH 3和 PH3都属于分子晶体,两者结构相似,AsH 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PH3大,范德华力强,AsH 3的沸点高于 PH3;(3)AsH 3中心原子为 As,As 有 3 个 键,孤电子对数为(531)/2=1,价层电子对数为 4,因此 As 原子杂化类型为 sp3;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4)H 3AsO4和 H3AsO3可表示为(HO) 3AsO 和(HO) 3As,5 价的砷正电性更高,导致AsOH 中的 O 的电子向 As 偏移,在水
28、分子作用下,越容易电离出 H ,酸性越强;(5)根据晶胞的结构,As 为晶胞的顶点和面心,个数为 81/861/2=4;Ga 位于晶胞内部,因此砷化镓的化学式为 GaAs。【点睛】物质结构考查中,可以灵活运用知识点,如判断 AsH3的杂化轨道方式和空间构型,完全可以采用 NH3的中 N 的杂化方式和 NH3空间构型进行判断,即简单又快速。12.奈必洛尔是一种用于血管扩张的降血压药物。合成奈必洛尔中间体 G 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G 物质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_、_。(2)反应 AB 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上述变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4)写
29、出满足下列条件的 C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I.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14.分子中只有 4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能与 NaHCO 3反应生成 CO2。(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 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答案】 (1). 醚键 (2). 氟原子 (3). (4).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5).消去反应 (6). (7). (8). 【解析】【分析】M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后 G,说明 M 中含有不饱和键,E 生成 M,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即 M 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 (1)根据 G 的结构简式,G 中含有官能团是羧基、醚键、氟原子
30、;(2)对比 A 和 B 结构简式,AB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对比 D 和 E 的结构简式,氢气与 D 中羰基发生加成反应,M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后 G,说明 M 中含有不饱和键,E 生成 M,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4)分子含有 4 种不同环境的氢,说明是对称结构,能与 NaHCO3反应生成 CO2,说明含有羧基,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 ;(5)以 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 ,根据逆合成法可以知道,合成 需要15得到 ,结合题中反应原理及反应物为苯酚,则用苯酚与乙酸酐反应生成,在氯化铝存在条件下转化成 , 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反应消去反应得到 ,所以合成路线流程为:。【点睛】有机物推断和合成试题,考查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解决这类问题,主要观察结构简式,哪些键断裂,哪些键生成,从而确定反应类型,如反应,对比 D 和 E 的结构简式,D 中碳氧双键转化成 E 中碳氧单键,引入羟基,说明发生加成反应,平时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