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218573       资源大小:710.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历 史 1、选择题(本大题 35 小题,共 70 分)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A B C D2、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古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A B C D3、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

    2、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市民阶层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2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3、D. 6、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7、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

    4、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取代外商企业在中国占统治地位9、据不完全统计,从 1895 年到 1898 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 50 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 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 3 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5、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10、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 3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11、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8 月底 9 月中旬 12 月底人民公社(个) 8730 16989 26578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3778 8122 12325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

    6、户总数的比重(%)304 653 991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4328 4781 4637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2、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13、1979 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

    7、会主义” ,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4、下 表 反 映 的 是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时 期 部 分 年 份 的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数 据 。 表 格 中 数 据 的 变 化 主 要得 益 于出口商品结构年份初级产品(%) 工业品(%)1982 45 551986 36 641990 26 74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来源:学科- 4 -网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

    8、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15、据有关资料统计,19921997 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16、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 , 男女杂坐不以为嫁 。 ”据此可知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17、中西合璧的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

    9、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8、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19、下列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5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20、2018 年 6 月 9-10 日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各国新闻媒体记者云集于此,他们要想给各国

    10、国内人民传播新闻,实现最迅速、面最广、互动性最强的新闻媒介是 A. 报纸 B. 电视 C. 广播 D. 互联网21、“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22、某学者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有

    11、关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B使人类进入到了工业文明时代C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23、1526 年非洲刚果国王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葡萄牙的贩奴者),它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对“劫掠”的理解正确的是A.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 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短缺C. 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D. 促进了欧洲海外市场拓展24、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 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

    12、地位”的因素包括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 6 -A B. C. D. 25、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工厂制度的形成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殖民体系的形成26、18 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 “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 ,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蒸汽动力的应用 B. 圈地运动的进行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27、到 1900 年前后,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

    13、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材料的表明A.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当时亚洲国家普遍比较富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28、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大平原地区东部实施防护林带工程,在农场主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工程获利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举措?A.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机会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通过立法保护劳工合法权利29、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 ,一种是“为私营企 业 ”自 由

    14、 服 务 ; 另 一 种 是 以 “一 种 对 财 富 平 等 的 分 享 ”为 基 础 的 “社 会 化 的 自 由 ”。 事 实表 明 , 大 多 数 美 国 人 在 1936 年 时 都 接 受 了 这 样 的 观 点 : 自 由 必 须 包 含 由 政 府 保 证 的 经 济 安 全 。由 此 可 知 - 7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30、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

    15、生活来源。 ”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31、经历了 20 世纪 70 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 1981 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 “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加紧实施“新经济”增长模式32、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 ”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16、” 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 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 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3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下列选项与此主题要求相符合的是 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 “今后 15 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34、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

    17、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8 -35、到 1989 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 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A. 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

    18、题,总计 50 分)3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材料二 海南琼州附近的文昌,在 1882 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 1893 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 1887 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 5 万两,从日本购入

    19、蒸汽发动机、锅炉和 40 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 1897 年,据 9 月 21 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 ,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2 分)(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列举这类企业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4 分)37、 (13 分

    20、)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 19 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9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 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材料三 1949 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

    21、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 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 2000 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地位怎样?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3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创办的主要动力并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4 分)(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4 分)(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

    22、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分)- 10 -38、(12 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 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出口贸易 7% 8% 85%进口贸易 61% 33% 6%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 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

    23、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四 1835 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 裕 的 少 数 人 , 这 一 边 属 于 贫 穷 的 绝 大 多 数 人 男 人 、 女 人 和 儿 童 都 被 绑在 永 不 疲 倦 的 机 器 之 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

    24、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19 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2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及开始时间,它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4 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6 分)39、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11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材料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

    25、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 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 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 ,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 、 “共产主义代理人” ,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 ,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26、。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 分)(2)据 材 料 二 和 所 学 知 识 , 指 出 苏 联 斯 大 林 模 式 的 特 点 和 苏 联 取 得 巨 大 成 就 的 原 因 。 (4 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 、 “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 (4 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3 分)- 12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1、选择题110

    27、 BACCD;CDABA 1120 CDAAD;CBACD 2130 DBADC;ACBDA 3135 ADACC 2、材料分析题36、 (12 分)(1)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1 分) ;模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1 分) 。条件:铁犁牛耕推广使用提高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 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答即可)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2 分,任 2 点即可) (2)洋纱的涌入。 (2 分) (3)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 分) 。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1 分) 。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创办企业丰厚利润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

    28、术的诱导。 (2 分,任 2 点即可)37、 (13 分)(1)运动:洋务运动。地位: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或近代化开始起步) 。企业:轮船招商局。 (每问各 1 分) (2)动力: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 。社会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动力和根源各 2 分) (3)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全球化等均可) 。 (变化和意义各 2 分) (4)因素: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政府政策、社会制度或社会性质。 (2 分,任 2 点即可)38、 (12 分)(1)前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或经济霸主) 。 (2 分) (2

    29、)前提: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 。18 世纪六十年代。自由主义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或初步形成) 。 (每问 1 分,共 4 分) (3)不同:材料二:肯定(歌颂、乐观) ;材料三:否定(厌恶) 。 (2 分) 理由:材料三:蒸汽船推动了近代交通;蒸汽机提供了动力。 (2 分) 材料四:造成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两大阶级矛盾激化) 。 (2 分)- 13 -39、 (13 分)(1)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 分)(2)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进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 (4 分)(3)措施: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 (3 分)原因: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 分)(4)启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要处理好民生问题,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 分,任三点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