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定远育才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普通班化学试卷(本卷满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 1 mol 氧原子的质量就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 6.021023倍D 1 mol 二氧化碳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2.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 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
2、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C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D 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3.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操作: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B 操作:使用 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C 操作: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D 操作: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2 -A B C D 5.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3、(OH) 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 Fe(OH) 3胶体区别于 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B 阳光穿透清晨的树林时形成的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体现C 鸡蛋清溶液分类上属于悬浊液D 向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Fe(OH) 3胶体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 、Fe 2+、 、B 在含大量 Ba2+的溶液中:Cu 2+、Na +、Cl 、OH C 在强酸性溶液中:K +、Fe 2+、Cl 、CH 3COOD 在强碱溶液中:Na +、K +、Cl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足量的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OH +CO2=B
4、 盐酸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 +=AgCl+H +C 向 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CO2+H2O=H2SiO3+D 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 +=Cu2+H28.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 溶液中,滴入少量 NaClO 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化性:ClO I 2SO- 3 -B 蓝色消失的原因是 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C 淀粉KI 溶液变蓝是因为 I 被 ClO 氧化为 I2,I 2使淀粉变蓝
5、D 若将 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9.对于反应 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Cl 2是氧化剂,NaOH 是还原剂B 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C Cl 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D 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 5110.实验:用脱脂棉包住 0.2 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可以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Na 2O2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B 由于 Na2O2与 H2O 反应放出热量和氧气,所以脱脂棉剧烈燃烧C Na 2O2与 H2O 反应中有
6、氢氧化钠生成,Na 2O2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D Na 2O2与 H2O 反应中有氧气生成,可用于防毒面具上11.已知 X、Y、Z、W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 W、X 不可能是(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A 打开右端胶塞,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到煤油中,反应前片刻,钠的位置应在 a 处B 开始反应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在 b 处液面以下的水中反应C 反应一段时间后,左端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a 处有无色气体产生D 若用苯或酒精代替煤油,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13.某
7、废水理氨废水,反应为NH32O 2 H H 2O,6H 6 5CH 3OH 3N25CO 213H 2O。在处理过程中,NH3转化为 的转化率可达 95%,而 转化为 N2的转化率可达 96%。若每天处理含NH30.034 gL1 的废水 500 m3,则理论上每天所需甲醇的质量为( ) A 24.32 kg B 30 kg C 25.3 kg D 4.08 kg14.有 200 mL 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 c(Mg2 )为 0.2 molL1 , c(Cl )为 1.3 molL1 。要使 Mg2 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 4 molL1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4
8、0 mL B 72 mL C 80 mL D 128 mL15.向 50 mL 稀 H2SO4与稀 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 H2B AB 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 所用混合溶液中 c(HNO 3)=0.5 molL 1D 参加反应铁粉的总质量 m2=5.6 g16.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和两份,第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 5 -导入少量石灰水;第份直接通入少量石灰水。则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A 不变浑浊,变乳白色B 变乳白色,不变
9、浑浊C 变乳白色,变乳白色D 不变浑浊,不变浑浊二、实验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1)A 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A 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 K,让 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 D 处酒精灯,连接上 E 装置。Cl 2通过 C 瓶后再进入 D。D 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 CO2和 HCl。试写出 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 C 的作用是 。(3)在 E 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4)若将 E 处烧杯中溶液改为
10、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现象为 (选填标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5)D 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 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 Cl2产生,此时 B 中的现象是 ,B 的作用是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的实验,并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该同学为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6 -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 B;取少量溶液 B 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的固体
11、物质中一定有_,可能有_;若溶液未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3)该同学按(2)中所述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结果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 B,使其与 NaOH 溶液反应。若按右图所示操作,可观察到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3)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 Fe2 具有_性。由此可知,实验室中含有 Fe2 的盐溶液需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_,并且配制含 Fe2 的盐溶液时应加入少量_。19.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
12、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 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2)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 7 -_。(4)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 8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D B D C B D C B C B B C A C D B17.(1)4HCl(浓)+MnO 2 Mn
13、Cl2+2H2O+Cl2(2)2Cl 2+2H2O(g)+C 4HCl+CO 2 吸收 Cl2中的 HCl 气体,提供 D 处所需水蒸气(3)生成的 HCl 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 Cl2与 H2O 作用产生的 HClO 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4)B(5)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贮存少量 Cl218.(1)3Fe4H 2O(g) Fe3O44H 2(2)Fe3O4 Fe Fe 3O4和 Fe(3)Fe2Fe 3 =3Fe2(4)4Fe(OH)2O 22H 2O=4Fe(OH)3(5)还原 Fe 2 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铁粉19.(1)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2)Cl22Br =Br22Cl (3)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振荡,静置后 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4)确认 C 的黄色溶液中无 Cl2,排除 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