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高一实验班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 18 小题,每小 3 分,共 54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Bi 元素的质量数是 209B. H216O 与 H O 互为同素异形体182C. abXn-含有的电子数为 a-nD. 原子序数为 29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B 族2.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 a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了 3 个,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 的氢化物比 b 的氢化物稳定B. d 与 c 不能形成化合物C. a、b、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2、强弱的关系是 cbaD.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 abcd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YZMB. 离子半径:M Z Y- 2 -C. 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D. 三种元素中,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4.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 ,研究发现,1 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 160kg S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为 ( )1 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 2.5mol SO2SO 2为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氢氧化钙悬浊液吸收二氧化硫只有还原性,可以选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二氧化硫大气中的 SO2主要源于煤的燃烧,可以判断
3、煤中含硫矿物的化合价应低于+4 价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A. B. C. D. 5.已知甲、乙、丙和 X 是 4 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则甲和 X 不可能是( )A. 甲为 C,X 是 O2 B. 甲为 CO2,X 是 NaOH 溶液C. 甲为 Cl2,X 为 Fe D. 甲为 Na,X 为 O26.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mol Na 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的 HCl 比 1 mol Na 在空气中久置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的 HCl 少B.打磨的铝箔加热至熔化时,铝会滴落C. 点燃镁之前,应先用
4、砂纸打磨D. 铁只能与氧气反应,与氯气不反应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Al 3+4NH3H2O=-AlO2-+4NH4+2H2OB. 氯气和水反应:Cl 2+H2O=2H+Cl-+ClO-C. 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Ba 2+2OH-+2H+SO42-=BaSO4+2H 2OD. 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 2O=Na+2OH-+H28.下列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3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 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制氯化氢,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 常温下能够用铝罐储存浓硫酸,是因
5、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可使铝发生钝化D. 反应:C+2H 2SO4(浓) CO2+2H 2O+2SO2中,H 2SO4既体现酸性又体现了强氧化性9.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一定含有 CO32-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颜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K+C.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 KSCN 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则原溶液中定含 Fe2+D.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各不相同10.RO3n 中共有 x 个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 A,则 a 克 RO3n 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6、. (xn)mol B. (x24n)molC. (xn)mol D. (xn)mol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 2Br2I2B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 溶液 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 Br2C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 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 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 H2SiO3的酸性强D向久置的 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再加入足最稀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部分 Na2SO3被氧化12.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
7、是( )A.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7- 4 -B.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原子的非金属性越强C. IA 族与 VIIA 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1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将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溶液会充满试管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HCl 中是否混有 Cl2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 B. C. D. 14.核电荷
8、数小于 l8 的某元素 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 2一 1)。下列关于元素 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其最高化合价一定为+5 B. 可以形成化学式为 KXO3的盐C. 其氢化物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D.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15.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 与 Y 同族,Z 与 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B.W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
9、化物的热稳定性:WY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周期表中第 15 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 H3RO4B. O22-与 S2 的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C. 所有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带电荷数与其族序数相等D. 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长征 2 号”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LiH、LiD、LiT 的化学性质不同17.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物质的方法越来越多,N 3-、N 5+、H 3、O 4、C 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5+和 N3-相差 16 个电子 B. O 3与 O4属于不同的核素- 5 -C. C
10、60属于共价化合物 D. H 2与 H3属于同素异形体18.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 价,NaH 和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aH 在水中显酸性B. NaH 中氢离子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不同C. NaH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D. 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二、实验题(共 4 小题,共 46 分。) 19.某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利用下图装置来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在 A 中加浓盐酸,B 中加 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 中
11、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 C 中溶液_的现象,即可证明。干燥管 D 的作用是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尚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溶液吸收尾气。(2)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在 A 中加盐酸,B 中加 CaCO3,C 中加 Na2SiO3溶液,将观察到C 中_的现象。但老师认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酸性强弱关系为碳酸硅酸,请用文字叙述理由_。因此应在 B、D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足量_(选填下列字母:A浓盐酸 B浓 NaOH 溶液C饱和 Na2CO3溶液 D饱和 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改进后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元素
12、周期律。()甲同学将钠,镁,铝各 1mol 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预测实验结果:(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2)反应最剧烈的是_(3)将 NaOH 溶液与 NH4Cl 溶液混合生成 NH3.H2O,从而验证 NaOH 的碱性强于 NH3.H2O,继而验- 6 -证 Na 的金属性大于 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_并说明理由:_.()乙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来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实验装置:填写所示仪器名称 A_B_(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加药品后,打开 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是_;装置 E 中的试剂为_,作用是_,反应方程式_;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21.某校一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一些性质,设计如下装置进行系列实验(夹持及加热仪器 已略) (1)若装置 A 中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请写出装置 A 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装置 B 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3)装置 C 为研究 Cl 2 是否具有漂白性,现有: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浓硫酸无水氯化钙,其中处为_处为,则处为:_(填上述物质中的序号)- 7 -(4)设计装置 D、E 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 D 中缓缓通入一定
14、量氯气时,可以 看到 D 中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色,再打开 D 装置的活塞,使 D 中溶液滴入 E 装置,振荡锥形瓶后静置一会儿,可以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该实验方案仍有不足,理由是_(5)装置 F 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在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2.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B 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 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 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1)实验时,先将 B 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 C 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
15、刻将 B 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是_。(2)将 A 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 A 微微加热,在装置 A 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 E 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原因是_;用 F 向E 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 E 内气体颜色加深,原因是_。(4)如果要用第(1)步操作产生的 CO2将 E 中的空气排得更干净,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应怎样改进 E? _(5)一段时间后,C 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6)装置 D 的作用是_。- 8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D B
16、 C C D C C D D A D C A A B B D C19. 变蓝 防止溶液倒吸 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从 B 中挥发出的 HCl 也会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 D Na2SiO3+CO2+H2O = H2SiO3+Na 2CO3(或 Na2SiO3+2CO2+2H2O = H2SiO3+2NaHCO 3)20. 验证钠镁铝活泼性 (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 钠 不合理 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酸性 KMnO4 除去 SO2气体 2KMnO4 +5SO2+2H2O=2
17、MnSO4 +K2SO4 +2H2SO4 盛有 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1. MnO2+4HCl(浓) MnCl2+Cl2+2H 2O 平衡装置中压强,防止玻璃仪器破裂 氯气氧化性也强于碘,若通入 Cl2过量,可能是过量氯气置换出 I2 Cl2+2NaOH=NaCl+NaClO+H2O22. 排除装置 A、E 中的空气(O 2) 3Cu+8HNO3(稀)3Cu(NO 3)2+2NO+4H 2O E 中的空气没有排净 鼓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与 NO 又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 NO2 从 A 中出来进入E 中的导管应刚露出橡胶塞。出来的导管应接近烧瓶底部 E 中的 NO2进入 C,NO 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碳酸钙溶解 处理尾气(NO) ,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