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海一中 2018-2019 第二学期高一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第卷 基础题(共 80 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化工生产中应遵循“绿色化学”的思想B.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C.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D.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 HClO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FO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 100%,减少和消除工业污染源头,故
2、说法正确;B、在过渡元素中找催化剂,故说法正确;C、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故说法正确;D、F 非金属性最强,没有正价,故说法错误。考点:考查绿色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知识。2.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 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答案】B【解析】【分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铵盐为离子化合物。【详解】A 项、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静
3、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 A 错误;B 项、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2化合物,故 B 正确;C 项、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离子化合物能导电,离子化合物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就不能导电,如氯化钠晶体,故 C 错误;D 项、离子化合物可能全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如铵盐,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分类及化学键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等为解答的关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质量数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
4、行,也就是十六个族D.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B 族到B 族的 10 个纵列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 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故 A 错误;B 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故 B 错误;C 项、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十六个族,故 C 错误;D 项、元素周期表中从B 族到B 族 10 个纵行属于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注意掌握周期表的结构是解答关键。4.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a2 Cl B. Na 2 NaC. Mg2 2 D. K 【答案
5、】D【解析】A. 氯离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2 个氯离子不能全并一起写,应分开写在 Ca2 两边,A 不正确; B.硫化钠的电子式为 Na 2 Na ,B 不正确;C.氧化镁的电子式为3Mg2 2 ,C 不正确;D. 氟化钾的电子式为 K ,D 正确。本题选 D。5.N 的质量数为 14,在粒子 NH3T 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A. 10711 B. 10118 C. 10119 D. 11910【答案】C【解析】【分析】T 代表氚,中子数为 2,质子数为 1,而电子数的计算,因为是阳离子,所以电子数比质子数少 1 个。【详解】N 的质量数为 14,质子数为 7,核外电子数为 7,
6、中子数1477,H 的质子数为 1,不含中子,核外电子数为 1,T 的质子数为 1,中子数为 2,核外电子数为 1,所以,该 NH3T 的质子数713111,由于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所含电子数11110,中子数729,则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10:11:9,故选 C。6.下列微粒中: 13Al3 Cl F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 13Al3+,质子数是 13,原子的电子数是 13,由原子失去 3 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所以该阳离子有 10 个电子;根据 离子结构示意图知,电子数是 10;Cl -最外层8 个电子,内层有 10 个电子,所以该
7、离子共有 18 个电子;F -是由 F 原子得 1 个电子生成的,F 原子有 9 个电子,所以 F-有 10 个电子,故选 C【点睛】无论原子变成离子,还是离子变成原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7.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 aXm 、 bYn 、 cZn 和 dRm ,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 m 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nm 元素的原子序数: a b c d元素非金属性:Z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YA. 只有 B. C. D. 【答案】D4【解析】试题分析: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变为阴离子,原子失去或获得的电子越多,
8、其所带的电荷就越多,根据题意可得:ambn ,整理可得 abmn,错误;由于这几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X m 、bY n 是阳离子,失去的电子 mn,所以原子序数 ab;cZ n 和 dRm 是阴离子,得到的电子 mn,所以原子序数cd,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大于阴离子的原子序数。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 abcd,正确;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由于 Z 的原子序数大于 R 的原子序数,所以非金属性 ZR,正确;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原子序数 XY。所以最是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X,错误;答案选 D。考点:考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的原子序数、
9、元素的电子及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8.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B. X 与 Y 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1 和 1:2 的两种离子化合物C. 由 X、Y、Z、W、R 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X2-D. 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由表中化合价可知,X 的化合价为-2 价,没有正化合价,故 X 为 O 元素;Y 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A 族,原子序数大于 O 元素,故 Y 为 Na 元素;Z 为+3 价,则 Z 为 Al 元素;W 的化合价为+6、-2 价,故 W
10、为 S 元素;R 的化合价为+7、-1 价,故 R 为 Cl 元素。【详解】A 项、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W 为 S 元素、R 为 Cl 元素,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 ClS,故氢化物稳定性 HClH 2S,故 A 正确;B 项、X 为 O 元素,Y 为 Na 元素,X 与 Y 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过氧化钠和 1:2 的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均为离子化合物,故 B 正确;C 项、由 X、Y、Z、W、R 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Al3+,故 C 错误;5D 项、Y 为 Na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Z 为 Al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1、为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能与强碱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侧重对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确定元素是解题关键。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同位素的性质几乎相同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等,不正确;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
12、不同,不正确;由于中性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正确;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等都是 10 电子微粒,正确;一种元素可能有同位素,所以不止有一种质量数,不正确;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因此选项不正确,答案选 C。考点:考查元素、核素、质量数等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6的学科素养。10.某短周期主族元素
13、 R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R 一定是第三周期元素B. R 一定是第A 族元素C. 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2RO3D. R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R【答案】C【解析】【分析】设主族元素 R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x,则最低负价 x-8,故有 x+(x-8)=4,解得 x=+6,该元素处于A 族,短周期元素中 O 元素没有最高正价,则 R 为 S 元素。【详解】A 项、S 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A 族,故 A 正确;B 项、S 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A 族,故 B 正确;C 项、S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2
14、RO4,故 C 错误;D 项、S 元素的负化合价为-2,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S,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理解元素的最高价和最低负价的关系是解答关键。11.下列正确的组合是砷(A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A 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硝酸弱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 H2S 弱于 HCl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均形成无氧酸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非金属性 AsAl,则 Tl 能与酸反7应,但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错误;非金属性 SO
15、2-Al3+,故 C 错误;D.N 元素与 O 元素可以形成 N2O、NO、N 2O3、NO 2、N 2O4、N 2O5,故 D 错误。答案选 A。1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 X Y Z W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8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Y 元素的金属性:XYB. 一定条件下,W 单质可以将 Z 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 一定条件下,Z 单质与 W 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 ZW2【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中 W 元素只有-2
16、价,没有正化合价可知,W 为 O 元素,由原子半径的大小可知,Z 元素具有-3、+5 价,原子半径大于氧元素且相差不大,故 Z 为氮元素;X 元素只有+2 价,Y 元素只有+3 价,X、Y 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原子半径较氮元素、氧元素大很多,可知 X、Y 位于第三周期相邻主族,故 X 为镁元素,Y 为铝元素。【详解】A 项、X 为镁元素,Y 为铝元素,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 XY,故 A 错误;C 项、W 为 O 元素,Z 为氮元素,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故 B 正确;C 项、Y 是 Al,Al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
17、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故 C 错误;D 项、W 为氧元素、Z 为氮元素,两者的单质一定条件下直接生成 NO,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利用原子半径及化合价推断元素,熟悉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在一定条件下,RO 与 R 可发生反应:RO 5R 6H =3R23H 2O,下列关于 R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元素 R 位于周期表中第A 族B. RO 中的 R 只能被还原C. 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9D. 若 1 mol RO 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5 mol【答案】D【解析】由上述反
18、应 R 元素有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知道它的最低价是-1 价,根据最低负价绝对值和最高正价的绝对值之和是 8,最高正价应为+7 价,所以 R 元素是第七主族元素,A 项错误;RO 3中 R 是+5 价处于中间价,既能被还原又能被氧化,B 项错误;C 项可能是气态、固态、液态,C 错误;D 项 1 mol RO3参与该反应,化合价总的变化 5,所以 D 项正确。15.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 M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 ZX,故酸性 HNO3H2SiO4,错误;C、热稳定性H2OSiH4,正确;D、Z 为 O,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9、及元素周期律。二、简答题(本题四个小题,共 40 分)16.现有下列 9 种微粒: 11H、 21H、 136C、 146C、 147N、 5626Fe2 、 5626Fe3 、 168O2、 168O3。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 11H、 21H、 31H 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它们互称为_。(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3) 5626Fe2 的中子数为_,核外电子数为_。10(4)上述 9 种微粒中有_种核素,含有_种元素。【答案】 (1). 核素 (2). 同位素 (3). 168O2和 168O3 (4). 30 (5). 24 (6). 7 (7). 5【解析】【分析】(1)核
20、素是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2)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质量数 A=质子数 Z+中子数 N;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4)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详解】 (1) 11H、 21H、 31H 的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分别为 0、1、2,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核素;同位素;(2) 168O2和 168O3是由 O 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 168O2和168O3;(3) 5626Fe2
21、 的质子数为 26,质量数为 56,中子数为(56-26)=30,核外电子数,26-2=24,故答案为:30;24;(4)9 种微粒中含有 H、N、C、Fe 和 O 五种元素,含有1H、 21H、 136C、 146C、 147N、 5626Fe、 168O 七种核素,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及其应用,注意核素、同位素、元素和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明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是解答关键。17.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1)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
22、最强的碱是_;形成的两性化合物有_、_。(2)卤族元素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还原性最强的是_。(3)请总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至少两点)_、_。【答案】 (1). Cl (2). Cl2 (3). Na (4). NaOH (5). Al2O3 (6). Al(OH) 3 (7). HF (8). HI (9).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渐弱,非金11属性渐强,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酸性渐强,呈周期性变化 (10).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强,酸性渐弱,呈周期性变化【解析】【分析】(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
23、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单质还原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2)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3)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核对外层电子引力渐强,使元素的原子失电子渐难,得电子渐易;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对外层电子引力渐弱,使元素的原子失电子渐易,得电子渐难。【详解】 (1)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钠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金属性最强,单质的还原性最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24、物的碱性最强,氯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非金属性最强,单质的氧化性最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铝元素的氧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两性化合物,故答案为:Cl;Cl 2;Na;NaOH;Al 2O3;Al(OH) 3;(2)卤族元素中,F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非金属性最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I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非金属性最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弱、还原性最强,故答案为:HF;HI;(3)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酸性渐强,呈周期性变化;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强,酸性渐弱,
25、呈周期性变化,故答案为: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酸性渐强,呈周期性变化;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强,酸性渐弱,呈周期性变化。【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明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答关键。18.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2BaCl2_;NaF_;MgS_;K2O_。(学法题)请归纳物质电子式的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至少两点)_、_【答案】 (1). (2). (3). (4). (5). 书写离子的电子式时,主族元素的简单
26、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应在符号外加 ,然后在 右上角标上电荷符号 (6).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端是原子的电子式,右端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注意用“”表示电子的转移【解析】【分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时,左边是原子的电子式,形成用“”表示,右边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得失。【详解】氯化钡为离子化合物,Ba 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 Cl 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NaF 为离子化合物,Na 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被一个 F 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
27、MgS 为离子化合物,Mg 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一个 S 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13为: ,故答案为: ;K2O 为离子化合物,2 个 K 原子最外层上的 1 个电子被 1 个 O 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书写离子的电子式时,主族元素的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如 Na 、Mg 2 ,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应在符号外加 ,然后在 右上角标上电荷符号,如 ,故答案为:书写离子的电子式时,主族元素的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应在符号外加 ,然后在 右上角标上电荷符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端是原
28、子的电子式,右端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注意用“ ”表示电子的转移,故答案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端是原子的电子式,右端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注意用“ ”表示电子的转移。【点睛】本题考查了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注意化合物类型判断,熟练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是解答关键。19.形式一:(由粒子数推断)A +、B +、C -、D、E5 种粒子(分子或离子) ,它们分别含10 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 + C-D+E;B +C-2D。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写出 A+、B +的化学式:_、_。. 形式二:(由元素原子结构推断)A、B、C、
29、D、E、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都是同周期的元素。已知:A、C、F 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 11 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4;E 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 2。(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B_,E_。(2)F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3)写出 C 的单质和 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E_F(填“强于”或“弱于”),请以E、F 为例列举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_、_(至少 2 条) 。14(学法题)通过的解题你认为推断
30、出本题各元素的关键环节为_。III.形式三:(由元素位置推断)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1 2 3 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2)写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3)、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4)、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5)、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6)请你预测:如果发现了原子序数为 116 号元素,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周期_族,它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 。【答案】 (1). NH4+ (2). H3O+ (3). Na (4). Mg (5
31、). S (6). 第三周期A 族 (7). 2Al2OH 2H 2O=2AlO23H 2 (8). 弱于 (9). 氢化物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 (10).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或氯气能与硫化氢或硫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硫 (11). 从题给的条件中,找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关键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而推得关键元素,再结合题意推出其它元素 (12). (13). 第三周期A 族 (14). S2-O 2-Na + (15). HClO4H 2SO4H 2SiO3 (16). Al(OH)3OH AlO 2 2H 2O (17). 七 (18). A (19). 金属【解析】15
32、【分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B、C、D、E、F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A、C、F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故 C 为铝元素;氢氧化铝与强酸强碱反应,所以 A 为钠元素,A、C、F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1,则 F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1-1-3=7,故 F 为氯元素;B 的原子序数介于钠元素与铝元素之间,故 B 为镁元素;所有元素处于第三周期,D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
33、 4,则 D 元素最外层电子为 4,故 D 为硅元素;E 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 2,则 E 为 S 元素;F 的原子序数大于 E,则 F 为 Cl 元素;III.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 H 元素,为 O 元素,为 Na 元素,为 Al 元素,为 Si 元素,为 S 元素,为 Cl 元素,为 Ar 元素。【详解】.含有 10 个电子的分子有 NH3、H 2O,含有 10 个电子的阳离子有 H3O+、NH 4+,含有 10 个电子的阴离子有 OH-,根据离子的性质可知反应为 NH4+OH-=NH3+H2O,OH -+H3O+=2H2O,由此可以确定可以确定 A+、B +、C
34、、D 和 E 分别为 NH4+、H 3O+、OH -、H 2O、NH 3,故答案为:NH 4+;H 3O+;.(1)A 为钠元素,元素符号为 Na,B 为镁元素,元素符号为 Mg,E 为硫元素,元素符号为 S,故答案为:Na;Mg;S;(2)F 为 Cl 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A 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A 族;(3)C 为铝元素,A 为钠元素,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 2H 2O=2AlO23H 2,故答案为:2Al2OH 2H 2O=2AlO23H 2;(4)E 为硫元素,F 为 Cl 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 Cl 元
35、素非金属性强于 S 元素;比较 Cl 元素非金属性强于 S 元素的方法有:比较氢化物的稳定性,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氯气能与硫化氢或硫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硫,故答案为:弱于;氢化物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或氯气能与硫化氢或硫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硫;推断出本题各元素的关键环节为从题给的条件中,找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关键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而推得关键元素,再结合题意推出其它元素,故答案为:从题给的条件中,找出具16有明显特征的关键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而推得关键元素,再结合题意推
36、出其它元素;III.(1)为 Cl 元素,其离子为 Cl,离子结构示意图 ,故答案为:;(2)为 Si 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A 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A 族;(3)、的离子分别为 O2-、Na +、S 2-,O 2-和 Na+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 O2-Na +;O 元素和 S 元素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 S2-O 2-,则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S2-O 2-Na +,故答案为:S 2-O 2-Na +;(4)为 Si 元素,为 S 元素,为 Cl 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
37、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 2SO4H 2SiO3,故答案为:HClO 4H 2SO4H 2SiO3;(5)、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为氢氧化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 AlO 2 2H 2O,故答案为:Al(OH) 3OH AlO 2 2H 2O;(6)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86+32=118,是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位于 18 列,116号元素处于第 16 列,故 116 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A 族,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七;A;金属。【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
38、素周期表,侧重考查物质性质、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第卷 提高题(共 20 分)20.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努力,历经 142 年。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7(1)元素 Ga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周期第_族。(2)Sn 的最高正价为_,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Bi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_。(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阴影部分元素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的是_元素(填元素符号)。H 3AsO
39、4、H 2SeO4的酸性强弱:H 3AsO4_(填“” “” “” “Si,可以根据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来证明,化学反应中,强酸可以制得弱酸,即在试管中加入 CaCO3固体,再加入盐酸,将生成气体通过 NaHCO3溶液洗气后,通入 Na2SiO3溶液;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则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答案为:CaCO3固体,盐酸,饱和 NaHCO3溶液, Na 2SiO3溶液。【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侧重考查物质性质、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依据元素周期律分析是解题关键。21.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实验名
40、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实验药品:KBr 溶液、KI 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氯水1 mL CCl 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19NaBr 溶液氯水1 mL CCl 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KI 溶液氯水1 mL CCl 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4)实验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改进的办法是_。(5)用实验事实说明,钠比镁的金属性强(两种方法)_
41、。【答案】 (1). 试管 (2). 胶头滴管 (3). 2NaBrCl 2=2NaClBr 2 (4). 萃取剂 (5). 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6). 将第改为:KI 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 (7). 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沸水反应;氢氧化钠碱性比氢氧化镁强等【解析】【分析】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知,Cl 2能置换出 Br2、I 2,Br 2能置换出 I2,则说明氧化性 Cl2Br 2I 2。【详解】 (1)该实验用量筒量取试剂,可在试管中进行反应,还需要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故答案为:试管、量筒、胶头滴管;
42、(2)中的反应为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rCl 2=2NaClBr 2,故答案为:2NaBrCl 2=2NaClBr 2;(3) 四氯化碳不参加反应,但卤素单质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其作用为萃取剂,使生成的 Br2、I 2溶于其中,便于观察现象,故答案为:萃取剂;(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设计的实验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第改为:KI 溶液+溴水+1mLCCl 4,振荡,静置,观察 CCl4层颜色,故答案为: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将第改为:KI 溶液溴水1 mL CCl 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5)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沸水反应,说明钠比镁的金属性强;氢氧化钠为强碱,氢氧化镁为中强碱,氢氧化钠碱性比氢氧化镁强,说明钠比镁的金属性强,故答案为:Na 与20冷水剧烈反应,Mg 与沸水反应;氢氧化钠碱性比氢氧化镁强等。【点睛】本题考查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的实验设计,把握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及现象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