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8006       资源大小:465.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12018-2019 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二化学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单选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8 分)1.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B. 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C. 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D. 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答案】B【解析】【详解】A.晶体的几何外形比较规则属于晶体的一般特性,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几何外形的固体都是晶体,故 A 项错误。B.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

    2、面体外形的性质,晶体的微观结构是物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排列成整齐的行列,而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故B 项正确。C.晶体碾碎后还是晶体,故 C 项错误。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不会改变其各项同性的特征,所以不会变成晶体,故 D 项错误。答案:B。【点睛】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晶体的微观结构是物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排列成整齐的行列,而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2.假设原子晶体 SiO2中,Si 原子被铝原子

    3、取代,不足的价数由钾原子补充当有 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 KAlSiO4 B. KAlSi2O6 C. KAlSi2O8 D. KAlSi3O82【答案】D【解析】【分析】设有 nmol 二氧化硅,含有 nmolSi 原子、2nmolO 原子,然后根据当有 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钾原子补充,计算出用 n 表示的铝原子、钾原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之比就等于原子个数比,从而得出正长石的化学式。【详解】根据题目条件因二氧化硅中有 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不足的由钾原子补充,设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 nmol,则含有 nmolSi

    4、原子、2nmolO 原子,由于 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所以 Al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mol25%=0.25nmol,Si 原子还属于物质的量为:0.75nmol,不足的价数由钾原子补充,钾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5nmol(3-2)=0.25nmol,所以正长石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K):n(Al):n(Si):n(O)=0.25nmol:0.25nmol:0.75nmol:2nmol=1:1:3:8,所以对应的化学式为 KAlSi3O8。答案为 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长石的化学式的计算,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的信息,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3.1919 年,Langmui

    5、r 提出等电子体的概念,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据上述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A. SO2和 O3 B. CO2和 NO2C. CS2和 NO2 D. PCl3和 BF3【答案】A【解析】【详解】A. SO2和 O3的原子数相等,两者的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它们属于等电子体,空间结构相似,故 A 项正确;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且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相等,所以不是等电子体,其空间构型不相似,故 B 错误;C.二硫化碳和二氧化氮分子中原子个数

    6、相等,但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等,所以不是等电子体,则其空间构型不相似,故 C 错误;D.三氯化磷和三氟化硼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且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相同,所以不是等电子体,则其空间构型不相似,故 D 错误;3综上所述,本题选 A。4.元素 X、Y、Z 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28,X 与 Z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Z 在同一周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Z 2 XB. X 单质与 Z 单质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21C. Y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 ZY2中,Z 为2 价D. 所有元素中 Y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答案】B【解析】【分析】X+与 Z2

    7、-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Y、Z 在同一周期。可推 X 在 Y、Z 的下一个周期,则X 为 Na、Z 为 O、进而可知 Y 为 F。【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NaF。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O 2-Na+,故 A 正确;BNa 与 O2反应可形成 Na2O、Na 2O2等化合物,如 4Na+ O2=2Na2O,故 B 错误;CF 在化合物中显-1 价,故 F 与 O 形成的化合物 OF2中,O 为2 价,故 C 正确;D非金属性 F 最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 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掌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技巧: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大

    8、,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电子层数相等时)三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越大,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等时)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 3p 能级上有 2 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 4p 能级上有 2 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 3p 能级上只有 1 个空轨道的原子和 4p 能级上只有 1 个空轨道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6的原子D.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的原子【答案】B【解析】当 p 能级上有 2 个或者 4 个电子时,p 能级上都有 2 个

    9、未成对电子,所以相应元素可能是第4A 族,也可能是第A 族,故 A 项不符合题意;p 能级上有 3 个轨道,当 p 能级有 1 个空轨道时,另两个轨道各容纳了 1 个电子,加上 s 能级上的 2 个电子,最外层为 4 个电子,所以不管处于哪个能层,只要最外层为 4 个电子,就属于第A 族,故 B 项符合题意;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1s2的原子是 He,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6的原子是 Ne,两者均属于 0 族元素,题干中要求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的原子是 Be,属于第A 族,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1s2的原子是 He,属于 0 族,故 D 项也是错误的

    10、。6.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 5 个区,以下元素属于 s 区的是( )A. Fe B. Mg C. Al D. La【答案】B【解析】【分析】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 p 能级的元素属于 P 区元素,P 区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ns2npx,包含第AA 族及零族元素,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 s 能级的元素属于 s 区元素(注意氦元素除外) ,包括A、A 族元素,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 d 能级的元素属于 d 区元素,包括BB 及族,ds 区包括B 族(11 列) 、B 族(12 列) ,此外还有 f 区,包含镧系、锕系。【详解】A. Fe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 64s2,最后填入的是

    11、能量较高的能级 3d,铁是d 区,故 A 错误;B. Mg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Ne3s 2,最后填入的是能级 3s,镁是 s 区,故 B 正确;C. Al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Ne3s 23p1,最后填入的是能级 3p,铝是 p 区,故 C 错误;D. 由分析可知,La 是 f 区,故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7.化学上通常把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研究发现等电子体间结构和性质相似(等电子原理) 化合物 B3N3H6被称为无机苯,它与苯是等电子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无机苯是

    12、仅由极性键组成的分子B. 无机苯能发生取代反应C. 无机苯的二氯代物有 3 种同分异构体5D. 无机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答案】C【解析】【分析】由苯的分子结构可知无机苯的结构 ,它们是等电子体,结构和性质相似。【详解】A由分析可知,无机苯分子结构中只含有极性键,故 A 正确;B无机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苯相似,能发生取代反应,故 B 正确;C苯分子中的环上六个碳原子均是等效的,而无机苯中的环上三个 B 原子是等效的,三个N 原子又是等效的,所以该环上共有两种等效氢,故其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分别处在邻位或对位时各一种,而处在间位时,有两种,故其二氯代物的异构体有四种,故 C 错误;D无

    13、机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苯相似,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故 D 正确;答案选 C。8.2001 年报道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记录如图示意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各有一个镁原子,6 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MgB B. MgB2 C. Mg2B D. Mg3B2【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均摊法先计算出镁原子与硼原子个数。再求出原子个数比即可解答。【详解】处于六棱柱顶点上的镁原子同时为 6 个结构单元所共有,每个镁原子有 属于该结16构单元;处于面上的镁原子同时为 2 个结构单元所共有,每个

    14、镁原子有 属于该结构单元;12处于棱柱内的 6 个硼原子,则完全属于该结构单元。故每个结构单元中有镁原子:6l2 +2 =3,有硼原子 6 个。故化学式可表示为 MgB2。故 B 正确,ACD 错误;16 12答案选 B。9.下列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CH4与 NH3 B. C2H6与 C2H4 C. H2与 Cl2 D. Cl2与N2【答案】A【解析】【详解】ACH 4与 NH3分子中只有单键,全部为极性键,所以共价键类型完全相同,故 A正确;BC 2H6分子中只有单键,全部为 键,C 2H4中有双键,故既有 键又有 键,所以共价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 B 错误;CH

    15、2与 Cl2分子中只有单键,但是氢气是 ss 型 键,氯气是 pp 型 键,均为非极性键,所以共价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 C 错误;DCl 2分子中只有单键,全部为 键,N 2中有三键既有 键又有 键,所以共价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 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共价键类型分为 键和 键。注意单键只有 键,双键既有 键又有 键。10.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时,一般都遵循“相似相溶”规律。下列装置中,不宜用做 HCl 尾气吸收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HCl 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氯化氢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A倒置的漏斗可防倒吸,选项 A

    16、 错误; B氯化氢难溶于四氯化碳,可防倒吸,选7项 B 错误;C氯化氢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选项 C 正确;D球形干燥管能防止倒吸,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尾气处理装置的应用。HCl 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则 HCl 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吸收 HCl 时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必须使用防止倒吸的装置;常用的方法为:使用倒置的漏斗、使用球形干燥管、使用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据此进行判断。11.已知 C3N4晶体很可能具有比金刚石更大的硬度,且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下列关于C3N4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3N4晶体是分子晶体B. C3N4晶

    17、体中 CN 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 CC 键的键长要长C. C3N4晶体中每个 C 原子连接 4 个 N 原子,而每个 N 原子连接 3 个 C 原子D. C3N4晶体中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 C3N4晶体性质可推测,该化合物应该是原子晶体。在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所以 CN 键长比金刚石中 CC 要小。根据氮原子和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并依据8 电子稳定结构可知选项 C 是正确的。答案 C。12.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 NH3、CH 4、NaCl、Na B. H2O、H 2S、MgSO 4、SO 2C. CH4、H 2O、NaCl、Si

    18、O 2 D. Li、Na、K、Rb、Cs【答案】C【解析】A、NH 3存在氢键,沸点大于 CH4,选项 A 错误;B、H 2O 存在氢键,沸点大于 H2S、SO 2,选项 B 错误;C、因为 SiO2是原子晶体,NaCl 是离子晶体,CH 4、H 2O 都是分子晶体,且常温下水为液态,CH 4是气态。各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选项 C 正确;D、五种碱金属晶体,由于金属键渐弱(金属阳离子电荷数相等,但半径增大)等原因,熔点依次降低,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13.下列各组物质中,酸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 HClO4 H 2SO4 H 3PO4 B. HClO4 HClO

    19、3 HClO 2C. HClO HBrO 4 HIO 4 D. H2SO4 H 2SO3 H 2CO38【答案】C【解析】【详解】A.P、S、Cl 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且这几种酸都是其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 HClO4 H 2SO4 H 3PO4酸性逐渐减弱,故 A 不选;B.这几种酸都是氯元素的不同含氧酸,氯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酸性越强,所以 HClO4 、HClO 3、HClO 2的酸性逐渐减弱,故 B 不选;C.高溴酸的酸性比高碘酸强,且高溴酸和高碘酸都是强酸,次氯酸是弱酸,所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BrO4 HIO4 HClO,故 C 选;D.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

    20、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这几种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故D 不选;本题答案为 C。【点睛】酸性强弱的比较,注意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决定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但不决定其低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14.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 )A. H B. O C. He D. N【答案】A【解析】【详解】氢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我们知道的宇宙范围内,超过总数 90%的原子都是氢。第二轻的元素是氦,虽然它在地球上相当稀少,却占了宇宙间除氢以外剩下 10%原子数目的大部分。答案为 A15.下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片逐渐溶解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

    21、. 锌为正极,铜为负极【答案】A9【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锌片逐渐溶解,A 正确;B. 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烧杯中溶液不会呈蓝色,B 错误;C. 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子锌由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C 错误;D. 锌为负极,铜为正极,D 错误。答案选 A。16.在一定条件下,Na 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32-H 2O HCO3-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B. 通入 C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升

    22、高温度, c(HCO3-)/c(CO32-)减小D. 加入 NaOH 固体,溶液 pH 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A.稀释溶液,促进水解,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故 A 错误;B. CO2通入水中,生成 H2CO3,可以与 OH-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B 正确;C.因水解是吸热的,则升温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CO32-)减小, c(HCO3-)增大,故 c(HCO3-)/c(CO32-)是增大的,故 C 错误;D.加入 NaOH 固体,碱性肯定增强,pH 增大,故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注意稀释溶液会促进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反之,增浓使水解程

    23、度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均减小。17.有一化学平衡 mA(g) nB(g) pC(g) qD(g),如图表示的是 A 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m np q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m np q【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 A 的转化率增大,这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 A 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即 mnpq,答案选 D。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图像分析18.目前人们正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钠硫电池,它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 Na

    24、导电的 Al 2O3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为 2Na xS Na2S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钠作正极,硫作负极B. 放电时,Na 向负极移动C. 充电时,钠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硫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D. 放电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Na2e =2Na【答案】D【解析】【分析】可充电电池 2Na xS Na2Sx,放电时,作为原电池,Na 为负极失去电子,S 为正极得到电子。充电时,作为电解池,电极发生的反应与原电池相反,Na 为阴极得到电子,S 作阳极失去电子。【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Na 为负极失去电子,S 为正极得到电子,故 A 错误;B.放电时,作为原电池,阳离子

    25、向正极移动,故 Na 向正极移动,故 B 错误;C.由分析可知,充电时,作为电解池,电极发生的反应与原电池相反,Na 为阴极得到电子,S 作阳极失去电子。故钠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硫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故 C 错误;11D. 放电时,Na 为负极失去电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Na2e =2Na ,故 D 正确;答案选 D。19.已知反应 AB=C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

    26、,选 B,不选 AC;吸热反应有的在常温的下进行,故不选 D。考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20.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 O 点时,醋酸不导电B. a、b、c 三点,a 点时醋酸溶液中 H 浓度最小C. b 点时,醋酸电离程度最大D. 可通过微热的方法使 c 点溶液中 c(CH3COO )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在 0 点时,冰醋酸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故 A 正确;B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大,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越大,a、b、c 三点,a 点溶液导电能力最小,12所以 a 点时醋酸溶液中 H+浓度最小,故

    27、 B 正确;C醋酸的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a、b、c 三点,c 点溶液的体积最大,则 c 点醋酸的浓度最小,电离程度最大,故 C 错误;D醋酸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电离,所以可以通过微热的方法使 c 点溶液中 c(CH3COO-)增大,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明确图中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C,注意不能根据溶液的导电能力判断醋酸的电离程度,要根据溶液的体积判断醋酸的电离程度。21.常温下,将 pH8 的 NaOH 与 pH1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 c(H )最接近于( )A. (10

    28、8 10 10 )molL1 B. (104 10 6 )molL1C. (108 10 10 )/2molL1 D. 21010 molL1【答案】D【解析】【分析】常温下,pH=8 的 NaOH 溶液中 c(OH -)=10 -6 mol/L,pH=10 的 NaOH 溶液中 c(OH -)=10 -4 mol/L,计算出等体积混合后 c(OH -) ,再利用 KW计算溶液中 c(H )。【详解】二者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OH -)= mol/L mol/L,混合溶液中10 4 10 62 10 42c(H +)= =210-10mol/L,故 D 正确,ABC 错误。( )答案选 D。2

    29、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CuCl2和 KCl 的混合溶液,电解初期阴极和阳极分别析出的物质是( )A. H2、Cl 2 B. Cu、Cl 2 C. H2、O 2 D. Cu、O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电解初期,Cu 2+放电,阴极析出 Cu,阳极生成 Cl2,后期由于 Cu2+消耗完全,溶液仍有 Cl-。继而阴极生成 H2,故 B 正确,此题选 B。考点:考查电解池的相关知识23.把镁条直接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 H2的速率如图所示,13在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盐酸的浓度 镁条的表面积 溶液的温度 Cl 的浓度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镁条与盐

    30、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g+2H+Mg 2+H2。由图可知,产生 H2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详解】开始盐酸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正确;由反应可知 Mg 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正确;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因 Cl-实质上不参加反应,Cl -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 Cl-的浓度不变,故错误;故 C 正确。答案选 C。24.对可逆反应 4NH3(g)5O 2(g) 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

    31、衡时,4 v 正 (O2)5 v 逆 (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xmol NO 的同时,消耗 x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 v 正 (NH3)3 v 正 (H2O)【答案】A【解析】【详解】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4v 正 (O2)5 v 逆 (NO),故 A 正确;B. 单位时间内生成 xmol NO 的同时,消耗 xmol NH3,均是正反应方向,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B 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

    32、容器的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 C 错误;14D.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3v 正 (NH3)2 v 正 (H2O),故 D 错误。答案选 A。分卷 II二、填空题(共 6 小题,共 52 分)25.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体中 ClO2的含量:.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 50mL 水溶解后,再加入 3mL 稀硫酸;.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用 0.100 0molL1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 22S 2O32-=2I S 4O62-),指示剂显

    33、示终点时共用去 20.00 mL 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1)锥形瓶内 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3)V 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_,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4)测得混合气中 ClO2的质量为_ g。【答案】 (1). 2ClO2 10I 8H =2Cl 5I 24H 2O (2). 吸收残留的 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3). 淀粉溶液 (4).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5). 0.027 00【解析】【分析】(1)由题目信息可知,ClO 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 I-为 I2,自身被还原为 Cl-,

    34、同时生成水;(2)玻璃液封装置可防止有害气体逸出;(3)淀粉遇碘单质变蓝;15(4)由关系式 2ClO2 5I2 10S2O32-可求。 【详解】(1)由分析可知,ClO 2氧化 I-为 I2,自身被还原为 Cl-,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ClO2+10I-+8H+2Cl -+5I2+4H2O;(2) ClO2气体易溶于水,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 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3)V 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由关系式 2ClO2 5I2 10S2O32-,则 m(ClO2)= =0.027 00g。 0.

    35、1000/0.025 67.5/【点睛】解滴定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出所求物质与标准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关系,建立关系式。再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即可解答。26.某同学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来滴定 NaOH 溶液有下列操作:向溶液中加入 12 滴指示剂取 20.00 mL 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用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终点时溶液的 pH 约为 9.1)重复以上操作用天平精确称取一定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配成 250 mL 标准溶液(测得 pH 约为 4.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1)以上各步中,正确的(填序号)操作顺序是_,上述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选

    36、用指示剂是_。(2)滴定,并记录 NaOH 的终读数重复滴定几次,数据记录如下表: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V(NaOH)(19.98+20.00+20.80+20.02)/4mL20.20mL,他的计算合理吗?理由是_。(3)步骤中在观察滴定管的起始读数时,要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赶走气泡的操作_;滴定前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然后加 NaOH 溶16液进行滴定,此操作对实验结果_(填“偏大” 、 “偏小”或“无影响”)。【答案】 (1). (2). 酸式滴定管 (3). 酚酞 (4). 第 3 组数据误差较大,不应采用 (5

    37、). 快速放液 (6). 偏小【解析】【分析】(1)中和滴定顺序: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滴定等。邻苯二甲酸氢钾显弱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8.210.0;(2)误差大的数据要舍弃;(3)酸式滴定管赶走气泡的操作快速放液。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会使待测的 NaOH溶液浓度偏小,测出的结果偏小。【详解】 (1)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滴定等顺序操作,则操作顺序为;滴定时,用酸式滴定管待测液取 20mL 邻苯二甲酸氢钾放入锥形瓶中;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弱酸,终点时溶液的 pH 约为 9.1,滴定终点的 pH 要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之内,所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2)第 3

    38、 组数据和其他三组相差较大,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取其他 3 次平均值;(3)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赶走气泡的操作快速放液;滴定前,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然后加待测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液被稀释,待测液的浓度偏小。27.下列是钠、碘、金刚石、干冰、氯化钠晶体的晶胞图(未按顺序排序)。(1)辨别晶胞(请用相应的编号填写)。钠晶胞是_;碘晶胞是_;金刚石晶胞是_;17干冰晶胞是_;氯化钠晶胞是_。(2)与冰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_。(3)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 4 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如图所示),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 ,除氢键外,水分子间

    39、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 1 ),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_kJmol 1 。【答案】 (1). E (2). C (3). D (4). B (5). A (6). BC (7). 20【解析】【分析】由晶胞图可知,A 为氯化钠的晶胞图,构成微粒为离子;B 为干冰的晶胞图,构成微粒为二氧化碳分子;C 为碘的晶胞图,构成微粒为碘分子;D 为金刚石的晶胞图,构成微粒为碳原子;E 为钠的晶胞图,构成微粒为原子。【详解】(1)由分析可知,A 为氯化钠的晶胞图,B 为干冰的晶胞图,C 为碘的晶胞图,D 为金刚石的晶胞图,E 为钠的晶胞图;(2)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钠是金

    40、属晶体,碘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冰属于分子晶体,故与冰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 BC;(3) 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 4 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每个氢键属于水分子的 1/2,所以 1mol 冰晶体中含有 2mol 氢键,冰吸收热量升华,成为水蒸气,需要克服 2mol 氢键和范德华力,设氢键的“键能”是 x,所以 51kJ/mol=11kJ/mol+2x,解得 x=20kJ/mol。【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晶胞图判断晶体类型,题目难度不大。掌握构成微粒是解题的关键。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18(1)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_(填字母);dh 4比 gh4稳定,其

    41、原因是_。(2)f 和 a 所形成的物质的沸点在 f 相应主族元素的同类型化合物中比较高,其原因是_。(3)f 的氢化物属于_晶体,a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 da4的立体构型是_,它的晶体属于_晶体。(4) c、i、j 可组成离子化合物 cxij6,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 c (用表示)位于正方体棱的中点和正方体内部;阴离子 ij6x-(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和面心。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答案】 (1). d (2). 碳的原子半径比硅的原子半径小,CCl 键的键能比 SiCl键的键能大 (3).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4). 分子 (5). 正四面体 (6). 分子 (7). N

    42、a 3AlF6【解析】【分析】由元素周期各元素相对位置可知,a、b、c、d、e、f、g、h、i、j 分别是H、He、Na、C、N、O、Si、Cl、Al、F。【详解】(1)元素单质的熔点最高,则该单质属于原子晶体,硅单质、碳的单质都可以形成原子晶体,但是 C-C 键键长比 Si-Si 键键长短,C-C 键更强,故碳的单质熔点可能最高。dh4和 gh4分别为 CCl4和 SiCl4,碳的原子半径比硅的原子半径小,CCl 键的键能比 SiCl 键的键能大;(2) f 和 a 所形成的物质为 H2O,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在第 VIA 族的同类型化合物中比较高;19(3) f 的氢化物是 H2O,属

    43、于分子晶体。da 4是 CH4,sp 3杂化,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CH 4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4) 阳离子 Na 个数:12 +8+1=12,阴离子 AlF6x-个数:8 +6 =4,阴阳离子个数比14 18 12=4:12=1:3,化合物中电荷代数和为 0,所以 x=3。则其化学式为 Na3AlF6。29.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 能分别与 A,B,C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 X、Y、Z。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nnp2n。E 的原子序数为 29。(1)A,B,C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用元素符号表示)。(2)X 是含有_键(填“非极性”

    44、或“极性” ,下同)的_分子。(3)A 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6,其分子中的 键与 键的键数之比为_。(4)Y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其中心原子采取_杂化。(5)一种由 B,C 组成的化合物与 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_。(6)Y 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请简述其易液化的原因_。(7)写出 E2 的电子排布式_,并写出 E2 在 Z 中通入足量 Y 得到深蓝色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答案】 (1). CON (2). 极性 (3). 非极性 (4). 3:2 (5). 三角锥形 (6). sp3 (7). N2O (8). 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而容易液化 (9). 1s22s

    45、22p63s23p63d9 (10). Cu2+4NH3H2O=Cu(NH3)42+4H2O【解析】【分析】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 能分别与 A,B,C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 X、Y、Z,说明 D 为氢元素,因为 s 层只能是 2 个电子,所以 n=2,即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4,为氧元素,则 A 为碳,B 为氮,则形成的氢化物分别为甲烷、氨气和水。E 的原子序数为 29,为铜元素。【详解】(1)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 2p 能级容纳 3 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ON

    46、。(2)X是甲烷,含有极性键,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3)A 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6,该分子为乙炔,其结构式为 ,碳氢单键为 键,碳碳三键含有一个 键和 2 个 键,故其分子中的 键和 碱的键数之比为203:2。(4)Y 分子为氨气,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其中心原子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5-13)/2=4,采取 sp3杂化。(5)一种由氮和氧组成的化合物与二氧化碳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N2O。(6)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而容易液化。 (7)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9,铜离子在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得到深蓝色溶液的离子

    47、反应方程式为Cu2+4NH3H2O=Cu(NH3)42+4H2O。30.CuCl 和 CuCl2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催化剂、颜料、防腐剂和消毒剂等。已知:CuCl 可以由 CuCl2用适当的还原剂如 SO2,SnCl 2等还原制得:2Cu2 2Cl SO 22H 2O 2CuCl4H SO 42-,2CuCl2SnCl 2=2CuClSnCl 4,CuCl 2溶液与乙二胺(H 2NCH2CH2NH2)可形成配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 Cu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H、N、O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与 SnCl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为_。(3)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乙二胺和三甲胺N(CH 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_。(4)中所形成的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填字母)。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答案】 (1). Ar3d104s1 (2). O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