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30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7小题,每小题 7分,共 49分)1.(2017全国卷)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解析】选 D。个体的身高受遗传和营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 项正确;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是由于缺乏光照,叶绿
2、素不能形成,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 项正确;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项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性状分离,而不是由环境决定的,D 项错误。2.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什么 F1只有显性性状,F 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
3、.“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解析】选 B。孟德尔实验后提出“为什么 F1只有显性性状,F 2又出现隐性性状?”等问题,A 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是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即演绎推理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1,再设计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C 正确;“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 正确。23.(2019沈阳联考)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
4、,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的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银狐体色白斑对灰色为显性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解析】选 B。根据题意,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的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可知灰色为隐性,且显性纯合致死,A、C 正确;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 正确;用测交的方法只能获得杂种白斑银狐和灰色银狐,不能得到纯合的白斑银狐,B 错误。4.遗传实验过程中,生物的交配方式很多,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
5、新品种的重要方法B.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C.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D.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解析】选 C。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还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自交也可用于确定某个个体的基因型;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但不能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以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也可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还是性染色体基因。【延伸探究】正
6、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相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该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2)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需要观察子代性状在雌雄中的比例。若子代性状在雌雄中的比例并不都是 11,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则该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由 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例如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正反交;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不相同,且子代总表现出母本性状,则该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例如紫茉莉的正反交实验。35.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
7、组的同学饲养了 8只小鼠(编号),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小鼠的体色情况。亲本 子代杂交组合雌 雄 灰 白 灰 白 5 6 白 灰 4 6 灰 灰 11 0 白 白 0 9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 )A.让与杂交,与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B.让与杂交,与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C.让与杂交,与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D.让与杂交,与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解析】选 C。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若灰对白是显性,则为杂合子,为隐性纯合子,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均为隐
8、性纯合子;而若白对灰是显性,则为杂合子,为隐性纯合子,均为隐性纯合子,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通过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即可对上述显隐性进行确定。如果与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与杂交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与杂交的后代全为灰鼠,与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方法技巧】(1)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11,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但是可以推断杂交组合一定是 Aaaa。(2)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双亲可能的组合是均为隐性纯合、至少一方是显性纯合。6.基因型为 Bb(B对 b为完全显性)的玉米植株自交
9、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 700多粒种子(F1),挑选 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甲组自交,乙组自由交配,下列有关两组所产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4A.甲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 1/6,乙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 1/9B.两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均高于杂合子所占比例C.两组子代中基因型为 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D.基因 B在两组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同【解析】选 D。 基因型为 Bb的玉米自交后,F 1显性个体中基因型为 BB的占 1/3,基因型为 Bb的占 2/3。将 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自交得到的 F2的基因型为 3/6BB、2/6Bb、1/6bb,且基因 B的频率为 2
10、/3;乙组自由交配得到的 F2的基因型为4/9BB、4/9Bb、1/9bb,且基因 B的频率为 2/3。7.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3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 50%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21,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 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44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21,可能是由花粉有 50%死亡造成的【解析】选 B。一杂合豌豆(Aa)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理论上应是AAAaaa=121,若隐性基因的花粉有 50%死亡,则
11、亲本的雄配子比例为 Aa=21,雌配子比例为 Aa=11,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A 正确;若后代隐性个体有 50%死亡,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 =241,B 错误;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死亡,则雄配子比例为 Aa=21,同理雌配子比例也是 Aa=21,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C 正确;若花粉 50%致死,并不影响花粉比例,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仍为 AAAaaa=121,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1分)8.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 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中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
12、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基因用 M和 m表示)方案一:(1)实验方法:_。 5(2)实验步骤:首先让纯种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 F1杂合粳稻;让 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3)实验预期现象: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 (5)实验结论:F 1中含有 M和 m基因,且 M和 m这对等位基因在 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方案二:(1)实验方法:_。 (2)实验步骤:首先让纯种粳稻和
13、糯稻杂交,获取 F1杂合粳稻;F 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3)实验预期现象: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 (5)实验结论:F 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 M和 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采取测交实验的方法:测交实验是验证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得知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另外一种方案是花粉鉴定法: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
14、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中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利用碘与花粉粒反应显色的现象,来计数蓝黑色与红褐色的花粉数量,其比例为 11。答案:方案一:(1)测交法 (3)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且比例为 11(4)测交中的糯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测交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可知 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 M和 m方案二:(1)花粉鉴定法 (3)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F 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含 M基因的配子(遇碘液呈蓝黑色)和含 m基因的配子(遇碘液呈红褐色)【易错提醒】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
15、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便。61.(5分)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乙为甲的亲本,甲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B.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甲为乙的亲本C.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乙中灰身果蝇与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D.子代是否出现两种表现型是判断显隐性性状的重要依据【解析】选 D。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
16、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乙瓶中的灰身为显性纯合子(BB),则甲瓶中灰身为杂合子(Bb),则乙为甲的亲本,A 正确;若后代有的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乙瓶灰身的基因型为 BB、Bb,推断甲(Bb)是乙的亲本,则乙中灰身果蝇与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B、C 正确;只要存在世代连续的关系,无论子代是否出现两种表现型,均可以得出灰身是显性性状,D 错误。2.(5分)(2019来宾模拟)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完全显性。子代螺壳旋向的遗传规律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椎实螺螺壳旋向
17、的遗传现象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B.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 DDC.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 ddD.控制左旋和右旋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解析】选 B。 椎实螺螺壳旋向的遗传规律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也就是说,不论后代基因型为 Dd还是 dd,只要母本核基因型为 dd,就为左旋。左旋个体的母本必为 dd,dd 母本的后代基因型绝对不可能为 DD。3.(20分)(2018合肥模拟)牛群中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和 a控制,有一条染色体上带有致死基因(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实验一 有角()无角(
18、)雌 有角无角=11F1雄 有角无角=117实验二 F1有角()F 1有角()雌 有角无角=31F2雄 有角无角=21(1)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致死基因的表达受_性激素的影响,致死基因是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并且与基因_(填“A”或“a”)在一条染色体上。 (2)推测 F2中雄性个体出现 21 的可能原因:_。请写出能够验证以上推测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 【解析】(1)由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可知,F 2中雄性个体出现异常比例,故致死基因的表达受雄性激素的影响;若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则雄性个体中不会有有角个体或无角个体,故可判断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F 2中雄性个体有角无角=21,可以判断 AA致死,故可判断致死基因与 A在一条染色体上。(2)根据(1)的判断,隐性致死基因与 A在一条染色体上,故基因型为 AA的雄性个体因含有两个隐性致死基因而死亡,故 F2中雄性个体出现 21;为验证 F2中有角()基因型全为Aa,采用多对 F2中有角()和无角()杂交,统计后代中的有角和无角个体比例,若不论雌雄,后代中有角和无角个体比例为 11,则说明 F2中有角()基因型全为 Aa。答案:(1)雄 隐性 A(2)基因型为 AA的雄性个体含有两个隐性致死基因而死亡 思路:用多对 F2中有角()和无角()杂交,统计后代中的有角和无角个体比例。结果:后代中有角和无角个体比例为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