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必修3).ppt

    • 资源ID:1216932       资源大小:4.58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必修3).ppt

    1、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 修 三,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原因,横向比较 ,中国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比较,史学前沿 ,(一)学术界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 (1)观点一 董仲舒的一生是治经著述,改造儒学、实践儒学的一生。董仲舒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因而巩固和加强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据此即可论定,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

    2、,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括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观点二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因此对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应持否定态度。董仲舒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发生重大影响,主

    3、要原因是他编造了一套“三纲五常”封建伦理规范,高度地集中地反映了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以致尽管各个封建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它们却都直接间接,或明或暗地为“三纲五常”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论证。(于首奎西汉哲学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二)关于宋明理学的不同评价 观点一 对宋明理学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是“思想史上的浊流”。该观点主要针对宋明理学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念。 观点二 有些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新的水平,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

    4、未有的;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总之,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对宋明理学应采取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一)评价、评述型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它是描述和阐释历史

    5、事物能力的一项具体要求。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直接提问式”,要求考生直接评价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是高考频繁考查的一种题型;另一种为“间接提问式”,在问题中不出现“评价”二字,但考查的却是评价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 ,(2)历史评述,首先,明确“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其次,阐明“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什么,一般结合前因后果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最后,亮明“怎么样”,即你对该观点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 2命题思想:评价、评述型非选择题是最高层次的能力考查,主要考查两个方向: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6、。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二)典例展示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料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答案 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

    7、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其次,依据材料正确的归纳作者的观点,即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它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第三、分析作者得出这一观点的原因;第四、调动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观点是片面的,应坚持全球史观,全面地分析问题。,【策略指导】 1基本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客观公正。 2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

    8、特定条件、相关主体、历史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的发展)进行阐释、评判性质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 3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作答:第一“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第二 “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第三“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以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进行思考。,4回答评价类的问题一般由三种方法:(1)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2)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物;(3)主客观的评价法,从主观

    9、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 5注意事项:评价(评述)型材料解析题要注意区分评价和评述二者的区别,前者偏重于结论,后者偏重于叙述。,即时巩固民主改革与发展经济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英国改革简表,根据材料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改革。 答案 特点:民主改革与经济改革并举;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立法;时间长,具有渐进性等。评价:通过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实行两党制等逐步完善代议制,使民众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通过立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英国改革成为西方各国改革的样板,但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民主改革具有时间长的特点,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从内容上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有。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必修3).ppt)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