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哲学及其基本派别课件.ppt

    • 资源ID:1216688       资源大小:2.51M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哲学及其基本派别课件.ppt

    1、第二十八课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课时训练,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内容索引,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知识点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知识点梳理,考点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根本观点,世界观,系统化,提醒 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整个世界,根本原则,体现,决定,对点训练 1.(判断)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T,答案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

    2、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解析 B项错误,哲学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项颠倒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D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考点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方法论,提醒 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而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不是一切具体科学的总和。,对点训练 3.(2017浙江4月选考)(判断)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F,答案 哲学与

    3、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量子力学、相对论的诞生,使人们对物质和空间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数字化等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哲学正逐步确立起来。从中可见 A.哲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引领哲学前进的方向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解析 抓住关键句“计算机、数字化等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哲学正逐步确立起来”,直接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正确。 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A错误。 一般来说,是真正的哲学引领具体科学前进的方向,B错误。 D与题干的主旨相反。

    4、,易错点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易错点剖析,提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方法论不能影响世界观,更不能决定世界观。,矫正训练 1.(判断)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F,答案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分析数据作出,而不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作出。这表明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 B. C. D.,解析 “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这表

    5、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易错点二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示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矫正训练 3.(判断)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F,答案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解析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D观点错误。 B将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观点错误。,4.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

    6、我们的启示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认真学好哲学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哲学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认真学好哲学,知识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知识点梳理,考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本原,

    7、同一性,可知论,拓展 通过图表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点训练 1.(2018浙江11月选考)(判断)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答案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都是不可知论。,F,2.(2016浙江4月选考)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彻底的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 D.可知论,解析 “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说明世界是可知的,应选D。,考点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根本观点: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本形态,物质形态,原子,反作用

    8、,(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根本观点:_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基本形态,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对点训练 3.(2018浙江4月选考)(判断)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F,答案 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唯物主义观点。,4.(2016浙江10月选考)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5.(2015浙江10月选考)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唯

    9、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解析 “气是万物的本原”,即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符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C。,易错点一 混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易错点剖析,提示 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矫正训练 1.(判断)随着研究与调查勘探的进展,“可燃冰”不断被发现,其形成、性质、储藏等也不断为世人揭晓,这再次佐证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T,2.朱熹说,“未有此

    10、气,已有此理”,王夫之却说,“气者,理之依也”。二位大师在“气”和“理”的关系问题上针锋相对,本质上是在探讨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解析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强调“理”这种意识是本原,“气者,理之依也”是强调“气”这种物质是本原,故二者在关于“气”和“理”的关系问题上针锋相对,本质上是在探讨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项正确。,易错点二 哲学基本派别的理解与判定,提示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

    11、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矫正训练 3.(判断)“心之官则思”的观点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 ),T,答案 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这种观点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解析 把“理”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4.“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一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课时训练,一、判断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 2.人人都会自发形成不

    12、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 ) 3.(2016浙江10月选考)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F,T,T,答案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25,24,23,22,2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6.(2017浙江11月选考)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13、,答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何者是本原,二是有没有同一性。,T,F,F,答案 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只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 )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 9.(2015浙江10月选考)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10.信则有,不信则无,到底有没有,

    14、全在于你信不信。( ),答案 这种观点否认世界的客观性,属于唯心主义观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T,F,T,F,答案 题中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5,24,23,22,21,二、选择题 1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践行方法论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D.方法论指导世界观,解析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是对两者关系的正确理解。 A、C、D说法错误。,1,2,3,4,5,6,7,8,9,

    15、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解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C正确。,12.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1,2,3,4,5,6,7,8,9,10,11,12,13,14,

    16、15,16,17,18,19,20,25,24,23,22,21,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A观点错误;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以B观点错误;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D观点错误;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故C符合题意。,1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科学的统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1,2,3,4,5,6,7,8,9,10,11,12,13,

    17、14,15,16,17,18,19,20,25,24,23,22,21,14.对于哲学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信、用、行”哲学的依据在于 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题目中,对于哲学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信、用、行”哲学的依据在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故入选。,25,24,23,22,21,解

    18、析 材料中观点共同表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即哲学是对具体经验领域的抽象,D选项入选。 A选项错误,哲学不是具体经验的总和。 B选项与题意不符。 C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是人们实践的产物。,15.周易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哲学”是一门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的学问。上述观点共同表明 A.哲学是众多具体经验的总和 B.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是对立的 C.哲学思想是人们反思的产物 D.哲学是对具体经验领域的抽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

    19、21,16.“知”与“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 A.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 B.坚持哲学对具体知识的指导 C.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 D.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17.一辈子只和病毒打交道的科研泰斗侯云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哲学迷”。他说:“每一种新型病毒的出现,都是基于原有病毒的变异,或者多个病毒重组或重配交叉混

    20、合后形成的产物。只有阐明病毒的本质,才能够战胜病毒。”侯云德的科研感悟表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探究病毒的本质 C.透过现象阐明本质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侯云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哲学迷”,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D正确。 A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B错误,哲学的根本任

    21、务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 C错误,投身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25,24,23,22,21,18.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这一关系的思考,所涉及的哲学问题最有可能的是 A.哲学与时代精神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哲学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D.哲学的基本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主要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正确。 A、B、C不是最可能的。,25,24,23,22,21,19.古希腊哲学家皮浪认为:肯定某种知识就是独断论,正确的态度似乎应当是怀疑和否定,对

    22、任何东西都不下判断。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把握住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C.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对任何东西都不下判断”陷入了不可知论,即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C正确。 A由材料不能体现。 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题意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没有把握其实质,属于形而上学观点,B、D排除。,25,24,23,22,21,20.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

    23、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21.一些人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 B.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 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1,2,3,4,5,6,7,8,9,10,11,12,13,

    24、14,15,16,17,18,19,20,25,24,23,22,21,解析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同属于唯物主义,故C项入选;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2.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矣 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

    25、21,23.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观点是 A.可感事物在心外没有其客观的存在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A项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项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C项体现辩证法观点。 D项体现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慧能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A。,25,24,23,22,21,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

    26、因素 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A. B. C. D.,24.从哲学角度看,对漫画“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下列解读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解析 失败者的借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说法错误; 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解析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 是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与设问要求不符,不选; 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正确; 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不选。,2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24,23,22,21,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哲学及其基本派别课件.ppt)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