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课 文化及其作用,课时训练,文化与社会,内容索引,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一,文化与社会,知识点梳理,考点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产品,人生观,语言,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物质活动,提醒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答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对点训练 1.(判断)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属于文化现象。( ),F,2.(2018浙江11月选考)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2、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B. C. D.,解析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说明了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正确; 电视剧是时代生活的反映,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步”说法错误; “必然推动”说法绝对。,3.(2016浙江10月选考)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精神产品离
3、不开物质载体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 B. C. D.,解析 题中并未提到任何物质载体,故不符合题意; 人们悟出道理这一精神活动离不开燧石取火这个物质活动,故符合题意;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表述错误; 燧石取火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在其中悟出道理是享用文化,故符合题意。答案选C。,考点2 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精神力量,提醒 文化作为精神
4、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解析 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当选; 表述错误;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当选。故本题选D。,对点训练 4.(2017浙江4月选考)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5.(2018浙江4月选考,节选)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
5、,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解题思路,考点3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 ,政
6、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基础,反作用,(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拓展 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对点训练 6.(2015浙江10月选考)“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 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解析 解题时把握关键词“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提高了”“这说明”,即可准确判断
7、出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故选C。,7.(2017浙江11月选考,节选)“中国汞都”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因为资源枯竭,矿厂倒闭,人口流失,一度成为“死地”。2015年初,万山区因地制宜,投资建设朱砂(亦叫丹砂,炼汞的主要矿物)大观园、矿山博物馆和丹砂文化历史感悟区,把旧矿洞改造成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将矿区山路建成惊险的玻璃栈道。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热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指出万山区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道理。,解题思路,考点4 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
8、综合国力的意义 (1)地位作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因素。 (2)应对措施: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源泉,重要,创造活力,精神动力,提醒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能误认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点训练 8.(2018浙江名校高三模拟)“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
9、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 B. C. D.,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错误; 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错误。故选A。,易错点一 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易错点剖析,提示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矫正训练 1.(判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F,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
10、过社会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现代很多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B. C. D.,解析 “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既表明了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也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故符合题意;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对人有积极影响
11、,故错误; 文化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错误。,易错点二 颠倒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误认为文化决定经济,提示 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不能认为文化决定经济。,矫正训练 3.(判断)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F,答案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4.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
12、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解析 A观点错误,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B观点错误,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营利,而不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C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该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态度和企业精神,说明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D正确。,易错点三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示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矫正训练 5.(判断)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F,答案 文化不能决定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国力。,6.我国在倡导并
13、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解析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经济和科技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文化发展,淡化地缘政治效应,可见文化对政治的作用;通过文化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可见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故答案为B。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C错误。 文化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故D错误。,知识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4、知识点梳理,考点1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 ,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 和交往方式。,文化环境,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实践活动,(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提醒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人们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只要生活在一个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素养就会自然提高;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并不意味着永恒不变,在特定的情况下,人生观、世界观也会发生变化。,对点训练 1.(2018浙江11月选考)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
15、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 B. C. D.,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选; 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不是无影无踪,说法错误。,2.(2017浙江11月选考)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
16、、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A表述错误; 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B错误; 人的精神力量来源于社会实践,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错误; 播放国歌,使人们在国歌声中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美好生活,D符合题意。,3.(2016浙江4月选考)“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
17、文化活动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解析 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B正确。,考点2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1)丰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增强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精神世界,精神力量,全面发展,提醒 不同
18、性质的文化均会对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指优秀健康的文化。文化对人的塑造并非是“决定性”作用。,拓展 区分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对点训练 4.(判断)书是桥梁和翅膀,让人思接千里,心游万仞。这体现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T,5.在央视播出的朗读者节目中,嘉宾们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文字背后精彩的人生故事,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受到了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优秀的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文化产品的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 优
19、秀的文化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解析 表述不准确,也不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易错点剖析,提示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矫正训练 1.(判断)“乡音难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T,2.几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延续的“年廿八,洗邋遢”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A.深远持久 B.源远流长 C.潜移默化 D.博大精深,解析 材料
20、中的“几百年来”,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当选; B、C、D与题意无关,均排除。,易错点二 文化能促进社会、个人的发展,提示 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优秀、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个人的发展。,矫正训练 3.(判断)“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说明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F,答案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强调了文化对人的重要性,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深受人们喜爱。当许多东西方名家的经典被朗读的时候,善良、正直、勇敢、进取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震撼我们的内心,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这表明
21、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 A. B. C. D.,解析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错误;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错误。,易错点三 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为决定作用,提示 文化只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起决定作用,不能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矫正训练 5.(判断)优秀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F,答案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并非“决定”。,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观点错误; 文化对社会和
22、人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观点错误。,6.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 B. C. D.,课时训练,一、判断题 1.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2.“不忘初心”被评为年度流行语榜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创造和享用文化。 ( )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 ),T,T,F,答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
23、识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强调了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往往较快发展,这说明文化有时不受经济影响。 ( ) 答案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有时不受经济影响”说法错误。 5.东西方见面礼各不相同,说明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答案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6.要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造就的。( )
24、,F,F,F,答案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选择题 7.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 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5、,19,20,8.某高中一毕业生将其学习经验编制成“学霸笔记”,该笔记在某微信公众号的微店上架后,不到半个月,就卖了1 700本。由此可见 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学习中的经验方法也是一种财富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将学习经验编制成“学霸笔记”,体现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入选; 该笔记通过微店卖了1 700本,体现学习中的经验方法也能转变为财富,入选; 材料未体现; 大众传媒没有创造文化
26、的功能,表述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青岛西海岸新区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村级组织公章监管,通过村级组织公章智能化远程监督管理系统,推出“互联网村章管理”新“章法”。这说明 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文化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发展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A. B. C. D.,解析 选项错误,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肯德基、星巴克、麦当劳代表的饮食
27、文化,是大工业时代的经典产物,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生活中没有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客观需求,中国的饮食文化因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这表明 A.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 B.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社会实践的共性决定了文化的共性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解析 肯德基、星巴克、麦当劳代表的饮食文化,是大工业时代的经典产物,中国的饮食文化因农业社会的背景呈现多样化的色彩,这些都表明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杭州是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力城市,文
28、化创意产业突出科技元素,给杭州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竞争力。这表明 A.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解析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项说法错误;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但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项说法错误; 先进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D项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艺术民宿互助农宅在保留原有居住功能的基础上,以开放式的院落改造方式,增加公共服务功能,让前来住宿的人能体验特有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一大批的消费者
29、。材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体验风土人情,吸引消费者,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民居功能的变化,没有体现文化本身的传承,B不选。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3.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A.彰
30、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D.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解析 A表述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C项不选; 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
31、响是消极被动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解析 说法明显错误; 材料未涉及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排除; 入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余光中先生曾深情地说:“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厚土。”这主要表明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解析 余光中先生的诗主要说明民族文化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且对人
32、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2016浙江10月选考)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59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2018南京书展暨春季馆藏图书全国展销会”的书展主题是“阅
33、读,让生活更美好”,市民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免费阅读经推荐的百万好书。倡导阅读百万好书是因为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阅读百万好书获得的 阅读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阅读是一个让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熏陶的过程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错误,通过实践和文化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而不仅仅是通过阅读百万好书获得; 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1,2,3,4,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微型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从马克思一生中精选出19个小故事,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B. C. D.,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错误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综合题 19.S村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自然村,
35、在扶贫攻坚战中,当地政府注重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双管齐下。通过政策与资金扶持,帮助S村相继成立了多种稻鱼共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把产业发展作为长久脱贫计。同时,积极推动优秀文化下乡,还在S村创建起了既有儿童读物,又有农技培训类书籍的共享书房,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对村民提高文化内涵、更新思想观念、激发内在动力,起到了固本培元的作用。目前,该村已一改旧容,成为一个有地方特色、“农旅结合”的美丽乡村。 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知识,简要分析文化扶贫对S村发展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
36、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扶贫对S村的发展起到了固本培元的作用,促进了S村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转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最是书香能致远。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富有经历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与自己经历有共鸣的中外经典美文。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以及舞台视觉语言的辅助呈现,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也并非简单的过往经历,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引起观众广泛共鸣,引发观众对
37、人性和人生的思考。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简析朗读者成为“一股清流”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朗读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你对“嘉宾分享的个人故事引起观众广泛共鸣”的认识。,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嘉宾独特的人生经历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但其中包含着具有普遍性的人文精神内涵,从而引发观众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