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1,5,学习目标 ,课前学案 ,课堂导案 ,随堂检测 ,课后练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课前学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周恩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求同存异”,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课前学案,2图2 会议召开的时间是_年,周恩来总理在这次会议上提出_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求同存异”,课堂导案,合作与探究 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于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强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徐昕晚清中国外交历史冲突中的失落与更新,课堂导案,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课堂导案,材料二: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中华人
3、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课堂导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课堂导案,材料三:3据材料三图1,在这次会议上为协调各方矛盾,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课堂导案,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
4、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密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课堂导案,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前提是什么?,前提:独立自主。,随堂检测,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2018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 C“一边倒”原则
5、D不结盟原则,A,随堂检测,2(2016广东)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A,随堂检测,知识点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3(2018海南)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右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
6、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A,随堂检测,4(2016泰安)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随堂检测,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
7、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堂检测,(2018莱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A,随堂检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及意义。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
8、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随堂检测,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是我国的外交政策,但不符合“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D是我国处理内部事务的政策;B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促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故选:A。,课后练案,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2017海南)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
9、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A,课后练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 A B C D,A,课后练案,3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达国家 弱小落后国家 资本主义强国 A B C D,D,课后练案,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中印之间
10、关于西藏问题 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B,课后练案,5(2018乌鲁木齐)2018年,是他诞辰120周年;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下边表格归纳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他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毅,B,课后练案,660多年前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航向,这里的“同”指的是( ) 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 B C D,B,课后练案,7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
11、雅加达出席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大会。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D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进行了破坏,A,课后练案,8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A,课后练案,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请
12、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联合国26大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A B C D,C,课后练案,10(2018株洲)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下列图片记录了他的一些重要活动,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C,课后练案,11(2018重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
13、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摘编自魏承恩论唐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繁荣的关系,课后练案,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课后练案,材料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
14、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 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课后练案,(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大量外国人留居长安;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课后练案,(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可以“求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总理进行“补充发言”的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怎样的“中国智慧”?,兼容并包的交流理念。,基础:都有遭受殖民压迫的历史命运;都有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现实要求。 背景:万隆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挑拨各国与中国关系,妄图把会议引入歧途。,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