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4286       资源大小:2.49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1、1专题十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复习线索 (1)1949 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基本可以概括为:学习苏联模式、以苏联模式为指导,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 世纪 5070 年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计划经济体制

    2、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78 年以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第 26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1国营企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企业,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 1953 年目的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内容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

    3、起2步特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 “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1)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1956 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阐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 1949

    4、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 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中共八大的召开时间、地点 1956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内容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1)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

    5、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3的总路线。(2)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轻率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影响(1)“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19591961 年,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4 “八字方针”(1)1960 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1962 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四、 “文化

    6、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重大破坏 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出现起色 1971 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复苏发展 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再度混乱 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2 “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1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7、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过渡时期(19491956 年)我国社会的特点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 社会主义国家4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社会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

    8、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3.1956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失误的原因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

    9、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 ,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3)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1(2017浙江 4 月选考)周恩

    10、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5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 D “逐步的和平转变”指通过和平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2018绍兴选考诊断)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曾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 ”毛泽东说这话最有

    11、可能是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一五”计划期间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 C 根据材料“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体现了当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急于求成的思想。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粮食和钢铁在“大跃进”时期成为重要指标,这与题中描述相符,故选 C 项。3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指出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的实

    12、践有( )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劳动竞赛办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普及人民公社提高公有化的程度A BC D解析:选 A 过渡时期是指 19491956 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时间是 1953 年到 1956 年,故正确;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劳动竞赛是从1953 年开始,故正确;办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是在 1953 年到 1956 年,故正确;普及人民公社提高公有化的程度是在 1958 年,故错误。A 项 符合题意。4 “河西是个好地方,水库相连像珍珠。千里戈壁变良田,鱼米之乡花果园。石油似海铁成山,地下宝藏数不完,河西英雄志气昂,大搞工业劲冲天

    13、。河西英雄千百万,敢想敢说又敢干,天地都在手中掌,亩产定能上五千。 ”这是某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口号,该史料( )A真实地反映了河西地区的富饶B反映人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热情C体现了“大跃进”的“浮夸风”D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6解析:选 C 河西地处西北干旱区, “水库相连” 、 “亩产定能上五千”等口号明显夸大了河西地区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 料没有提到农民参加合作社,无法反映人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热情,故 B 项错误;“水库相连” “石油似海铁成山” “大搞工业” “天地都在手中掌,亩产定能上五千”等口号体现了“大跃进”的 “浮夸风 ”,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故 D 项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