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二十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8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4258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二十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8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含解析).doc

    1、1专题二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 48 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b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d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c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b“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秦陵兵马 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 术震撼力 c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3.世界屋脊上的布

    2、达拉宫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b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 b 8.古雅的昆曲2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 c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b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近代百戏之祖” c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c9.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北京故宫三大殿 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c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c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 c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复习线索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从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到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再到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3、故宫、颐和园,无不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技能;从古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更彰显了中国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文化内涵。在“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的今天,选考命题更会不吝笔墨,备考时在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博览史料,强化史识,拓宽视野,把自己置身到历史长河中去感悟历史。考点 1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1)秦长城:秦北击匈奴后,为防其再度南下,秦始皇派蒙恬修筑,西到临洮,东至辽东郡,全长 5 000 千米。(2)汉长城: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多次大修,向西延伸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超过一万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3)明长城:明代进行大规模修

    4、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 6 000 千米。2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1)文化内涵:建筑艺术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 边饰与雕刻都非常精美文学艺术 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和绘画雕塑3(2)作用和影响:有效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孕育其中。二、秦始皇陵及兵

    5、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1)结构布局: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在陵墓周围环绕着三层围墙,分内城和外城。(2)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高车和安车造型生动,构造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表现了我国秦代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雕塑、彩绘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1)布局:共有四个兵马俑坑,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一号坑面积最大,陶俑为主;二号坑面积较小,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是指挥部。现存的三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

    6、组织。(2)阵容:四个兵马俑坑依次为右军、左军、指挥部与中军,组成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3)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筑。反映了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反映了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有先进的军事制度,具有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反映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1)高超技术:兵马俑的制作,成功把握了整体效果,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彩绘色调明快、绚丽,对比强烈。(2)艺术震撼力: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

    7、秦军扫4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1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位置 矗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建筑结构分为白宫、红宫、僧舍三大部分建筑特色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呈现藏汉合璧风格2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1)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殿顶与殿内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的建筑特色。(2)大昭寺:经堂大殿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3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

    8、化内涵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体现了藏汉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1)布局结构:故宫外分别环绕着皇城和京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平面呈长方形。遵循传统礼制而建,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宫内的建筑按照前朝后寝(外朝和内廷)的格局布置。(2)主要特点: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装饰豪华,壮丽辉煌。具体: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筑都面向正南方,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

    9、统观念;外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内廷建筑严谨富丽。(3)文化内涵:藏品丰富的文物宝库:故宫博物院是国内最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实物宝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使人们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和人民伟大的创造力,为后人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它的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其中轴线的建筑布局堪称是突显皇权至尊的典范,其细部装饰上的雕刻、彩绘等装饰品堪称实用性和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5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1)三大殿的地位和特色:总评:三

    10、大殿指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占据故宫最重要的空间;其特色是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代表着封建皇权的核心,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其功能是明清两代遇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中和殿:规模最小,供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之用。保和殿:功能是清朝皇帝举行除夕盛宴与殿试。(2)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总评:内廷后三宫指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外还有养心殿、御花园,是皇帝及家眷的生活区;其建筑特点是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布局紧凑实用,富有生活气息。乾清宫:前殿皇帝处理政务,后殿寝宫

    11、,装饰考究、富丽堂皇。养心殿:呈“工”字形,从清雍正开始,是政治活动中心。御花园:专供皇帝后妃游乐的地方。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1)红色与黄色是主色调,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体现皇权至高无上。(2)布局井然有序,突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3)紫禁城处于全城的中心部位,从而使皇权的地位更显突出。(4)整体气魄宏大,细部装饰非常精致,堪称实用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灵犀一点故宫的建筑思想及建筑成就(1)建筑思想:严格遵循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秩序,体现等级制度。古代皇宫除满足帝王生活、理政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皇宫整齐严肃的建筑布局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12、。通过皇宫突出帝王权威对人们的精神感染作用,故宫的建筑布局堪称突显皇权至尊的典范。(2)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五、瑰丽的夏宫颐和园1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1)修建历史:初建于乾隆年间;1860 年英法洗劫后慈禧太后重修,改名为颐和园;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1901 年慈禧太后返京后再次修复,形成现在的规模。6(2)布局结构: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分为政治活动区、居住区和游览区三个部分。(3)主要特点: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而且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

    13、南北名园的胜景。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吸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如万寿山西麓岸边的白色石坊,建有两层西式舱楼。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1)颐和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2)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1正确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1)作用长城的御边功能为中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以长城防线为基础的互

    14、市贸易,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城保护了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增进友谊,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融合,最终使辽阔北疆成为祖国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2)影响长城防御体系的构建与运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忍刚毅和勤奋智慧。建筑长城 体现出来的开拓精神,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长城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并最终熔铸成勤奋智慧、坚忍刚毅、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象征。(3)认识: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为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2理解故宫、

    15、颐和园所体现的明清皇家建筑的特色(1)故宫的特色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它据儒家传统礼制思想而建,其布局和建筑,处处体现皇权至上的等级思想。(2)颐和园的特色颐和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7它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虽然表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但是无处不体现悠久的历史沉淀,渗透着民族文化的蕴涵,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1(2015浙江 10 月选考)下列建筑文化遗产,轴线分明,拱券艺术突出,寺庙文化

    16、特点明显的是( )A颐和园 B雅典卫城C布达拉宫 D故宫太和殿解析:选 A 颐和园具有轴线分明,拱券艺术突出,寺庙文化的特点,故 A 项正确;雅典卫城没有体现拱券艺术,故 B 项错误;布达拉宫没有体现拱券艺术,故 C 项错误;故宫太和殿没有体现寺庙文化,故 D 项错误。2.如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 年 8 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 。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 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的标志 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

    17、的渗透而筑 长城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A BC D解析:选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是古代的军事设施,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而修建的,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为了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建,正确;长城是防御少数民族的侵扰,促进沿线的民族融合,而不是中国分裂的标志,错误;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而非德国民族的象征,错误。故 C 项正确。3近日,研究者陈景元重申了他坚持四十年的看法, “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芈月” ,这一观点引起各方热议。有学者指出“历史上早就有定论的事情,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对此,史学研究应遵循( )A考古资料是唯一证据 B专家观点是主要依

    18、据C史学争鸣是必要途径 D小心求证是重要手段解析:选 D 考古资料不是唯一证据,故 A 项错误;专家观点也有主观性,不是主要依据,故 B 项错误;史学争鸣不是必要途径,故 C 项错误;史学研究中出现争议,要通过求证8解决,故 D 项正确。4(2017浙江 11 月选考)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 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 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

    19、个!”“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

    20、文化价值意义。(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和材料二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等内容概括。第(2)问,两种观点任选一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选择,可以从儒家思想角度进行分析;选择,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颐和园中比如佛香阁周围建筑布局的特点来进行论证。答案:(1)含义:传统礼制;主

    21、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2)侧重分析,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侧重分析,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5(2016浙江 10 月选考)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9回答问题。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

    22、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 。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 “其人耕稼以食” ;大漠之间, “畜牧畋渔以食” 。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 。从公元前 127 年到公元前 100 年,历 20 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 ,一笑置之。据说中国 、 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 400 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长城的兴与修,取

    23、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解析:第(1)问,秦汉修筑长城的预期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保护中原的安全及维护统治,但从实际上产生的效果来看,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同时也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等。第(2)问,解答时,无论选择

    24、哪一种观点,都应该以史实为依据。选择,应结合地理因素。侧重,应按照题目要求从内政和外交两个层面分析。答案:(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实际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2)侧重解读: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侧重解读:内政: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考点 2 中国古城和古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1)发展历史:西周

    25、周宣王时期,平遥开始修筑;从北魏开始,作为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平遥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10势雄伟,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2)建筑布局:结构: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特点:按照传统礼制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3)文化内涵:“神人共治” 、儒道佛“三教合一” 。2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1)创立背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晋商的崛起;携带大额现金外出经商的不便;镖局运输的不安全性;西裕成颜料庄的分号遍布北方各省;创始人雷履泰的才能。(2)文化内涵:它是最早的票号,带

    26、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的局面,开创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促进商业贸易的繁荣;减轻政府压力、方便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二、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1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1)西递村:历史胡氏五世祖北宋时迁至西递,明代成为徽商中的劲旅,清代胡氏家族大兴土木、建造宅院、园林、书院、祠堂和牌坊,呈现繁盛景象特点 村落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极似“世外桃源”(2)宏村:历史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明代有外出经商为官的族人开始兴建,清代继续营建,有一百五十多座保存至今特点是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村落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27、,全村以汪氏总祠乐叙堂为中心进行营建2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1)西递和宏村,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完好地保存明清古村落的原始形态,没有因历史变迁而变更田园风光和古街道、水系及古建筑风貌,尤其是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保护古村落水系工程景观的文化遗产,更提醒今人要努力珍惜水源并控制对自然水质的污染。(2)古城镇与民居中体现的开拓与诚信的经营作风和淳朴孝敬的民俗民风是今人所要继承的精神遗产。三、昆曲及其拯救和 保护1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11(1)诞生:元朝末年,昆山地区南戏艺人把南曲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再经过顾坚改进后形成,明初被称为“昆山腔” ,腔调悠扬流畅是其灵魂和标

    28、志。明朝魏良辅对昆腔的改革、创新和梁辰鱼创作浣纱记的成功演出使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2)兴盛: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3)衰落:由于昆曲大多脱离舞台实践,戏词、腔调具有致命弱点,结果在花部的冲击下日趋衰落。2 “近代百戏之祖”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 3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29、。在形成中:将词曲与戏曲相结合,努力规范、发展剧本结构和脚色体制,使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相结合。在发展中:形成了稳定的剧本结构,即由生、旦、净产生戏剧矛盾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技艺独特精湛的少数演员为主角,其他众多演员为配角)流传至今。4昆曲的拯救与保护(1)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1957 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目前,昆曲已登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昆曲艺术家的创新:1956 年浙江昆剧院改编并演出十五贯 。(3)应共同努力解决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现代观众听不懂等制约昆曲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困难。1山西票号出现的历

    30、史条件(1)中国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加之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国内的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较以前更为活跃。一方面,12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货币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突破兑换范围的信贷业务出现。另一方面,埠际贸易的开展,使商品流通幅度扩大,出现了不同地区债务结算和现金平衡等新问题,这就需要兑换的专业化。很明显,票号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2)现金交易携带不便、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和交换的需要、兑汇业务及典当业和印局的发展,构成了票号产生的社会客观基础。(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白银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镖局运输不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费用也

    31、很高,最主要的是没有安全保障。即使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也需要商家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商人急需一种既安全又快捷的运现方式。基于这种社会需要,山西票号应运而生。2比较皖南的典型村落西递、宏村(1)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都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布局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建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装饰上都是以徽州传统的“三雕”为主;建筑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在外经营致富的徽商积累的财富等。(2)不同点:在整个村落布局的外形特性上西递是船形特征、宏村是牛形特征;村落水系中西递是以自然水系为主,宏村则是以人工水系为主等。1(2016浙江 4 月选考)平遥

    32、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三雕”精美,典雅俊秀A BC D解析:选 B 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故正确;古城内至今保存古民居三千多处,保存完好的有四百多处,故正确;平遥民居华丽大方,安全舒适,有别于 精巧秀丽的南方民居,故错误;民居院内,木雕、砖雕和石雕精美,配以剪纸窗花,显现一股典雅俊秀之气,故正确。B 项符合题意。2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的内

    33、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 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A B13C D解析:选 C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故错误;明代中叶的江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正确;传统的理学束缚人性,三纲五常对女性、对自由爱情的束缚是常态,这些在牡丹亭中遭到了挑战,故正确;京剧是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故错误。C 项符合题意。3(2018诸暨期末卷)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昆曲特

    34、点的是( )A悠扬流畅,精致细腻 B闲雅整肃,清俊温润C轻歌曼舞,一唱三叹 D清新活泼,贴近生活解析:选 D 昆曲的唱腔是声腔婉转,悠扬流畅,精致细腻,故 A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昆曲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昆曲载歌载舞,一唱三叹,是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 “清新活泼,贴近生活”不属于昆曲的特点,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4传承、宣扬名篇佳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下列作品中,属于昆曲发展中的名篇佳作的是( )白先勇改编的牡丹亭 朱素臣创作的十五 贯洪昇创作的长生殿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A B C D解析:选 A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是京剧的名篇佳作,故错误,A 项符合题意。 14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二十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8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